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用根外施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MgSO4(0.1%、0.2%、0.3%、0.4%、0.5%)处理后对北京离核桃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处理的植株叶内叶绿素a含量7月25日达最高值(2.20 mg/g),比最低值(0.3%处理,8月4日)高0.84 mg/g。0.3%处理的植株叶内叶绿素b含量8月19日达最高值(0.59 mg/g),比最低值(对照,8月4日)高0.22 mg/g。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7月25日,0.1%处理的植株叶内叶绿素a、叶绿素b与其余各处理、对照相比,在1%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烤烟打叶加工工作科学开展,构建适宜的叶中含梗率控制指标,通过调整打叶加工中叶中含梗率,研究叶中含梗率控制对打叶加工及卷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降低叶中含梗率(由1.5%降低到1.2%),能够维持烟叶的叶片结构处于适宜水平,满足后端卷烟生产的需要,能够有效保障原烟的经济效益;降低叶中含梗率后,能有效减缓烟支卷制环节的梗签剔除压力,降低卷制烟支中的梗签含量,提高烟支中的烟丝纯净度。同时,常规烟支在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5%以内时,烟支中的刺破基本可控,而细支卷烟在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2%以内,并结合卷包剔梗,烟支中的刺破亦基本可控。建议打叶复烤环节细支卷烟原料、高档卷烟原料的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2%以下,其他卷烟原料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烟叶原料中的杂物,为卷烟提供纯净化的原料,本文分析了烤烟中非烟物质的种类及来源,并从树立质量意识、大田生产、收购、分选、打叶复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落实控制措施,烤烟Ⅰ类、ⅡⅢ类杂物含量分别下降86.84%~91.45%、50.59%,成品片烟ⅡⅢ类杂物含量下降50.5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综合测试台测量再现性、弹丝辘与粗针辊间隙、劈刀导轨磨、铲丝刀磨损和操作人员对均值偏移量等因素对卷烟单支质量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弹丝辘与粗针辊间隙大;(2)劈刀导轨磨损严重;(3)操作人员对均值偏移量控制水平差异大是引起卷烟单支质量波动主要因素。通过相应的改进单支质量大部分数值落在了0.86~0.91之间,趋于基本稳定状态。偏移量控制均能在±6mg之间,实现了对卷烟单支质量的控制,提高了卷烟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以卷烟烟丝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特征为指标区分不同类型烟的有效分类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卷烟样品烟丝中的草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及丁二酸含量,采用Matlab 6.5.1软件中的分步聚类法,以欧几里德(Euclidean)距离为测度对试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国外混合型卷烟的草酸(22.366~26.304mg/g)、柠檬酸(18.361~22.445mg/g)、丁二酸(0.554~0.592mg/g)含量明显高于国内烤烟型卷烟的含量;15个卷烟样品恰好可分为四大类:国内三、四类烤烟型卷烟(1#~5#)聚为一类,国内二类烤烟型卷烟(6#~8#)聚为一类,国内一类烤烟型卷烟(9#~12#)聚为一类,国外混合型卷烟(13#~15#)聚为一类.[结论]聚类分析可有效用于评估卷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差异与卷烟风格特征间的相关性,还可用于卷烟的质量抽检、真伪鉴别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更适宜再造烟叶的制丝加工工艺模式,在现有再造烟叶加工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另外两种再造烟叶回潮预处理加工方案,并对3种加工方式样品的含水率一致性、内在化学成分、加料均匀性、掺配均匀性和感官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再造烟叶松散回潮或真空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掺配时可有效降低与片烟的含水率差异,提高后端的加料均匀性和掺配均匀性.其中,松散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表明该加工方式更有利于卷烟内在品质的提升.此外,松散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三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较高,且加料均匀性、掺配均匀性和整体感官质量优于其他两种再造烟叶加工方式.再造烟叶真空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总糖、还原糖及三类致香物质总量略低于现有加工方式,加料均匀性和掺配均匀性有所提高,整体感官质量与现有加工方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廖晃  贾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94-4796
[目的]研究不同烟叶配方模块在卷烟配方设计中的应用,缓解单品牌卷烟生产与大模块原料供应的矛盾,确保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叶组配方设计理论,对不同产区(河南、云南、贵州、江西、辽宁)的不同香型烟叶和不同等级质量烟叶(B2F、B3F、C3F、C4F、C3L、X2F、X2L)按一定比例进行混配,使其形成大的配方模块并对各模块卷烟评吸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根据各产区、各香型烟叶在模块配方中的特点,并结合各部位烟叶在感官评吸中的质量规律,通过循序渐进调整配方模块,可使不同香型烟叶在单支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劲头、余味等指标方面得到互补,并且可彰显核心烟叶香气风格特征,使烟叶总体感官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卷烟制造成本。[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的设计、原料采购提供参考依据,为各产区烟叶质量的提高提供生产技术指标和改进措施,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原料成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更适宜再造烟叶的制丝加工工艺模式,在现有再造烟叶加工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另外两种再造烟叶回潮预处理加工方案,并对3种加工方式样品的含水率一致性、内在化学成分、加料均匀性、掺配均匀性和感官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再造烟叶松散回潮或真空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掺配时可有效降低与片烟的含水率差异,提高后端的加料均匀性和掺配均匀性。其中,松散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表明该加工方式更有利于卷烟内在品质的提升。此外,松散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三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较高,且加料均匀性、掺配均匀性和整体感官质量优于其他两种再造烟叶加工方式。再造烟叶真空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总糖、还原糖及三类致香物质总量略低于现有加工方式,加料均匀性和掺配均匀性有所提高,整体感官质量与现有加工方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中,小麦-玉米1年2作是其主要种植制度。集约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与管理对粮食可持续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应用修正的碳固持CQESTR模型,对黄淮海平原7个独立肥料长期定位点76个处理的10~20年土壤有机碳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受有机物料还田水平的影响,黄淮海平原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年矿化速率差异较大,不同试验点多年平均最低值为2.16%,最高值为5.95%,各试验点平均而言,最低值仅占最高值的54.2%;这一数值随化肥用量和有机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SOM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耕层土壤CO2排放通量最低值为337.1 gCO2·m-2·a-1,最高值为2 144.3 gCO2·m-2·a-1;各试验点多年平均而言,最低值仅占最高值的31.9%。统计分析表明,作物年产量增加1 t·ha-1时,耕层SOM矿化排放通量提高96.5 gCO2·m-2·a-1,耕层SOM矿化速率提高0.22个百分点;土壤年表观呼吸通量不仅反映土壤生物和植物代谢活动强度,还直观反映出耕层SOM的年矿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黎洪利  朱立军  彭忠  兰中于  杨俊  杜启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28-12029,12067
[目的]研究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在卷烟存储和抽吸过程中的转移行为,为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卷烟烟丝、卷烟滤嘴、卷烟总粒相物中的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含量,研究这3种物质在卷烟中的转移规律。[结果]卷烟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烟丝中的丙二醇向丙纤和醋纤型滤嘴中的转移率分别为2.78%和21.95%,而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向烟丝中的转移率为4.86%。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占焦油百分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3种物质均能对焦油起到稀释作用,且丙三醇的稀释作用大于丙二醇。卷烟抽吸过程中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向总粒相物中的转移率分别为3.90%~6.89%、9.06%~10.88%、13.58%~17.01%(丙纤滤嘴),3.75%~6.49%、9.34%~10.28%、4.47%~5.30%(醋纤滤嘴)。[结论]这3种物质的转移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卷烟贮存过程中,丙二醇较容易转移到醋纤滤嘴中,在卷烟抽吸过程中,丙三醇往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明显大于丙二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磷化工的主要污染物固体废渣磷石膏的农业资源化利用。室内测定了磷石膏浸提液对玉米种子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浸提液在6 d之内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浓度越高,玉米发芽率越低,且对第3天和第4天的发芽率影响最大。低浓度的磷石膏可以促进α-淀粉酶和(α+β)–淀粉酶的活性,并在0.25%的浓度达到最高值。玉米吲哚乙酸含量有明显变化,0.1%~0.125%浓度处理会使吲哚乙酸含量减少,在0.125%浓度吲哚乙酸含量达到最低值,比对照低27.73μg·g-1,在0.5%达到最高值。种子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0.25%磷石膏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更适宜再造烟叶的制丝加工工艺模式,在现有再造烟叶加工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另外2种再造烟叶回潮预处理加工方案,并对3种加工方式样品的含水率一致性、内在化学成分、加料均匀性、掺配均匀性和感官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再造烟叶松散回潮或真空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掺配时可有效降低与烟片的含水率差异,提高后端的加料均匀性和掺配均匀性;其中,松散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表明该加工方式更有利于卷烟内在品质的提升;此外,松散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3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较高,且加料均匀性、掺配均匀性和整体感官质量优于其他2种再造烟叶加工方式;再造烟叶真空回潮预处理加工方式卷烟的总糖、还原糖及3类致香物质总量略低于现有加工方式,加料均匀性和掺配均匀性有所提高,整体感官质量与现有加工方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卷烟作为产品的本质属性是给予消费者舒适的感官感受,卷烟降焦减害是烟草生产持续发展的前提,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氨释放量是降焦减害的途径之一。主要从烟叶原料、叶组配方、辅助材料和抽吸习惯四个方面介绍了影响卷烟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控制或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作物渗灌试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空间土壤养分,研究不同渗灌次数对青贮玉米苗期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20~40 cm渗灌土壤中(不含CK)pH值最高值均出现在L0处,与CK相比,pH值分别提高了6.29%和10.28%;最低值均出现在L1/2处,较CK值分别提高了0.67%和0.40%。W2和W3显著提高了不同土壤空间位置的pH值。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加,不同深度及位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2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位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渗灌次数及不同深度的渗灌中速效氮含量L1/2显著高于L0及L1/4,最大值均出现在L1/2-W1处理中,较CK分别提高了98.52%和82.72%;不同渗灌次数及不同深度的渗灌中速效磷均随渗灌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多显著低于CK(P<0.05);速效钾含量随渗灌次数...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水稻糙米对Cd Cu Zn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含有多种重金属的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类型、不同遗传背景水稻糙米重金属Cd、Cu、Zn的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糙米Cd含量为0.006~0.092 mg·kg-1,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15倍;Cu含量为6.712~27.117 mg·kg-1,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4倍;Zn含量为28.390~43.296 mg·kg-1,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不到1倍.常规稻和杂交稻糙米的Cd、Cu、Zn含量差异不明显.三系杂交稻的糙米Cd、Cu含量极显著高于二系杂交稻,而二系杂交稻糙米中Zn含量则显著高于三系杂交稻.不同遗传背景水稻品种糙米Cd、Cu、Zn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糙米中Cu、Cd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Cd、Zn含量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端卷烟原料及一、二、三类卷烟原料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及比较,旨在为高端烟叶生产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曲靖、红河、文山、保山、大理6个州市共61个批次中部烟叶复烤片烟样品进行致香物质测定,同时经过感官质量评吸划分为高端、一类、二类、三类原料.[结果]高端卷烟原料酯类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一、二类卷烟原料,而新植二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价类卷烟原料.高端卷烟原料中酸类、醇类致香物质含量高于其他价类卷烟原料,但差异不显著.醛类、杂环类、酚类致香物质含量在各价类卷烟原料间无显著差异.高端卷烟原料除新植二烯外致香物质总量及占总量比例显著高于一、二类卷烟原料.[结论]云产高端卷烟原料中酯类致香物质总含量、2-甲基四氢呋喃-3-酮(面包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芳樟醇较高,新植二烯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汪涛  张灵辉  叶宏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24-12726
[目的]从改变梗丝形态方面研究对卷烟在制品及成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将不同形态(丝状与片状)的梗丝分别掺入某四类卷烟叶丝中,对烟丝物理指标、成品卷烟物理指标及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对比评价和三点检验的方法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丝状梗丝的结构更趋向于均匀,掺配丝状梗丝后烟丝弹性及整丝率有所降低,填充值无明显差异;掺配相同比例不同形态梗丝的卷烟硬度和焦油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丝状梗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各检测位点的烟支密度波动有降低的趋势,卷烟的吸阻、硬度及焦油均值差异性显著;掺配相同比例的丝状梗丝对卷烟感官质量有一定的提升,适当提高丝状梗丝的掺配比例对卷烟的感官质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可为卷烟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复烤适宜的打叶工艺,从叶片质量、叶丝质量、卷烟质量3个方面对菱形框栏、六边形框栏片烟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六边形框栏片烟具有大小相对均匀、含水率及成丝稳定性好、烟支密度分布均匀等优点,不足之处在于抗造碎性弱、整丝率及烟丝利用率低,而菱形框栏片烟相反;(2)与菱形框栏片烟相比,六边形框栏片烟经卷烟加工后,单支质量、烟支吸阻、总粒相物、焦油稳定性好,燃烧飞灰、持会性有所改善,燃烧时间短,抽吸口数少,叶丝填充值及其他物理烟气指标无明显变化。从卷烟内在品质的角度为出发点,细支卷烟选择六边形框栏加工的片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原料肉配比对风干肠发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4组不同质量比的鲶鱼肉与猪瘦肉(100%∶0、85%∶15%、70%∶30%、55%∶45%,记作F100、F85、F70、F55)为原料加工发酵风干肠。在风干0、3、6、9、12 d测定品质和安全性指标,并对风干12 d样品进行感官品质评价与生物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风干过程中,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和亮度值(L*)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红度值(a*)在0~6d逐渐降低,在6~12d逐渐升高,p 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硬度值逐渐升高,在风干终点12 d时,四组风干肠成品均呈现出明亮的红色,风干肠F70组水分含量31.49%,p H 5.18,硬度13 841.85 g,硬度适宜,嫩度、咀嚼性较好,酸味适中,总体可接受程度高;4组风干肠的亚硝酸盐残留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sctivesubstances,TBARs)值和生物胺含量都符合限量标准,保障了风干肠的安全性。综合分析:F70组,即鲶鱼肉与猪瘦肉配比70%∶30%为加工发酵鲶鱼肉风干肠的最佳原料肉配比。  相似文献   

20.
零料烟叶组合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卷烟配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零料烟叶组合加工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其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后的片烟产品混合均匀度显著提高,符合卷烟企业卷烟生产的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