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是与土地打交道的行当,永远也摆脱不了自然的束缚和支持。所以一提到农业,人们就会说是弱势产业。也正因为这样,农业天然与"拼"字联在了一起——不拼命就没有好收成,不拼命就无法积累财富。过去的时代,农业学大寨,学的是改天换地的精神,形式上也是一个"拼"字——拿人的双手、双肩和一把锄头跟黄土地死磕。如今农业走出了"肉搏"时代,但还是要"拼",精神上还是人要改变自然,获取更多收成,但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肉搏"进化到了"智博",要靠科学理念、科技手段、现代设备来博取大自然的欢心和回报。  相似文献   

2.
<正>"吃饭农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种粮基本满足吃饭需求。"经济农业"则是指在选择农业生产项目时,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否符合投资的最佳效益原则,而不是考虑能解决多少人吃粮的问题。对农业来讲,种粮抓粮始终是第一位的。近些年来,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从新世纪初年开始不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5,(10)
<正>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受时间限制以及高速免费政策的影响,自驾自助游持续升温,郊区游、乡村游迎来假日式井喷。@新浪宁波:小长假景区农家乐火爆,游客吃饭位置靠抢的,厨房的菜也要靠抢。服务员被催得无暇顾及,顾客"自助"上厨房端菜。一边是美味的农家菜,一边是让人担忧的服务状况。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主旋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靠科技,更要靠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桥梁,而人才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力。以武汉市汉南区育才小学"悦心农场"的成功实践为例,以学校为载体,以科技为依托,探讨将农业科技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旨在以中小学生为受众,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寻找新的出路,以期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培养新人才新"血液"。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要强,我认为就是要降低农业的成本。中国农业的成本很高,从中国人吃饭的成本就可以看出这—点。在中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而欧美国家一般在15%。吃饭成本低,对一个国家的强大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吃饭成本低,国民就敢于创新;吃饭成本低,人就敢于不储蓄,不用因为"怕将来饿死"而攒钱。中国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农业成本能不能降下来,这关手中国中长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农田里建气候观测站,用手机一扫就可获得田块的施肥方案、成立大数据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什么养什么……"大数据思维"的背后,是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从粗放走向精准的变革。用大数据"测天测地测市场"春耕前夕,记者在江西宜春市下辖的丰城市采访时,发现了一个农民"卖天气"的故事。卖"天气"的农民叫雷应国,是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一位"80后"种粮大户。面对记者"天气怎么卖"的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中国农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但屡屡上演的"农民荒",普遍存在的农民"兼业现象"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制约因素。因为新型农业终究离不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专业型、知识性农民。农业作为弱势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与第二三产业抢夺"农民人才"!农业究竟要靠什么来打赢这场人才抢夺战呢?9月初,借着到龙江县采访的机会,我与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四位"忠实"农民深入聊了聊。他们最年轻的32岁,最年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有钱了,我们也不用只靠给别人打工养家糊口啦!"龙山区工农乡工农村村民张成立开心地说道。32岁的张成立以前在外靠干木工活打工挣钱,一年能挣上2万块钱。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也靠着这门"吃饭"的手艺赚钱养家。后来张成立开办了自己的华宇木器厂,还在东方广场家具市场开了一个销售门市。由于"产供销"一条龙,每年纯收入30万元。旁人也许会纳闷,这"打工仔"怎么一下变成了"生意人"?这就要从征地款说起。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汪洋副总理在2016年9月6-7日召开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在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对德宏州农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汪向东 《新农业》2014,(2):18-20
<正>务农人员青黄不接、难以为继是世界性隐忧。面对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新农人"这个新兴群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多元主体中的一支生力军新农人,正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什么是新农人?新农人现在已经成为现今条件下"三农"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生的主力军。新农人可以用三个"新"来定义,第一,农民新群体,这个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河南省唐河县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名县、新兴工业大县、第三产业强县,他们所依靠的究竟是什么?当地县委书记刘明杰说:"靠人才。就是因为我们靠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汇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原动力,才锻造出了培强农业、提速工业、盘活三产的县域发展大产业链。"高位决策,人才集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储动力7月下旬,唐河南商农牧科技有限  相似文献   

12.
引言:解剖一只麻雀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以4个"迫切需要"来阐述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重大意义:一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二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迫切需要;三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的迫切需要;四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7月6日,黑龙江召开全"互联网+农业"电视电话会议。省长陆昊提出,农业是黑龙江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互联网+"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使全省更多农产品实现绿色、有机,进一步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谈到"互联网+农业"加什么、怎么加时,陆昊说,一是"互联网+经营主体"。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是人类发展中的一部传奇史,中国农业农村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篇章之一。回顾70年的峥嵘历程,"六化"成为中国农业农村科技越来越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是研发高端化。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进步。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实力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达到1035个,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品种培育为代表的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债转股"成为热词。那么,对整个农业而言,是不是也有个"债转股"的问题与机遇呢?十多年来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欠债也不少。如何化解欠债、如何转化为未来农业的"股权",对农资企业而言,是一个连接未来的重要认识。众所周知,当前最大的农业债就是资源环境债。这个债看似不好确认债主,但责任和后果却无法逃脱。为什么瓜果没有以前的甜?为什么大米里面含铬?为什么茶叶中的有害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各国农业不论先进落后,都不可能摆脱"看天吃饭"。从天气预报发展的历史看,它走过了从经验积累到实证数据两个阶段,越来越成为农业与人类离不开的助手。早期,最接近天气预报的就是"天气谚语"。世界各国人民在对大自然天气的变化观测中,逐渐发现一些规律,并以短语或歌谣的形式总结、传播这些天气变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解读当代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开放的确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他们衣食无忧的人生最基本的愿望。但是,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村和农民却不是很多,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和靠耕种土地吃饭、搞种植业甚至包括一部分搞养殖业中的农民很难说真正富起来了,而这些人恰恰代表着农业的主体、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的主体。我们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就一直估价过高,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一直认识不够,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估价,农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科技、投入都包含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本文在分析比较美国、日本与我国农业支持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为当前和未来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