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是"两横三纵"的国家城镇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级新区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宏观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关系到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产业布局优化的角度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问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产业安排同质化,尝试在区域内部建立产业转移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协同机制,以破解地方政府热逐"土地财政"而忽视产业升级的难题,这不仅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战略性转型升级,更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我国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中国既是此战略的倡导者,又是具体实施的核心力量和主导者。以昆仑文化高峰论坛建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多边对话平台是当前南疆重要机遇。本文从地缘优势、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等角度,提出兵团通过申办"昆仑文化高峰论坛"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多边对话平台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助于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中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3.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我们倍感荣幸,笑逐颜开。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既是经济共同体,又是休戚相关的生态共同体,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在其面临资源环境超载困境时,国家将其发展与"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4.
宋圭武 《甘肃农业》2014,(24):97-98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发展思路,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甘肃省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大机遇,甘肃省有关部门也就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和座谈,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文章主要从区域层面、要素层面、基础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甘肃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对于沿线国家甚至是全球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下,丝绸之路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快和提升跨境合作的效率和水平,培育区域发展的新亮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做法做出相应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挖掘农业农村多重价值,深度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休闲农业对其农业产业融合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阐述了中国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基于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从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3个方面探索长江经济带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亚5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其经济稳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逐渐增强。笔者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回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中亚5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对中亚5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推动中亚5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对中亚5国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157-160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抉择。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是我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安徽作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承上启下的过渡地带,当前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还不高,随着城镇化建设步入新型城镇化热潮,在长江经济带背景下全面推进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安徽城镇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加快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的特点。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全球价值。今后,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研发、开展合作、严格保护和严加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204-208
近年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的稳步推进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快速展开,舟山新区在其中的支点地位愈发突出。从保证国家战略安全、充分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确定舟山新区的地位,即可发现,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是确保长三角地区大宗战略物资安全高效运输中转、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故在舟山布局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不仅是国家现行战略规划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及长江航运情况,归纳总结出舟山建设联运服务中心的相对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是我省经济带的发展中心。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基本发展模式来看 ,点轴开发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落后地区的开发是一个工业化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城市的发展是消灭城乡之间对立 ,是社会统一 ,并取得更大进步的首要条件之一。从社会化再生产过程来看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生产集中 ,而且交换、分配、消费集中 ,使城市的工业、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高度聚集 ,使密集型的经济造成时间和空间上的极大节约 ,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使整个经济效益运转。因此 ,加快实施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中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坚  张里阳 《甘肃农业》2010,(1):13-14,21
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苏沿海乃至更广区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快江苏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议题之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模式,以项目建设推进"江苏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政府在沿海开发中的组织职能,着力提高沿海开发企业的发展能力,努力把江苏沿海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沿海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依据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值,构建以旅游业发展为投入、区域经济发展为产出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评级DEA模型,对2016年长江经济带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鄂州为DEA有效,其他城市均小于1。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为非DEA有效,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效率水平低,旅游业发展方式和水平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长江经济带地区城市间东部发达,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已然存在,中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可借助旅游业的完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缩小地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CFA实施催化区域经济整合,促使两岸农业深入合作,其中闽台农业合作加速明显。福建现代农业转型和台湾农业经济纾困,将后ECFA时代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提上了战略高度。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根源于闽台农业间存在的要素互补性、产业梯度性、共同市场溢出效应,以及制度对共同利益的诉求,因此战略规划具体集中体现于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产品市场一体化及政策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数字经济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其目标已经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发展农业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农业大省"。再加上山东省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本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近些年来,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出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解之后,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多角度分析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山东省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产值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4个城市2010~2019年数据,运用PP-Topsis法测度区域内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内14个城市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大部分城市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都达到了中高等级协调的水平,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依然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的主要问题;上下游之间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协同程度区别较大,呈现"上低下高"的空间特征;中下游地区协同发展效应凸显,而上游地区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最后从着力调整产业、加强上游地区产业发展和推动区域对内合作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71-174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现状,选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11个国家经贸数据,根据引力模型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上各国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发展潜力。实证结果也表明,经济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在各国经济合作的模型测算上,提出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规划建设黄河上游经济带是促进甘青宁三省建立区域优势互补机制,解决地区经济凹陷、缩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立足三省实际,从政策、区位、资源、能源、交通、生态优势条件分析入手,探讨经济带建设仍面临的诸如城市规模偏小、竞争力弱、城乡差距大、增长方式转变深层次矛盾多、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不利因素。提出建立黄河上游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即遵循科学规划、区域一体化、循序渐进、产业支撑四个原则,突出协调发展联席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产业体系、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及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体系的构筑六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