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比较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对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进行计算,得出2005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488 2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为0.285 67 hm2,人均生态赤字4.202 537 hm2。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是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倍,生态赤字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这反映了南京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针对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南京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关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岷江上游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未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经济、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生态足迹分量出现了赤字,其中耕地赤字相对最大,处于超载状态;从国家尺度看,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在全球尺度上,其处于可持续状态;岷江上游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其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成都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成都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成都市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1.1904hm^2上升到2004年的1.3601hm^2。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闽值,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②各类土地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反映出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③从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看,除耕地逐年减少外,其余均不断增大;④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表明成都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析了生态赤字的直接原因,提出了成都市在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陶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1-2052,2095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即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对天津市2003年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贸易调整3个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为1.839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60 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79 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0.695 8 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 hm2).生态赤字的存在反映了人类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并且提出了4条改进天津市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比较脆弱的湖北省黄冈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黄冈市2003—2011年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进行测算,并采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黄冈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黄冈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53977 hm2上升到2.08304 hm2,增长了35.28%;人均生态赤字从1.22208 hm2上升到1.7357 hm2,增长了42.0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缓慢增长,且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处于增长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在3.9~4.3之间,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在0.6~0.9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极差。针对黄冈市的生态压力极大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苏省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2007年的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93798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8874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549238hm2,比2006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近6%。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超过其自身承载力范围,人均生态赤字的加剧更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此外,还提出应对生态足迹赤字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了解广西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亏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态。【结果】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1.6201 ha振荡式上升到2.7430 ha,其中化石能源地和耕地类人均生态足迹所占比重排前两位;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增长,由0.7173 ha/人波动增加到0.7665 ha/人,其中草地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99.33%;人均生态赤字由0.9028 ha增加到1.1965 ha,说明广西生态系统处于逐步加剧的超载状态,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最严重,其次是耕地;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949 ha/万元减少到0.8320 ha/万元,说明广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建议】广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并加大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9.
延吉市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延吉市2007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延吉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人均生态赤字为0.996687hm^2/人,延吉市对生态资源的索取已经大大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对此提出减缓延吉市生态赤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生态足迹。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581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278hm^2。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