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及糖衍生物因其良好的亲水性、热稳定性及作为香气物质的前体物,广泛应用于卷烟的增香保润。通过总结糖类、糖酯类、糖苷类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等化合物的增香保润机理及其在卷烟增香技术、保润技术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从而阐明其在卷烟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重要性,为我国卷烟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烟用天然植物增香保润技术的研究进展。天然植物中含有独特的致香以及保润物质,在构建卷烟特征香韵、提高抽吸舒适性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应用效果。针对烟用天然植物增香保润必要性、作用机理、烟用增香植物分类和增香途径应用作了详细论述,并且简介了烟草保润剂的种类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晒红烟香气浓、劲头大,开发一种具有晒红烟风格特征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产品,通过造纸法再造烟叶实现卷烟低焦油、高香气的设计需求和卷烟产品的风格特征差异化。分析泸州白毛3种等级的晒红烟烟叶提取前后及浓缩液的常规化学成分,表现为高氮、高烟碱和低糖的特点。在涂布液中添加不同比例晒红烟烟叶的提取浓缩液,制备一系列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并进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表明,泸州白毛晒红烟烟叶提取浓缩液的掺配比例1∶7~1∶3为宜;高比例晒红烟涂布液制备的再造烟叶成品能凸显晒红烟风格特征,香气量和烟气浓度较高;而低比例晒红烟涂布液制备的再造烟叶成品,能够保障原烤烟风格特征的同时提高香气量和烟气浓度,改善香气质。其中,泸州白毛晒红烟末级烟叶有较好的谐调性和平衡性。对实现卷烟低焦油、高香气的设计需求和卷烟产品的风格特征差异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式低焦油卷烟的香气、浓度和吸食满足感,研究了晒红烟适宜的烘焙处理温度范围、三段式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并在中式低焦油卷烟配方中分别加入2%,4%,5%,6%经烘焙处理后的晒红烟。结果表明,经过烘焙处理后的晒红烟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高,晒红烟适宜的烘焙处理温度范围为100~120℃;适宜的三段式烘焙温度和时间分别为一区115℃和3 min,二区110℃和3 min,三区105℃和4 min;中式低焦油卷烟配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晒红烟能显著提高烟气的香气量、烟气浓度和吸食满足感。晒红烟在中式低焦油卷烟配方中使用的最佳比例为2%~5%。  相似文献   

5.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各香型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差异。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丝束当中,评价卷烟抽吸品质,探讨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时的增香效果。结果表明,黄金桂清香型茶超临界萃取物中致香成分最为丰富,特征成分含量较高,同时与卷烟烟气的谐调性较好,能显著改善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卷烟机成型负压对黄山某规格卷烟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梯度负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负压对卷烟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烟机成型负压的增加,①烟支内烟丝的碎丝率呈增加趋势,含水率、填充值基本无影响;②卷烟品质、吸阻、总通风率指标的稳定性,呈先升后降趋势;③卷烟感官品质得分,卷烟机A#呈下降趋势,卷烟机B#呈先升后降趋势;④成型负压对卷烟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等主流烟气指标释放量影响较小。在试验范围内,相对较低的卷烟机成型负压,卷烟产品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芋球茎贮藏物质积累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本研究以靖江‘香沙芋’和泰兴‘香荷芋’为实验材料,运用树脂半薄切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比较了两芋品种球茎中淀粉和挥发性成分等物质的积累情况,并进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香荷芋’含水量较高,而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香荷芋’的淀粉平均粒径明显小于‘香沙芋’,前者淀粉粒度分布峰值为1~2μm,后者为2~3μm。‘香荷芋’中主要检测到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比例高达48.82%,‘香沙芋’中检测到28种,但大部分属于无色无味的物质。食味品质分析发现‘香荷芋’气味得分较高,但粘度、硬度、外观、口感得分都较低。综上所述‘,香荷芋’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多,使得其气味评分高;‘香沙芋’含水量低、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径大使得其硬度、口感和和综合得分高。该结果说明芋球茎含水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挥发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都影响食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粒状梗丝膨胀技术在卷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粒状梗丝膨胀(Expanded Sheredded Stems)梗丝的加工工艺和特点。对原梗丝成品烟、ESS梗丝成品烟以及添加不同含量比例的ESS梗丝的成品烟进行烟气指标(烟碱、焦油、CO等)和化学指标(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氯、钾、总氮等)测定分析,得出用ESS梗丝替代原梗丝后,对卷烟烟气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找出在成品叶组配方中添加ESS梗丝的合适比例;对掺配不同比例的ESS梗丝成品卷烟的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ESS梗丝可以有效降低焦油、CO及烟碱等烟气指标含量;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掺配适量的ESS梗丝对卷烟的风格和感官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卷烟工业总趋势是向低焦油、混合型的方向发展。香料烟(又称东方烟)具有特殊浓厚的香气及燃烧性好等的优点,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为改变我国单一的烤烟型卷烟品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香料烟的研究已被列为轻工业部的重点项目。自1980年以来,先后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地进行了栽培及调制技术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用香  相似文献   

10.
辛夷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辛夷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将辛夷滤嘴卷烟与空白样进行对比分析;用吸烟机捕集卷烟烟气,收集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用超声波萃取方法对收集烟气粒相物的剑桥滤片进行萃取,分析烟气中的常规成分(烟碱、焦油、水分),并用GC/MS联用仪定量、定性分析烟气化学成分;与空白样对比,辛夷滤嘴卷烟对烟碱、总粒相物、焦油量有降低作用,降低率分别为8.14% 、12.62%和14.54%;对烟气中的一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促癌、致癌的酚类物质的截留效果比较明显,苯酚降低56.8%,对甲苯酚降低32.8%,4-乙基间苯二酚降低5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降低-29.0%;结果表明,添加辛夷的卷烟滤棒能有效的降低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符合“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主流烟气中烟碱 焦油和一氧化碳的逐口递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改造RM20吸烟机,捕集卷烟单口烟气的粒相和气相成分,并分别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口烟气中的烟碱、焦油和CO含量均逐口增加,并呈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新型天然烟用香料,采用热回流提取工艺制备生地黄提取物。以提取物得率、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热回流提取工艺中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1∶12,此时提取物得率为42.0%,且添加量为0.1%~0.4%时感官品质最佳,可丰富烟香,改善余味,增甜增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模拟卷烟燃吸状态,研究了苦水玫瑰油在无氧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为其在卷烟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苦水玫瑰油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将热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苦水玫瑰油裂解产物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萜烯类、脂肪烃类和醚类等致香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包括香茅醇、香叶醇和芳樟醇等有具有浓郁而持久的玫瑰香气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有助于增进卷烟甜香、玫瑰香,使烟气柔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模拟卷烟燃吸状态,研究了苦水玫瑰油在无氧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为其在卷烟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苦水玫瑰油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将热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苦水玫瑰油裂解产物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萜烯类、脂肪烃类和醚类等致香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包括香茅醇、香叶醇和芳樟醇等有具有浓郁而持久的玫瑰香气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有助于增进卷烟甜香、玫瑰香,使烟气柔和.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在卷烟降焦减害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将纳米材料Al2O3,TiO2加入到卷烟烟丝中,研究了纳米材料及其加入方式对卷烟焦油和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干法加入到烟丝上,降低烟气中焦油和CO含量的效果较为明显,其中纳米材料Al2O3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而纳米材料湿法添加到烟丝中的效果不明显,对卷烟感官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内在化学成分与卷烟烟气指标和感官品质得分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预测卷烟烟气指标和感官品质得分神经网络模型数学模型。测试了A牌号卷烟不同批次成品卷烟常规化学成分、主流烟气化学成分和感官得分,以常规化学成分作为网络输入,分别建立主流烟气化学成分和感官得分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为9,输入函数为Tansig,输出函数为Purelin。训练方法为梯度下降法。选择22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其中19个作为测试样本,3个作为验证样本。训练的目标为允许误差0.000 1,最大迭代次数10 000次。预测结果与烟气常规化学检测和人员实际评吸结果比较,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达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该模型对于预测卷烟主流烟气成分的释放量和感官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JJF(烟草)1—2007卷烟主流烟气中烟碱、焦油和一氧化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烟碱的测量过程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整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表述出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和扩展不确定度,为测定主流烟气中烟碱量提供了有效的、可靠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烟丝气流干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烟丝糖苷类致香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法分析了烟丝中的糖苷类致香成分,并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吸。结果表明:①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与超级回潮机出口烟丝含水率及干燥机混合风温度呈负相关性;②改变气体流量,对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没有显著影响;③卷烟感官品质香气项得分随着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的增大而提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有针对性地调节气流干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尽可能多地保留烟丝中的糖苷类致香成分,优化卷烟香气品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铁观音茶末这一资源量较大的废弃物,将铁观音茶末水提取物涂布采用滚涂的上胶施加方式到卷烟内衬纸中,利用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和卷烟感官质量评价对铁观音茶末提取物在卷烟内衬纸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14 mm内衬纸的铁观音茶末提取物涂布量为10 g/m2时,涂布内衬纸色泽稳定性较好;GC-MS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末提取物涂布内衬纸后,茶的特征性香味物质大多能转移并保留在内衬纸上,其中苯乙醇、吲哚和β-紫罗兰酮是铁观音茶的香气特征成分之一;卷烟感官质量评价表明,使用铁观音茶末提取物涂布内衬纸后,能改善卷烟抽吸品质,使香气细腻、柔和,提升卷烟润感,使得烟气刺激性有所降低,且能凸显铁观音茶的茶香韵,在180 d内感官质量保持稳定。综上试验结果,初步说明了铁观音茶末提取物在卷烟内衬纸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打叶复烤工序对卷烟主流烟气主要酚类化合物,包括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间、对甲酚、邻甲酚释放量的影响,选择了B3F、C3F、X2F 3个等级烟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卷烟主流烟气7种酚类化合物释放量与烟叶等级部位呈极显著相关,影响顺序为B3F>C3F>X2F。(2)打叶复烤工序对B3F和X2F烟叶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排列是:烟片复烤>一次润叶>二次润叶,对C3F烟叶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排列则为:一次润叶>烟片复烤>二次润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