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茼蒿为1年生草本植物,以幼苗或陆续采摘的嫩茎、叶供食。茼蒿适应性强,生育期短,容易栽培。在伊春市棚室可四季栽培生产,播后40~50天即可采收。因此,可保证市场周年供应和调剂餐桌蔬菜品种。伊春市保护地栽培主要是利用大棚在早春与黄瓜、番茄间作,即副行栽培。1品种选择应选择  相似文献   

2.
野茼蒿对镉的富集及其镉耐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Cd)浓度(0、30、60、90、120、150、180mg.kg-1)胁迫下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S.Moore)的生长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Cd添加水平的增大,处理组野茼蒿的主根长、株高、叶绿素含量、根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且主根长、株高、根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当Cd添加水平不断提高,处理组野茼蒿根和地上部Cd浓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而累积总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处理Cd浓度为180mg.kg-1时,野茼蒿地上部Cd浓度最高,为1288.12mg.kg-1;处理Cd浓度为60mg.kg-1时,野茼蒿地上部Cd累积量最高,为每盆4.28mg。当Cd浓度≤90mg.kg-1时,野茼蒿生长正常,未出现Cd中毒症状。野茼蒿地上部Cd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3.48~21.71和1.12~2.31。因此,野茼蒿对Cd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转运能力以及其地上部对Cd的累积能力,适合于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3.
 采自云南元江的野茼蒿表现为明显的叶脉黄化症状,从中检测到的病毒分离物分别命名为YYJ1,YYJ2,YYJ3。利用已经报道的联体病毒通用引物PA/PB对多株野茼蒿样品进行PCR检测,扩增到约500 bp大小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序列测定表明,YYJ1,YYJ2 与云南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TbLCYNV)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98%。YYJ3与景洪野茼蒿黄脉病毒(Crassocephalum yellow vein virus-Jinghong)的同源性达98%。初步断定云南烟草曲叶病毒与景洪野茼蒿黄脉病毒是侵染元江野茼蒿的两个主要病毒。同时,利用扩增联体病毒卫星DNAβ的引物beta01/beta02对不同染病植株进行检测,未检测到联体病毒的卫星DNAβ。  相似文献   

4.
菊苣—黄瓜—茼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光温室菊苣—黄瓜—茼蒿一年三作种植模式。可亩产菊苣14000千克,黄瓜3000-4000、茼蒿1000千克。其栽培技术:一、茬口安排冬茬菊苣12月初进行软化,到翌年4月结束;果秋茬黄瓜从6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采收,8月底拉秧;秋延晚茼蒿9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采收,11月底结束。二、冬茬菊苣菊苣分种根生产和芽球软化两个过程,种根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比较5种杂草植物在不同浓度钴污染液(0、60、120、180、360 mg/kg)中对钴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①随处理浓度增加,各植物体内钴含量均增加,野茼蒿地上部钴含量增加量最多,当浓度为360 mg/kg时是对照的433倍;②各植物地上部、根部及单株钴积累量随钴浓度增大呈增大趋势,在浓度为360 mg/kg时,野茼蒿的单株积累量最高,可达13 021.33 μg,具有较强的钴积累能力;③分析5种植物对钴的吸收转运能力、富集特征得出,高钴浓度时野茼蒿的地上富集系数最大(25.95),并且地上部提取率最高(26.24%),龙葵、牛膝菊次之;中低浓度钴处理时牛膝菊转运系数最大可达3.86,其地上部富集系数也较高,野茼蒿和龙葵的转运系数虽次于牛膝菊,但其富集和提取能力均较突出.综上所述,野茼蒿、龙葵、牛膝菊可作为修复钴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6.
茼蒿是上海市民喜欢的绿叶菜品种之一。为满足上海地区绿叶菜的市场需求,在总结茼蒿在上海地区种植的时间安排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品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介绍了上海地区茼蒿春秋两季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选地、整地、施肥、做畦,搭建遮阳、防雨拱棚,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茼蒿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菜农种好越夏茼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光温室茼蒿生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栽培季节、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旨在为日光温室茼蒿生产栽培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茼蒿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栽培方式、茬口选择、种子催芽、整地施肥、播种时间、播种方法、田间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茼蒿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主要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1)广州大叶茼蒿叶大而厚,叶面稍皱,有蜡质及光泽,品质优良,采收期开展度为28cm、株高为20cm、茎青色、生长慢、熟期略晚、亩产量可达1300公斤。(2)细叶茼蒿广州市郊区农家品种,茎青白色,叶小而较薄,叶面稍皱而粗糙,有蜡质及光泽,直播30-35天可开始采收,采收期株高为20cm、开展度为18cm、成熟早、品质略差、亩产量达1200公斤。  相似文献   

11.
3种植物精油对绿豆象成虫的熏蒸及驱避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辽东蒿精油、野艾蒿精油及茼蒿精油对绿豆象成虫的熏蒸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对绿豆象均有较好的熏蒸活性,辽东蒿精油体积分数为16.67μL/L,熏蒸处理8 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在12 h后各精油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均70%;野艾蒿精油体积分数为25.00μL/L,熏蒸处理8 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在12 h后各精油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均40%;茼蒿精油体积分数为41.67μL/L,熏蒸处理8 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在12 h后各精油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均30%。辽东蒿精油、野艾蒿精油对绿豆象成虫的驱避活性高于茼蒿精油,10μL/L辽东蒿、野艾蒿精油处理10 min后驱避率88%,茼蒿精油驱避率约为57%。  相似文献   

12.
湟源县设施蔬菜发展迅速,2017年,完成蔬菜种植2867公顷,其中露地蔬菜2775公顷、设施蔬菜92公顷。其中,茼蒿种植面积5.3公顷。本文从湟源概况、品种选择、整地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湟源地区茼蒿温室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茼蒿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施肥、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茼蒿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茼蒿的利用价值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营养、药用保健、杀虫、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以及间作套种等方面,对茼蒿的利用价值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茼蒿别名蓬蒿、蒿子秆,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为1~2年生蔬菜。茼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鲜香嫩脆的赞誉。茼蒿胡萝卜素的含量为黄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茼蒿既可在春、秋两季露地栽培,又可在冬季大棚生产,每季可收获3茬,亩产(667m2,下同)15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09,(1):32-32
露地蔬菜生长的主要品种有青菜、甘蓝、花椰菜、榨菜、雪里蕻、碗豆等品种,主要做好施肥,雨后排水,豌豆搭架等工作。可采收蔬菜,如有红菜薹、白菜薹、小白菜、花菜、甘蓝、晚熟萝卜、大蒜、芹菜、菠菜、芫荽、茼蒿等要及时上市。  相似文献   

17.
阳台种菜已成为北京市民一种新兴时尚的休闲活动,而推广普及科学的阳台种菜技术成为家庭盆栽蔬菜扩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阳台种植盆栽茼蒿的关键技术,包括准备用品、播种、间苗、水肥管理及采收,各技术环节配以图片说明,便于学习掌握,加快推广盆栽茼蒿的家庭阳台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茼蒿,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可药用,我国主要做食用。欧洲将茼蒿作花坛花卉。本文对茼蒿在西藏的日光温室的栽培技术试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野蒜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史以及不同驯化栽培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一年生野蒜大棚栽培条件下其生物学产量最高,但鳞茎较小;二年生野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鳞茎发育最好,生物学产量较高。人工栽培较野生状态下可明显提高野蒜的生物学产量,但对鳞茎发育的影响不同,可根据采收器官的需要,运用合理的驯化栽培技术提高野蒜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茼蒿容易栽培,生长快、周期短,可作保护地主栽作物的前、后茬栽培和间套、插空栽培。茼蒿整个植株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对病虫有独特的驱避作用,因此,很少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蔬菜。它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的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1茼蒿栽培技术要点1.1整地施肥。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