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遥感植被度的经验判读因人为因素比重较大,影响了土壤侵蚀监测的动态效能。本文研究通过采用人工调查结合遥感判读的方式,建立植被度的遥感识别样本知识库。该方法在水土保持行业的应用上,目前尚鲜有报道。通过建立知识库,并使用GPS对其加以检查、更新,提高了样本的广泛性与精确度,从而在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的应用上进一步提高了精度与速度,并使遥感影像的植被判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卫星影像资料,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法,搜集与土壤侵蚀有关的遥感、气候、泥沙资料及相关专题图件,通过对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人为活动等影响土壤侵蚀诸因子的野外实地踏勘和分析,以主导因子定性,绘制出土壤侵蚀图斑,在此基础上参考有关侵蚀研究资料及前人所做过的工作,经专家综合评判,赋予各侵蚀图斑侵蚀量值,最终绘制成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土壤侵蚀遥感解译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智能化土壤侵蚀遥感解译系统原理、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各模块结构和系统检验 4个方面阐述了智能化土壤侵蚀遥感解译系统的计算机实现过程和精度检验 ,认为通过遥感影像激发土壤侵蚀专家对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及其土壤侵蚀信息的认识 ,并记录他们的知识数据 ,建立知识库 ,用于土壤侵蚀信息自动提取是一种新的科学、高效的土壤侵蚀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壤侵蚀图的研究,讨论了沙地遥感影像判读与类型划分的基础理论,及沙地遥感类型界线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并运用遥感信息解译原理,建立了卫星影像与沙地类型界线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本地区的沙地区域地理相关位置。同时论证了利用遥感技术划分沙地类型界线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北运河地区植被覆盖的遥感估算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植被覆盖度作为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土壤侵蚀的必要参数。根据1994年和2004年两期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资料,处理和分析并提取北运河地区的NDVI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定量估算植被覆盖度,得出其植被覆盖分类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运河地区10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土流失植被因子的遥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DVI是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最佳植被因子。基于遥感影像TM数据提取了NDVI值并将其与土地利用信息同时集成于土壤侵蚀图的每个图斑,建立了包含多种因子的空间数据库。通过每个图斑林草地面积百分比和NDVI值的统计分析,建立了NDVI与植被盖度的线性关系。多重因子数据库和NDVI-植被盖度关系,可以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大区域土壤侵蚀进行监测是十分困难的 ,但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的土壤侵蚀状况的情况。研究主要内容有 :( 1 )建立土壤侵蚀知识数据库。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是通过激发土壤侵蚀专家知识库研究遥感影像。当专家解译训练区时 ,计算机记录专家知  相似文献   

8.
新疆土壤侵蚀遥感影像判读与几个独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对遥感影像的判读,采用了遥感信息与地学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与主导分析结合、室内判读与专家经验及外业调查结合、分层分类判读的方法;根据新疆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具有垂直分布规律的特点,在土壤侵蚀分类时主要考虑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年均温等指标;列出了新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影像特征;指出盐碱地的侵蚀分类与戈壁的侵蚀分级是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最更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3年未被直接扰动土壤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仅是耕地的13.3%~37.9%;(2)林 草、竹 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较大。表现为随植被经营利用而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牛鞭草的刈割对退耕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完善林 草、竹 草生态经营技术体系,提高该类退耕种植植被恢复模式的调蓄降雨能力,对指导退耕还林及植被经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RUSLE经验模型的基础上结合"3S"技术对河南省土壤侵蚀现状进行研究。结合河南省当地的地貌特征,根据我省相关的观测资料,计算土壤侵蚀的各因子值,建立适合本省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GIS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参数输入,还可以按照计算结果描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差异,同时用户可用GIS模块中的数据分析工具,根据所需目的进行数据分析、查询和图形输出。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为侵蚀因子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还可以从遥感影像中直接判读土壤侵蚀类型。首先找出土壤侵蚀模型所需要的适合河南省的降水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并栅格化之后,在ARCGIS的Raster Calculator模块里根据其土壤流失预测公式获得河南省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再根据sl190-96的分级标准(表)进行分级,获得河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分布图,河南省内各地土壤侵蚀情况即可一目了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长江委丹江治理工程重点项目区西河小流域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CP)进行遥感监测研究,为丹江流域以及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定量检测、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和评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丹江流域商南县西河小流域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采用Erdas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影像中各类地物植被覆盖度。利用卜兆宏等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模型(QRSM模型)植被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关系式算法,即用土壤流失量遥感监测植被因子算式开展计算和分析。[结果]西河小流域北部治理区和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和工程措施因子值相当低;在河道两岸有局部区域出现了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高值区,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居民房屋建筑和道路建设破坏了植被;中部人口集中的区域,治理程度较低,仅有较少区域出现植被覆盖集中连片高值区。[结论]影响水土流失众多客观自然因素中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最大,另一方面,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水土流失应综合考虑地理、自然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数字流域是用数字化专题图形、图像、表格和相应的模型对流域各要素的数字表达,数字流域可为数字化流域管理与评价提供支持。以1∶5万地形图和高分辨率(2.5m)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数字地形分析、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方法,建立了南方红壤农作区典型治理区的数字流域,并对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包含Hc-DEM、地形因子、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和水土保持措施的数字流域能够反映研究区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2)侵蚀强度等级以中到强度为主,治理前后轻度侵蚀增加比较明显、中度和强度侵蚀减少。该研究可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和流域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water erosion assessment: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ter erosion creates negative impa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and water quality across the world. Regional-scale water erosion assessment is important, but limited by data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can contribute through providing spatial data to such assessment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that did thi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methodologies applied for water erosion assessment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irst, studies on erosion detection are treated. This comprises the detection of erosion features and eroded areas, as well as the assessment of off-site impacts such as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water quality of inland lakes. Second, the assessment of erosion controlling factors is evaluated. Four types of factors are discussed: topography, soil properties, vegetation cover,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n, erosion mapping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that integrate products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with additional data sources. These techniques include erosion models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Finally, validation methods used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maps produced with satellite data are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general lack of validation data is a main concern. Validation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achieve regional oper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s, and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remote sensing community and field-based erosion scientists is therefo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4.
土壤风蚀是锡林郭勒草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区域内道路和居民点对草地风蚀有重要影响而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将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的道路和居民点信息,与表征土壤性质、地表植被覆盖等方面的8个风蚀参数进行空间叠加,采用掩膜处理等GIS方法分析各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以探究道路和居民点对风蚀地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距道路和居民点越近,植被覆盖率、高度均减小,表层土壤砂粒含量增加,土壤容重变大;居民点对风蚀参数影响的最大距离为2 000 m,道路为400 m;在影响距离内,植被覆盖各参数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性质各参数,居民点对风蚀参数的影响大于道路;道路和居民点明显增加了周边区域的风蚀危险性,因此进行风蚀评价与估算时,应在相关指标体系与模型中考虑道路和居民点这两个影响因子。该研究可以为草原风蚀机理研究、风蚀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植被因子提取的方法。采用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的方法,以重庆市开县为试验区,证明该方法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结果较理想。结合重庆市最新的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指出了该次调查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同时对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沂蒙山区遥感影像解译和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等资料,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的基础上,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值、坡度和植被覆盖等自然因子建立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方法对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单因子进行计算,并将各因子进行栅格化。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将沂蒙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5个等级区域,并分析了不同土壤侵蚀敏感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Mapping and monitoring land degradation in areas under human‐induced stresses have become urgent tasks in remote sensing whose importance has not yet been fully appreciated. In this study, a surface cover index (SCI)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and map potential land degradation risks associated with deforestation and accompanying soil erosion in a Western Brazilian Amazon rural settlement study are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use and land‐cover (LULC) types and land degradation risks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f LULC change on land degradation are examined.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remotely sensed data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land degradation risks and monitoring of land degradation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Sites covered by mature forest and advanced successional forests have low land degradation risk potential, while some types of initial successional forests, agroforestry/perennial agriculture and pasture have higher risk potential. Deforestation and associated soil erosion are major causes leading to land degradation, while vegetation regrowth reduces such problem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示范区,选取2011年和2014年两期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辅助降雨数据、1∶1万DEM、土壤数据等开展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监测评估。通过高分辨遥感影像有效提取了小流域梯田、植被覆盖度、详细土地利用分布等结果,最后利用CSLE模型对朱溪小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朱溪小流域强度到剧烈土壤侵蚀面积从2011年的4.55%减少到2014年的1.93%。其中剧烈侵蚀从占流域面积0.44%减少到2014年的0.15%。2011—2014年3年间强度以上土壤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研究认为,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监测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吉林西部土地覆被分类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化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覆被类型在遥感分类研究中的应用,以吉林西部的镇赉县为试验区,利用Landsat8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季节变化信息、地表植被、水体与土壤等特征参量,构建多维分类特征数据集对试验区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研究,提取了11种地表覆被类型。结果表明:1)多维变量组合方案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5.50%,Kappa系数为0.9504。该方案自动提取地类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类结果,方案有效可行;2)方案中,3个主要特征分类变量的引入能很好改善易混淆地类的可分性,尤其,地表植被季节变化信息和土地信息的引入能明显提高土地覆被的分类精度;3)实际情况表明,引入的分类特征量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将多种分类特征有效结合才能够提高土地覆被分类精度。该文为农牧交错带上的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选择较合理的植被指标,对提高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精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12个土壤侵蚀试验小区2007年和2008年2 a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及各小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度(VFC)资料,利用对比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植被覆盖类型(纯马尾松林、马尾松林草)和不同覆盖度(80%、60%、45%、30%、15%和5%)的红壤水土流失特点,探讨了LAI与VFC定量表征水土流失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裸地小区比较,马尾松纯林覆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对径流的减少作用并不明显;而马尾松林草覆盖可显著减少25%左右的径流,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也在90%以上,林草结合的植被覆盖结构具有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以LAI表征2种植被覆盖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均能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以VFC来表征土壤侵蚀模数,仅马尾松林草覆盖类型达到了显著水平。选择LAI表征土壤侵蚀模数来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将更为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