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利用18个省市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在区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产品时,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的农户比例依次为70.4%、65.5%和64.9%,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参与意愿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和心理认知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庄特征和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是影响农户选择参与哪一种类型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要重视政策引导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参与供给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建设农户不同维度社会资本,根据村庄发展程度与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次序。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境与规范创新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无疑将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正规金融效率低,而民间金融效率相对较高,这种状况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改革不是规范与创新的;秩序之争,而应是规范与创新并举。  相似文献   

3.
从镇银行的地区分布、主发起行类别、注册资本及支农服务等基本情况分析,村镇银行能够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然而,村镇银行向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动机不纯,村镇银行在支农道路上逐渐偏离了银监会的政策目标;基础设施和支农政策不完备及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热情度锐减,使得村镇银行发展困难。为此,国家应拓宽市场准入深度,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完善其运营系统和环境,健全涉农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探索建立纵向分层的村镇银行监管模式,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国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金融必须为农业 供给侧改革服务,必须突出“绿色”金融服务。但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不强、农村金 融产品结构单一以及服务范围有限、宅基地的资格准入制度让位于资本投机运作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金融服务乡 村振兴面临结构性矛盾,需要从农村金融机构供给数量、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建立严格的宅基 地资格准入制度、防范资本投机运作等层面着手,如此有效化解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矛盾,以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琳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32-134
从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历程入手,分析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困境,重点剖析了农信社和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创新的困境与障碍。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融约束视域对我国农村家庭创业及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创业及收入普遍都受到了金融约束的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与城市存在差异,农村家庭创业及资产收益相对城市家庭具有较高的金融约束。金融约束导致农村金融资源非农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及消费差距,导致农村劳动力失业。提出了农村金融优化建议:改革农村金融制度;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增加农民福利。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相继股改上市,又新成立了象光大、恒丰、华夏等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系统可谓得到充分的发展。目前,政府正试图"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首批试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的相继开业,标志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终获实质性推进。  相似文献   

9.
何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239-242
近40年的农村金融改革因政策的非内生性影响了民间资本发展步伐,造成农村资金供给的不足、偏差和逃逸。农地资本化作为解决农村资金供给的有效渠道,存在资本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农民、土地被过度利用、土地非农化和农村格局发生改变的风险,应采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制度、规范政府对企业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跟踪行为、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集体组织建设等措施来防范风险,有效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是新时期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民间资本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主要模式包括设立各类开发企业、设立投资资金、市场化投资模式。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模式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合同化、生态建设商业化、节能环保产业化。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功能,二是制定项目支持政策,三是建立有效监管制度,四是推进替代产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农户家庭层面与村庄层面社会资本分担风险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的农村数据,建立风险分担模型,检验社会资本能否为遭受收入冲击的农户提供非正式保险。【结果】1农村家庭未能在遭遇收入风险时获得完全保险;2家庭层面与村庄层面的社会资本显著提高了农户应对收入风险的能力;3贫困农户在风险冲击下表现出更大的脆弱性,社会资本缓冲收入风险的作用随农户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农户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非正式保险作用,从增强农户风险缓冲能力的视角看,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  相似文献   

12.
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农村来说,贫困是一个治理制度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构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治理的难题,并进一步以贵州省麻江县干桥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改变贫困村庄乡村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贫困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发生了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改变。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应重视村庄内部自主治理、多主体合作治理,同时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3.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疑会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民用水协会是提高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组织形式,而目前实践表现为农户参与积极性较低。基于集体行动理论,采用分层模型,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以社会资本为核心变量,分析农户参与农民用水协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参与农民用水协会意愿不高,仅有51.98%的农户表示愿意参与。村庄层和农户层因素均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重要原因。村庄层因素中,村庄类型、机井总数、渠道是否存在维修养护问题对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农户层因素中,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社会资本总量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为重的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激发农户参与用水协会意愿,应着重培育各维度社会资本,以改善农业用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瓶颈在于资金来源的匮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刻不容缓。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得力的措施,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组织、参与村镇银行、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内开放力度,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促进民间资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我国要加快建立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我国要加快建立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变”改革政策作为深化民族地区农村改革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供给,能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参与“三变”改革政策对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基于贵州省盘州市的农民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三变”改革对民族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个体特征、家庭收入与耕地面积对农民参与“三变”改革政策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进一步探讨中介效应得出,家庭劳动力数量增加能够使“三变”改革带来的总收入增加,人力素质则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应当从有用性和易用性两部分出发,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激发民族地区农村长足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3)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35-137
制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大举措,深入农村社会的肌理分析村民的生活现状可以发现,正式约束及非正式约束等制度问题是降低农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基层自治组织制度和过于集中的公共财政制度导致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村民继承下来的落后文化传统习俗导致其生产性投入过低,叠加其他因素使农民陷入相对贫困的陷阱。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动用社会资源改变正式制度约束来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演化出新的非正式制度约束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绩效,是帮助农民走出贫困并融入现代社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