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评价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杀虫效果,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GAB-3不同组织器官对以上四种害虫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田间接虫试验进一步测试了GAB-3对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GAB-3心叶期叶片对黏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苞叶、穗尖、穗轴、花丝、雄穗和籽粒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田间接虫试验结果显示:心叶期GAB-3高抗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穗期GAB-3高抗亚洲玉米螟。上述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GAB-3对4种主要玉米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杀虫效果,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GAB-3不同组织器官对以上四种害虫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田间接虫试验进一步测试了GAB-3对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GAB-3心叶期叶片对黏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苞叶、穗尖、穗轴、花丝、雄穗和籽粒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田间接虫试验结果显示:心叶期GAB-3高抗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穗期GAB-3高抗亚洲玉米螟。上述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GAB-3对4种主要玉米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 《北京农业》2012,(32):5-6
<正>全球玉米种子行业将推出新一代抗虫性状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帮助种植者有效防御产量下降,特别是因玉米根虫取食造成的产量问题。历史上,玉米栽培中最为主要的害虫就是玉米根虫和欧洲玉米螟。由于近些年来,玉米种植带采用抗虫玉米杂交品种的增多,虽然欧洲玉米螟并未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35-138
为明确玉米产量损失和害虫危害的关系,田间条件下采用剖秆法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危害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桃蛀螟、虫孔在玉米植株各部分呈现不均匀分布,从垂直分布来看,穗下节上亚洲玉米螟数量最多,雌穗上桃蛀螟数量和虫孔数最多,雄穗上三者均最少;从水平分布看,穗上节、雌穗节、穗下节上亚洲玉米螟数量显著多于桃蛀螟,而雌穗上桃蛀螟显著多于亚洲玉米螟。整株玉米上虫孔数与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穗上节桃蛀螟数量呈正相关,而穗重与整株虫孔数和雌穗虫孔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穗粗与穗下节桃蛀螟数量呈负相关。因此,建议把整株或者雌穗虫孔数作为衡量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2,(13)
全球玉米种子行业将推出新一代抗虫性状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帮助种植者有效防御产量下降,特别是因玉米根虫取食造成的产量问题。玉米的主要害虫是地下害虫和玉米螟,其中地下害虫的为害比玉米螟更人。种子行业目前有多种武器应对玉米害虫,用户可以将这些整合产品进行种植,而不需要种植非抗虫转基因玉米。杜邦先锋公司在2012年推出OptimumAcreMax,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蛀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新疆除伊犁地区为欧洲玉米螟外,其它地区发生的均为亚洲玉米螟。一、危害症状玉米螟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危害性大,主要危害玉米,特别是对 SC704玉米的危害更加严重,其次也危害高粱、谷子、大麻、小麦、豇豆、啤酒花。玉米螟以幼虫潜入玉米心叶危害,被害叶片长出后,显示出"排孔";玉米茎秆被钻蛀成孔道,后期易造成折茎;果柄和果穗的浆粒被蛀食,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7.
朱秋云  丛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1-2192
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辽宁广泛种植的16个主要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生化分析,以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Ostrunia.furnacalis(Guené)é的抗性及与次生代谢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虫性有差异。玉米抗虫性状与植株体内丁布含量的关系表现出相关性,总酚含量与玉米抗虫性状的关系不如丁布含量密切。个别抗性材料丁布含量及总酚含量都较低,说明还有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影响玉米的抗虫性状。  相似文献   

8.
<正>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玉米钻茎虫,是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20%。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的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初龄幼虫自卵块孵出后即爬行集中到玉米的心叶中,蛀食柔嫩心叶,心叶被蛀咬穿,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这是玉米螟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螟是为害永胜县玉米的重大病虫害之一,其发生普遍,为害广,属鳞翅目螟蛾科的杂食性害虫。该虫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而亚洲玉米螟是我国发生为害的优势种,我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玉米种植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otter喷雾法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乐斯本对亚洲玉米螟的致死作用明显,处理72 h后致死率均超过90%;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作用次之,致死率分别为87.8%、78.9%.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药剂筛选结果相吻合,以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乐斯本的防效最好.大田防治示范试验进一步表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是防治甜玉米亚洲玉米螟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玉米螟是玉米害虫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害虫,随着各种防治方法的研究,生物防治已经成为有效控制亚洲玉米螟群体的重要措施。为了在玉米生产中有效利用生物防治方法,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主要对亚洲玉米螟的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性诱剂和植物源物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省10多个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越冬害虫种类和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了玉米越冬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高粱条螟( Chilo acchariphagus)。大部分地区越冬害虫以亚洲玉米螟为主,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例外。同时显示亚洲玉米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等。白僵菌在各地均有发生,以费县为最高,寄生率在60%以上。苏云金杆菌在各地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腰带长体茧蜂在滨州、商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白僵菌感染率相对较低的栖霞、即墨两地,厉寄蝇的寄生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2.58%、17.89%,而在济宁、商河则未发现。  相似文献   

14.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玉米螟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田内玉米螟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不同药剂对其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甜高粱玉米螟以在1节内或钻过1节为害为主,且主要为害第6~8节。在成熟期,处理1和处理2的株高、生物产量和锤度均显著高于对照,透孔数显著低于对照;处理2的防治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8.77%。在天津甜高粱产区,可在心叶末期,用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拌10倍细炉渣撒入心叶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16.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B t、阿维菌素和白僵菌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收获期的田间防效分别达到80.8%、77.8%和73.2%,蛀孔减退率分别为79.4%、73.5%和73.2%,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螟的最佳防治时期。建议生产中应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在玉米螟大发生时结合低浓度的化学防治的策略,保证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的防治方法与技术。[方法]以玉米品种新单26为材料,研究了喇叭口期喷施不同量的200 g/L康宽TM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按喷施量375 ml/hm2喷施200 g/L康宽TM的防治效果较好,30 d时虫害株率为7.34%,50 d时蛀杆率和蛀穗率分别为2.00%和10.00%,干玉米产量为10 827.60 kg/hm2。[结论]为200 g/L康宽TM的生产应用及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镉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0.5、1.0、2.0 mg/kg镉毒饲料连续饲喂亚洲玉米螟2代,并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0 mg/kg镉毒处理的人工饲料对第1代玉米螟的种群发展影响较大,但对第2代玉米螟的影响效果较第1代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对琼海、乐东、三亚等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区为害玉米的蛀果性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鲜食玉米蛀果性害虫主要有4种,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田间为害率最高达72.2%,其次顺序为粘虫、棉铃虫和条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