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菜是海东地区的一大优势作物,杂交油菜品种性能更优,随着杂交油菜面积的扩大,需种量也不断扩大,对抗逆性、抗病性、稳定和丰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应该要建立良好的种子繁育基地。根据海东市的地理优势,可选择种植不同的油菜品种,在种植时要注意做好整地施肥、种子处理及调整花期等问题,合理施肥灌溉,才能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2.
杂交油菜自生苗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带来了一种新的草害——杂交油菜自生苗,从而制约着油菜产量的提高。一、杂交自生油菜的危害性1.杂交油菜种子一般通过三系杂交制种而成,其一代种子性状稳定,并能充分地体现出其杂交优势,但是第2代即杂交油菜的自生苗性状却不稳定,通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油菜良种更新换代对改进油菜品质、提高油菜产量有重要的作用。掌握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利用油菜杂交优势发展油菜生产,对满足大面积油菜生产用种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大幅上升,需种量也越来越大。随着优质杂交油菜的大面积推广,油菜种子市场局面混乱,给优质杂交油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使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我们积极研究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经过不断的尝试、揣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我省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对大批量杂交种子生产的需求,培植做大全省规模化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根据前期试验及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制种规划,永平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行了杂交油菜制种的前期多点试验及制种探索,并取得了成功,这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用种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油菜杂交制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祝县发展油菜杂交制种的思路是:加强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制种基地管理,把好种子生产质量关;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护农民制种积极性;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种子质量;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推动油菜制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于苗期,越冬明,苔期,花期取样对杂交油菜的生理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杂交油菜干物质生长率冬前显高于常规品种,而春后则低于常规品种,杂交油菜与其父母本相比也是冬前生长率高,春后生长率低。叶面积生长,光合作用强度,硝酸还原酶活力,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杂交油菜苗期生长优势强,春后生长优势减弱。杂交油菜产量优势最为明显,种子含油也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本试验还对抗坏血酸含量与油菜的抗性和  相似文献   

7.
赵福永  鲁军雄  黄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8-720,794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与野生芥菜型油菜杂交子代的性状遗传。[方法]选用1个甘蓝型油菜种(湘油15号,编号138)与2个野生芥菜型油菜品系(编号153和154)作为试材,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了杂交种子。对杂种F1、F2代的发芽率、叶片大小及形状、株高、花粉育性、籽粒颜色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芥甘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子,F1代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花粉育性均相对较高,平均株高低于双亲;而甘芥杂交较难获得杂种,且F1代自交亲和性差,结实率低,平均株高介于双亲之间;不论正反交,F1代营养生长优势和叶形母本效应明显,F2代株高出现明显分离,呈正态分布,未获得黄籽品系。[结论]为将甘芥杂交子代进一步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回音壁     
问:我们引进种植了一代杂交鲁梅克斯种子,长势很好,现已收获部分种子,希望杂志社帮我们联系销路. 答:鲁梅克斯杂交品种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一样,所生产出来的种子是不能用于种植的.因为,杂交种子的后代极易出现分离、退化,其种植以后的产品,产量和营养价值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没有经济价值.这类种子属于假种子的范围,根本不允许进入市场,用于种植更是害人.引种鲁梅克斯杂交种子的农民朋友,你们的种子即不能卖也不能种,以免害人害已.若要扩大种植或引种,还是要到正规的种子部门购种.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向近缘种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杂交与田间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研究了转Barstar基因油菜T742向非转基因油菜、其他芸薹属、十字花科植物和杂草的基因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杂交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经PPT抗性与PCR检测。其中部分种子含有Barstar基因,而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杂交不能得到杂种;基因转移受到母本类型的影响,转基因油菜T742与3种类型油菜的杂交亲合率从高到低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可见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可向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进行转移,而很难向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杂交油菜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杂交油菜种子为试材,分别提取种子中谷蛋白和球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并比较杂交油菜种子中谷蛋白和球蛋白的电泳图谱差异,并进行了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验证性试验。[结果]谷蛋白和球蛋白的SDS-PAGE谱带在不同油菜品种间存在差异。谷蛋白电泳图谱谱带丰富且多态性较强,特征带也较多,能有效鉴定油菜杂种与亲本间的差异。球蛋白谱带虽然多态性较好,但图谱较为模糊,从而影响到品种鉴别的准确性。纯度验证性试验中,杂交油菜种子的电泳谱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3粒种子电泳的谱带较多且染色深,可能为混入的其他品种种子。[结论]谷蛋白电泳图多态性较强,图谱清晰度较高,鉴定杂交油菜品种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用蕾期剥蕾授粉方法对甘蓝型油菜种内、种间、属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内、种间、属间杂交亲和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杂交亲和性受亲本基因型和组合方式的影响;亲本间亲缘关系愈远,杂交亲和力愈弱,亲本的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愈小;芥菜型×甘蓝型正常种子率高,而反交则正常种子率低,且甘蓝型×芥菜型杂交中母本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大于父本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青海省种植杂交油菜的面积日益增大,用种量需求也加大。如何选择和稳定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保证实施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保证杂交油菜种子质量和产量显得十分重要。现在就此根据工作体会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生产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从1996年开始利用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品种建立优质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期间紧紧围绕种子质量开展工作,以提高制种质量产量为出发点,因地制宜,不断总结、完善基地制种组织管理方式和经验,以加速优质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杂交油菜的杂种优势取决于其种子纯度的高低。快速检测杂交油菜种子纯度技术。对于防止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而给生产造成损失意义重大。本研究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筛选合适引物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法提取DNA,建立标准化的检测体系,降低检测成本,使这项技术在杂交油菜种子纯度检测中实现实用化。  相似文献   

15.
赵卫芳 《农村科技》2013,(12):17-18
昭苏县常年种植春油菜5万~6万公顷。为解决本县杂交油菜用种问题,昭苏县利用其独特地理优势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杂交春油菜制种工作。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借鉴种植地膜油菜的经验,探索杂交油菜青杂3号地膜覆盖制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油菜地膜制种具有增温、保墒、防除杂草和自生油菜、减少用种量、增产增效等优势,在技术上要重点把好以下“十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并经审定的赣两优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建立优质杂交油菜青海异地制种基地,以加速优质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进程.总结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基地的建立、运行与实施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立、运行与实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并经审定的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建立优质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以加速优质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进程。总结了黔油系列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基地的建立、运行与实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杂交低芥酸低硫苷油菜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种子和杂交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的定义、质量指标、检测方法、检验规程、等级判定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青海省气候特点、地理优势、春油菜生产现状及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提出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我国北方春油菜生产区种植优质杂交油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昭苏县主要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以其良好的品质在食用油市场上走俏,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种子需求旺盛,我县目前种植的油菜85%为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