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眼红粉病是由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Link et Fr.引起,是海南省龙眼主产区龙眼果实生长期新发生病害,该病害在海南发生较普遍。本文利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方程检测和Taylor幂法则对龙眼红粉病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聚集原因。结果表明,龙眼红粉病发病期病株垂直分布下,有7个田块属聚集分布,田块8属均匀分布;水平方向上,病株上部、中部、下部,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春在天津市武清、北辰等地大棚番茄上发现一种病害,主要为害果实,经诊断为番茄红粉病。该病近年来在内蒙古、辽宁等地发病日趋严重,山东、黑龙江等地也有报道,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甚至绝收。随着我国农业设施栽培的发展,近年来番茄红粉病的发生频率、为害面积都有增大趋势,已成为流行病害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为此,笔者对天津地区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菌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蛛网病是由枝葡霉属(Cladobotryum)真菌引起的食用菌病害,其有性型为菌寄生属(Hypomyces)真菌;该病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综述蛛网病病原菌、症状、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蛛网病及相关病原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海南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病原菌种类,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龙眼主产区龙眼红粉病病果样本,通过对病原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rDNA 28S和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培养后回接健康龙眼果实,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再次分离得到同样病菌,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传统形态学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为粉红单端孢菌属真菌,将待测菌株rDNA-ITS和rDNA-28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致病菌与Trichothecium roseum的相似性达到99%。【结论】确定海南省龙眼主产区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海南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病原菌种类,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龙眼主产区龙眼红粉病病果样本,通过对病原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rDNA 28S和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培养后回接健康龙眼果实,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再次分离得到同样病菌,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传统形态学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为粉红单端孢菌属真菌,将待测菌株rDNA-ITS和rDNA-28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致病菌与Trichothecium roseum的相似性达到99%。【结论】确定海南省龙眼主产区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为我国龙眼主产区之一。据报道 ,龙眼真菌病害有 2 0多种。近年来笔者对莆田市华亭、江口和福清市龙田、渔溪、新厝等乡镇及福州市金山等龙眼园进行了调查 ,发现龙眼叶枯病发生严重 ,株发病率 32 .7%~ 5 5 .8% ,随着龙眼栽培面积扩大 ,病害有加剧发生为害趋势。该病的病原物和病害发生规律均不明确 ,现将该病病原菌鉴定和病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作一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及症状观察每年在病害发生季节 ,从莆田市华亭、江口和福清市龙田、渔溪、新厝等乡镇及福州市金山龙眼园进行病害调查和标本采集 ,制成蜡叶标本。采用肉…  相似文献   

7.
《吉林蔬菜》2017,(7):35-35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1真菌性病害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历年对辽宁省丹东、大连产区蓝莓病害的调查,发现蓝莓病害有16种以上,病原已确定到属的真菌病害有8种,细菌病害有2种,病毒病害1种。并对10种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红粉病是近年来温室蔬菜生产中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曾对黄瓜红粉病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做过调查,近几年发现保护地栽培中番茄、辣椒、茄子、甜瓜等蔬菜上也有红粉病的发生,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需引起菜农朋友及植保工作者高度重视。如2012年笔者在寿光洛城、孙集、古城等地调查,番茄、黄瓜、甜瓜等棚室均有发病,病棚率在5%~13%,病株率25%~89%。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大棚蔬菜红粉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枝干病害(Grapevine trunk diseases,GTDs)是一类主要引起葡萄枝干木质部坏死、溃疡和顶梢枯死,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的真菌性病害的总称,在全球主要葡萄种植国家均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全球葡萄的产量及品质,是近年来葡萄的重要"病害杀手".目前,国际上已经报道了真菌相关的5种葡萄枝干病害,即葡萄衰枯病...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辣椒》2002,2(2):47-48
属于真菌范围的尖镰孢菌Fusarium Link ex.Fr,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分布,并且它们能造成包括谷类、蔬菜和观尝作物在内的很多经济价值重要的农作物的严重损失(辛德和汉森,Snyder&Hanson,1940)。尖孢菌作为辣椒病害的病原,能引起辣椒枯萎病,根腐病、叶枯病、果腐病和贮藏腐烂等。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尖镰孢菌在辣椒致病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甘肃加工型番茄叶果真菌病原鉴定及主要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采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鉴定出13种加工型番茄真菌病原及病害。其中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叶霉病(Fulvia fulva)、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白霉病(Ramularia lycopersici)为甘肃省加工型番茄主要流行性病害,是制约甘肃省加工型番茄发展的主要病害。内丝白粉病(Leveillula brassicae)、柱隔孢菌(Ramularia lycopersici)侵染加工型番茄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属新病害。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果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煤污病(Cercospora fuligena)侵染加工型番茄在甘肃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萝卜白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32年在德国首次报道,此后在菲律宾、美国密苏里州、委内瑞拉、萨尔瓦多、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等地相继报道。我国最早于1979年在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中记载。萝卜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和花梗。近几年,我国安徽合肥,湖南益阳,云南昭通。宁夏银川、平罗等地区均有萝卜白锈病的发生报道。2009~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合防治课题组在湖北、贵州等地进行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保护地黄瓜栽培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生态调控可以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农民参考。1黄瓜红粉病红粉病是黄瓜的一种新病害,发病率已逐年上升趋势。症状:多在黄瓜生育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由下向上发生。病叶上产生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浅黄褐色病斑,病健部界限明显。病斑直径2~50毫米,病斑处变薄,后期容易破裂。从单株发病情况看,下部叶  相似文献   

15.
蘑菇主要会感染由真菌轮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引起的干泡病、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湿泡病以及菌寄生属(Hypomyces)引起的软腐病。轮枝霉在所有产菇国均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在缺少防治手段的菇场,通常减产10~20%,有时甚至减产30%以上。病害的防治 1969年采用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以后,菇农获得了控制真菌病害的有效手段,但轮枝霉很快就对这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16.
正黄瓜红粉病是近年来温室黄瓜等瓜类蔬菜生产中新发生的重要病害,在寿光地区发病严重,因为发病流行的时间不长,广大菜农常不能准确诊断该病害,导致发病后菜农盲目配药,既增大了用药成本,又不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黄瓜红粉病的田间症状、病原、发病规  相似文献   

17.
宁安中  陈咏梅 《果农之友》2010,(5):26-26,34
<正>1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及特点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串皮湿。主要危害苹果、海棠等。病原属弱寄生真菌是苹果黑腐皮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秋季形成子囊壳,子囊孢子无色,单胞。于树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座  相似文献   

18.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其嫩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质脆嫩、味鲜美,既可炒食,又可制成罐头外销,是目前人们较喜爱的高档蔬菜之一。近年来在泰安郊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受病害危害,使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影响。为此作者从1986年至1988年于生长季节对泰安郊区芦笋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人工分离培养鉴定,共鉴定出6种病害。经查对资料,其中芦笋炭疽病、枯梢病和红粉病在国内尚来见记载,芦笋褐斑病在山东省尚属第一次报道。 一、芦笋枯萎病 症状此病典型症状是引起根、茎基部腐烂和整株枯萎。…  相似文献   

19.
果树根癌病,又名冠瘿病、根头癌肿病等,是多种果树及苗木上的重要根部病害。寄生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除能侵染桃、李、杏、樱桃、梨、苹果等主要果树外,还能危害葡萄、枣、木瓜、板栗、核桃等138科1193种植物。病菌寄生于寄主植物根部,形成肿瘤,削弱树势,严重时也常常导致果树死亡。在果树的保护地栽培中表现也较为严重。葡萄和核果类果树中的桃、扁桃、大樱桃的根系是果树中最易感病的寄主。  相似文献   

20.
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大小果实都可受害。病果有手指大水渍状褐色病斑,扩大后病部凹陷转暗褐色,表面有灰色霉状物,有轮纹,叶柄,茎杆有时亦受密。灰霉病是由一利被称为灰葡萄孢霉的真菌寄生所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湿度在75%以上,温度在20℃以上最适合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