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铜陵生姜是铜陵地区独特的优良品种,品质极佳,是中华白姜的宝贵资源,安徽省的著名特产,铜陵“八宝”之一。调查研究了铜陵生姜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铜陵生姜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就加快做大做强铜陵生姜特色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速铜陵白姜组织培养应用开发及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铜陵白姜组织开发前景、意义及存在问题 ,针对生姜组培应用开发的现状 ,研究建立生姜组培生物中心等一系列措施 ,并提出了加速生姜组织应用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铜陵白姜的组培脱毒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白姜姜皮为白色.史料记载其"块大皮薄、肉细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誉为铜陵"八宝"之一,历代用作皇室贡品.铜陵是我国两大白姜产地之一,根据生姜产业化发展规划,到2005年面积将达1 500 hm2,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白姜生产基地.但目前生产上品种退化、尤其是姜瘟病的危害常使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此,铜陵市农科部门自2000年起开展白姜的组培脱毒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铜陵产地的生姜挥发油进行研究,为铜陵生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铜陵生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共鉴定出铜陵生姜的12种主要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67.356%,其中5种成分首次在生姜中发现。另外,姜烯含量最高,达到16.730%。[结论]研究表明,铜陵生姜在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与其他产区的生姜有所不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东安丘生姜产业化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促进山东安丘生姜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实行产业化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重点依靠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生姜产业供销链条。本文从安丘生姜产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山东安丘生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促进山东安丘生姜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姜是铜陵“八宝”中的一宝。生姜具有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的特点,因具有这些特色而闻名。而且铜陵的生姜营养价值非常高。根据有关部门的化验,其中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本文中主要介绍了铜陵生姜橇老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地调研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铜陵生姜产区施肥及土壤养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陵生姜产区农户氮素投入量偏低,磷素投入量过高,钾素投入量偏低,N∶P_2O_5∶K_2O平均为1∶1.05∶0.98,氮、磷、钾投入比例失衡;铜陵生姜产区土壤pH在4.1~7.6,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21.4 g/kg、1.3 g/kg、46.0 mg/kg、68.4 mg/kg和114.0 mg/kg,土壤酸化程度较为严重,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属中等水平,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应适当提高,在今后铜陵生姜产区养分管理中,应采取平衡施肥技术,适当增施氮、钾肥,减施磷肥,适当施用碱性调理剂并注意缩小区域间土壤养分差异的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家参谋》2014,(9):41-41
<正>"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目前正是生姜消费旺季,生姜需求量增加。然而,"姜你军"在时隔四年之后卷土重来,生姜价格再次出现大幅上涨,价格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姜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未来生姜价格又将如何发展?山东安丘是有名的"中国姜蒜之乡",生  相似文献   

9.
汤德祥  姚云芳  刘印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23-6224,6330
[目的]探索中华白姜对氮、磷、钾的需求规律,建立起铜陵地区施肥指标体系。[方法]实施中华白姜"3414"肥料效应试验,对不同N、P、K水平与中华白姜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效应方程分析。[结果]不同处理之间的生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K对生姜产量的影响最大,N的影响其次,P的影响最小。[结论]铜陵地区基施菜籽饼525 kg/hm2,鸡粪9 000 kg/hm2条件下,施肥建议为N180 kg/hm2、P2O537.5 kg/hm2、K2O 18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莒县棚室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现有生姜品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姜栽培,阻碍了莒县生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筛选出性状优良、适于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择优引进优质高产生姜品种,进行棚室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莒县进行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总结铜陵县生姜生产现状,分析生姜产业市场前景,提出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铜陵地区生姜留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执行两级繁育、选择留种田以及留种田的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铜陵地区生姜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铜陵地区生姜姜瘟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茎基腐病等5种主要病害的症状与识别,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生姜生产应用EM生物技术效果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户种植生姜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但因受姜瘟病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制约,严重影响了生姜生产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于1998年在生姜重茬田进行了"EM"生物技术试验("EM"为多种有效微生物群英文缩写)效果显著。于收获前调查,姜瘟病平均防效达85.6%;试验田每亩产鲜姜1984.5千克,较对照增产81千克,增长4.26%;试验区生姜的芦数16、芦长119.3厘米、芦粗4.5厘米、叶片数33,较对照分别增长6.67%、11.5%、2.3%、6.45%。现将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能够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能够实现节水、省肥、省工等目标。在生姜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助推生姜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改变传统农耕方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该文介绍了山东安丘市的生姜种植产业发展现状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及分类,并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姜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从整地播种、灌溉管理与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铜陵生姜是生长在硅质类坡积物土壤上的特产,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校正试验,对其产量进行肥料效应分析,初步探讨了在保证口感质量的前提下对肥料的需求量。结果显示,几种肥料对铜陵大棚生姜产量的影响,N肥的作用最大,K肥(K2SO452%)的作用次之,P肥的作用最小。综合考虑:在每公顷施用农家有机肥15000公斤的基础上,推荐使用N、P、K纯量分别为392 kg/hm2、312kg/hm2、346 kg/hm2。(其中N肥、P肥、K肥分别代表氮肥、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17.
刘洪成,男,生于1954年12月。汉族,中国共产党员,先后当过乡村医生、农村干部。现任山东省"莱芜生姜"开发合作中心联络处办公室主任。因其在生姜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储存营销、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在2005年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论坛"上,被推选为"农业产业化专家委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铜陵白姜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白姜品质优良、效用广泛、生产工艺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当前,铜陵白姜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品及消费模式多样、助力乡村振兴定位明确、品牌保护渐趋规范、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也面临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乏力,受外来生姜冲击大等问题。为此,铜陵市应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从规模扩大、技术创新、品牌宣介以及保护等方面入手,推动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新莉 《河南农业》2023,(19):40-40
卫辉市政府结合各乡镇村实际情况,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总基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生姜种植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农民走“党支部+ 企业+ 合作社+ 基地+ 互联网+ 农户”的管理模式,发展特色生姜种植产业。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卫辉市逐渐形成产业化优势,带动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铜陵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道地药材种植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以道地药材铜陵凤丹为主,其他中药材为辅的产业化发展布局,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药材种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基于产业分析铜陵中药材种植、加工现状,结合中药产业政策,从中药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