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桑毛虫是桑树和其它多种林果的食叶害虫,其毒毛还能引起家蚕螫伤症及人体皮炎,对农林生产和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为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我们于1979年开始,对桑毛虫性信息素作了一些试验,现简报如下: 桑毛虫雌成虫第8~9腹节间有一囊状性腺体,至清晨大量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虫前来交配。利用桑毛虫此一特性,每天早晨摘取羽化后尚未交配的雌蛾性腺体,在乙  相似文献   

2.
王金文 《中国蚕业》2001,22(2):65-66
桑毛虫(Porthesia xanthocamapa Dyar)又名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毛虫毒毛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桑毛虫毒毛刺入或接触人体而引起的皮炎称为桑毛虫皮炎,在蚕业生产及研究机构、养蚕农户的桑园附近居民往往会引起局域性流行,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1972年7~8月,上海市郊县部分地区曾发生过桑毛虫皮炎的大流行,患者数以万计;本所及附近居民桑毛虫皮炎发病率较高.现将桑毛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桑毛虫是无锡一带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季开始,各代幼虫均危害桑叶,其中尤以第二代最为严重。为了经济、有效、及时地进行防治,我们多年来对这一害虫进行了一些调查,在防治策略上,特提出如下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4.
保桑灵40EC对鳞翅目桑虫防效及残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桑灵主要防治对象为桑园鳞翅目害虫,通过本试验结果,认为保桑灵750倍、1000倍对桑螟、桑毛虫、野蚕均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保桑灵1500倍对高龄桑毛虫防效稍差。在生产上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建议使用浓度1000倍,并掌握在害虫低龄期(特别是桑尺蠖)防治,安全用叶间隔期10~12天,适宜在养蚕前防治,与其它农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 桑毛虫绒茧蜂是杭嘉湖平原蚕区桑毛虫幼虫期的天敌优势种。它产卵于1~2龄桑毛虫体内,待寄主结茧后,绒茧蜂幼虫老熟,从寄主体内啮出,在寄主茧内虫体旁顺次排列作茧,结成茧团。寄主不化蛹而死亡。在本区自然寄生率全年三代平均为30.50%,是自然抑制桑毛虫的重要天敌因子。桑毛虫绒茧蜂年发生三代,与寄主桑毛虫年发生三代吻合。在本区桑园内,尚未发现其他寄主,以幼虫在桑毛虫幼虫体内越冬。一头雌蜂可寄生桑毛虫24头,最高54头,一条桑毛虫可育出绒茧蜂(全年三代平均)  相似文献   

6.
桑毛虫性引诱剂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1978年对桑毛虫的性引诱现象作了初步的观察和试验,并初步确定了性诱剂粗提物的效果。 1.桑毛虫性诱剂粗提物的制备和诱捕器的设置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延  杨燕  袁菊新 《中国蚕业》2003,24(1):48-49
目前农药仍是防治桑园病虫灾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几年来.通过对启东市多种桑树害虫的发生调查和农药防治试验,运用害虫综合治理概念,成功地控制了1994年桑螟、1999年桑毛虫等害虫的暴发性危害,但在暴发性桑树害虫的治理过程中发现,无节制地使用农药会迅速破坏桑园内的自然生态平衡.是造成1994年以来桑树害虫经常性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11,39(4):42-43
6月下旬至7月初正好是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如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等第2代或第3代盛孵化或不少害虫处于幼龄虫阶段,其复合虫量往往超过防治指标,既是最佳防治期,又是"防前控后"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防治对中晚秋虫口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桑毛虫是桑树重要害虫之一,以春期幼虫剥食桑芽为害最重。笔者对春期桑毛虫的生活习性在原有资料记载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治桑毛虫的几点建议。一、调查方法 1.大田观察:从3月中旬开始,定期观察大田桑毛虫幼虫的取食部位,取食时间,行为习性,对外界条件的反应,结茧时期和地点以及成虫的羽化时刻和行为等等。观察地点在农大校内桑园。  相似文献   

10.
漆传楷 《四川蚕业》2004,32(4):24-25
桑毛虫又称又桑毒蛾、毒毛虫,是一种咀食性桑叶害虫,在我县属于主要桑树虫害之一,对桑树为害较大。认真防治桑毛虫,对发展蚕桑生产具有积极意义。现将其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色—质谱分析等方法,从桑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漂洗液中测定出顺-7-十八碳烯醇异戊酸酯,具有最强的触角电位的响应,在大田生测试验中,100—200微克合成样品的诱蛾量可与雌蛾相当。因此,可用于桑毛虫的测报和防治试验。桑毛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顺-7-十八碳烯醇异戊酸酯,在迄今所鉴定的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中,不但是一种新的性信息素结构,而且作为异戊酸酯在毒蛾科中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桑毛虫性信息素研究 Ⅲ.性诱测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我们自行研究合成的桑毛虫性信息素(顺—7—十八碳烯醇异戊酸酯)聚乙烯塑料诱芯进行桑毛虫发生期的测报,巳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发蛾进度与田间产卵进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性诱蛾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田间成虫的实际发生情况.用性诱蛾量高峰日预测成虫的产卵高峰和次代幼虫的孵化高峰期,解决了性诱测报中预先无法估计50%发蛾高峰期的难题,这对指导测报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传统的黑光灯诱蛾测报法比较,性诱测报具有准确性高,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的测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桑毛虫性诱激素迷向法防治桑毛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们利用合成桑毛虫性诱激素管,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桑毛虫试验。第一次于1988年7月15日在一代桑毛虫发生前,在一块面积为8亩、距其它桑园1000公尺的桑园中,将性诱管剪成一厘米长,用棉线穿孔,绑扎在桑树枝条的三分之一处,每隔10株一个。于8月24日和10月14日,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早春桑虫,在桑树脱苞期,以桑象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象虫>桑尺蠖>小蠹虫>桑毛虫;在桑树燕口期,以桑瘿蚊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瘿蚊>野蚕>桑始叶螨>桑灰蜗牛。经测定,每头桑尺蠖越冬幼虫1日食芽数为1.71个,从出蛰至化蛹为害10日左右,定芽被害后,桑株推迟发芽期11天,虫株条长减少33.77%,着叶数减少31片,降低着叶率22.1%,冬季彻底修除枯枝枯桩,降低桑象虫为害率85%,填补桑株孔穴,清除残落叶,可明显减少来年桑尺蠖,桑毛虫发生率,早春3月下旬选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药保芽,其桑象虫虫口减退率可达95%,并可兼治桑尺蠖,桑毛虫等其它早春害虫。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8年中秋期对8%残杀威WP、40%保桑灵EC和65%桑用毒死蜱EC的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总体防效以保桑灵为最好,毒死蜱次之,残杀威最差.在生产上建议对桑尺蠖为主要害虫时使用保桑灵1800倍,对桑毛虫为主要害虫时可使用毒死蜱2500倍或保桑灵1800倍,宜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  相似文献   

16.
桑毛虫是经济园林的重要害虫,在蚕桑区不仅危害桑树,影响蚕丝生产,而且其毒毛刺入皮肤还能引起皮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采用常规农药防治,容易引起家蚕毒害,且又污染环境,蚕桑地区的广大贫下中农渴望能有另外的新方法防治桑毛虫的危害。桑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早在1973年已从上海川沙县高桥公社发现的死虫中分离出来,用作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 1983年人工合成了桑毛虫性信息素,1984年~1985年在江苏、浙江、广东等重点蚕区的六个测报站进行了桑毛虫性诱(性信息素)测报试验,1986~1987年在部分桑病虫测报站及有关单位应用性诱测报法进行了桑毛虫发生期的常规测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86~1987年在各地的应用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春季桑园害虫的初发基数直接影响当年虫害的发生程度,所以每年秋蚕结束后,进行越冬防治(即打"关门虫")是减少害虫越冬基数,降低农药使用水平,控制来年害虫为害的最好技术措施.但是经数年试验,在不同的时间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防治不同的桑园害虫,会取得完全不同的防治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养蚕布局不断调整,多数蚕农全年养蚕次数由4次改为2~3次,晚秋蚕结束的时间也已提前到9月底.为此我们在不同时间针对桑毛虫、桑尺蠖、桑螟、野蚕等主要桑园鳞翅目害虫进行了越冬防治的适期和杀虫农药的选择试验,简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春季田间施药慢性中毒试验结果表明,维桑乳油农药1000倍液对桑园桑尺蠖、桑象虫、桑蓟马、桑螟虫、桑粉虱、桑毛虫、野蚕等害虫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10d用叶,家蚕无中毒症状,是蚕种生产上比较安全的桑树用农药。  相似文献   

20.
<正>1995年一秋蚕饲养期间,我县10万亩桑园大面积发生桑毛虫为害,不少桑园桑树枝条顶部的4~5片桑叶几乎被桑毛虫吃光,仅剩中粗叶脉,严重影响了桑叶的产量与质量。蚕农下田采叶,浑身奇痒难忍,以致出现了因此愤而倒蚕的现象。据县桑病虫定点调查,7月25日桑毛虫虫口密度最高为1400头/亩,8月26日为2800头/亩,虫茧为1200粒/亩。造成桑毛虫大量为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忽视了桑园“关门虫”的防治。1994年晚秋蚕结束后,尽管县蚕桑指导站对防治桑园关门虫进行了布置,但不少蚕农认为养蚕工作已经结束,冬季管理工作尚未开始,普遍忽视了桑田的最后一次治虫工作,致使桑田害虫越冬基数偏高。 2.冬春季节,气温偏高,几乎没有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县,致使桑田害虫,尤其是桑毛虫顺利越冬,春季桑园虫口基数偏高。春蚕结束后,我们于6月5日在新光乡黄竹园村共育室前桑园内调查,桑毛虫虫口密度达3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