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副结核病胎盘传染已被一些学者通过从病牛胎儿中分离到副结核分枝杆菌所证实。由于副结核病尚没有令人满意的诊断方法,当前所应用的诊断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这些假阴  相似文献   

2.
柴贵明 《中国乳业》2022,(11):72-75
副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疾病,病原为禽分支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感染牛、羊,造成病畜小肠和其他器官损伤,引发腹泻、体重降低、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奶牛副结核病可导致奶牛死淘率增加、产奶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屠宰率降低以及增加其他病原的感染率,从而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子宫进行垂直传播。副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在小肠黏膜下层中的巨噬细胞中持续感染来逃避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性感染至少会持续两年,然后细菌开始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进程缓慢,管理不当会使易感犊牛发病率更高,这使得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很大挑战性,尤其是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本文对奶牛副结核病的概念、可造成的经济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MAP0862在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建立牛副结核病特异性ELISA诊断方法。将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副结核特异性蛋白MAP0862纯化并定量后作为包被抗原,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后初步建立了牛副结核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使用牛副结核阳性血清、牛布病阳性血清、牛结核阳性血清、卡介苗免疫牛血清、牛大肠杆菌阳性血清以及健康阴性牛血清对该方法的验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该方法对30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IDEXX副结核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基于副结核特异性蛋白质MAP0862建立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能有效检测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花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以及进行结核病的病原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利用病理学诊断方法、微生物分离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病梅花鹿进行疾病诊断。结果确定所分离的分枝杆菌是结核分枝杆菌,PCR法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225bp片段,证实梅花鹿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结论结核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微生物分离诊断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它将有利于病原分离困难的小块病变组织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作者比较了用分离法检测牛粪便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和用镜检Ziehl-Ne-elsen染色粪便涂片中抗酸性副结核分枝杆菌菌块。粪便采自自然或人工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以及未感染牛。结果表明,镜检粪便染色涂片法不是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方法。因为在177份培养分离阳性粪便标本中,镜检涂片只检出99份(55.9%)为阳性。此外,在18份非副结核病牛粪标本涂片中有3份为阳性,37份培养分离为阴性的副结核病牛粪标本涂片中有18份为阳性。抗酸性菌块不能与副结核分枝杆菌区分。将副结核分枝杆菌加到未感染牛粪中时,需在每克粪便中加入15个以上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即为阳性。  相似文献   

6.
ELISA检测乳中牛结核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猖獗的传染病之一。试验以牛乳为试验材料,建立一种诊断牛结核病的间接ELISA方法,目的是为诊断牛结核病找到一种更快捷、简便的方法,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便于ELISA方法在临床上应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抗原牛结核PPD,购于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批号为9902)。1.1.2牛乳阳性牛乳为牛结核变态反应阳性,涂片镜检或细菌分离培养呈阳性,其血清经多次ELISA检测OD值大于临界值的病牛的牛乳。阴性牛乳为牛结核变态反应阴性,细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某辽宁绒山羊饲养场疑似副结核病例作出正确诊断,本研究针对疑似病羊的内脏组织和肠内容物在Dubods油酸琼脂培养基上经过37℃条件下9~13周培养,从其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对该分离菌株开展了形态学观察、抗酸染色镜检、PCR检测及基因序列测定等研究工作。结果显示,分离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而且形态学符合副结核分支杆菌的特征;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测定的序列与Gen Bank中J Ⅱ-1961(CP022105. 1)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100%,证实了该分离菌株为副结核分支杆菌。  相似文献   

8.
正鹿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肠道传染病,以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难以治愈且侵害4岁以下个体为典型特征。1病原体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短杆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在病料和培养基上常成丛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具有抗酸染色的特性。在添加有抗酸菌死菌体或分枝杆菌生长素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初代分离培养比较困难。本菌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的抵抗  相似文献   

9.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绵羊、山羊、鹿等反刍动物。为了更好的防治本病,研究一种简便易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1986年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做了绵羊副结核病的诊断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菌种:牛副结核分枝杆菌P18菌株,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惠赠。琼扩抗原制备  相似文献   

10.
用HJS培养基从具有副结核病史的3个奶牛场,人工迫杀46头牛作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获得菌株6株,分离率为13%。  相似文献   

11.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慢性肉芽肿回肠炎,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副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牛副结核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之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枝杆菌难度又高,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确定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疑似奶牛副结核病病原,本研究从PCR检测阳性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4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抗酸染色镜检以及16S r RNA、IS900特异性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4株细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对其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它们的16S r RNA、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之间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登录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从而确定所分离的4株菌株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3.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呈世界性流行,该病对畜牧业的危害严重,仅在美国造成经济损失就高达200亿美元[1],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长、部分患病动物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使该病的防控更为困难,因而针对该病建立快速有效地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该病潜伏期长以及对培养基需求苛刻,使得总体上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副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希望为进出境检验检疫相关部门提供快速、准确地诊断副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顽固性肠炎、进行性消瘦及产奶量下降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消除副结核病、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不断被开发。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牛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绵羊副结核病的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PCR检测阳性的绵羊肠系膜淋巴结样品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样品经培养后出现乳白色菌落;对分离菌株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后确定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PCR扩增该菌IS900基因与亚型分型片段,结果显示,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检测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  相似文献   

16.
1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对于开放性牛结核病诊断,采取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他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以及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细菌学检查的方法。涂片染色法所需材料、设备简单,操作方法简便,是较为普遍应用于发现和防治结核病传染源的重要诊断依据。细菌培养法是结核诊断的最佳标准。但是,由于此法检出的细菌只能说明有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17.
牛结核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并且找到了很多结核分支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及其基因。将传统细菌检验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相结合,加速了对牛结核病的诊断的研究。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阐明牛分支杆菌和结核分支杆菌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分子进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检测牛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试验过程中探索出一种可以避免在 ELISA 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原生质抗原的抗体时,经常遇到的假阳性反应的方法。被检血清来源于副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或星形诺卡氏菌感染的牛,经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而副结核补体结合反应阳性及用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羊。预先使用草分枝杆菌吸收后的试验血清,基本上可以消除掉假阳性反应。凡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血清,不会影响副结核病牛的 ELISA 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预先用草分枝杆菌吸收的血清,可以消除在 ELISA 诊断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牛副结核菌地方菌株分别进行了分离培养、传代培养及液体驯化培养,职得了一些进展,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分离培养 1、病料:均来自鞍山、白城子、本溪和四平等地的经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涂片、补反、变态反应和临床等任何两种以上诊断法确诊的24头副结核病病  相似文献   

20.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慢性肉芽肿性肠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病。该病多发生于牛和绵羊,也发生于山羊。最近在我们实验室诊断了八例山羊副结核病,本文对这些山羊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