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积极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自驾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出游方式。随着自驾旅游的快速发展,特色鲜明的自驾旅游线路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凉都"的美誉,为发展山地自驾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山地旅游与自驾旅游双向视角,以自驾旅游者为核心,结合自驾游特征和六盘水市山地自驾游基础条件分析,综合考虑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旅游交通以及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具有六盘水市特色的山地自驾旅游线路体系。该体系包含四条高等级交通旅游线路、四条重要节庆旅游路线、六条多主题旅游线路,旨在为六盘水自驾旅游提供特色的线路参考,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储备。  相似文献   

2.
山地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有关山地旅游的研究。兴义市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山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兴义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兴义市山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加强山地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山地旅游发达,每年吸引超过100万的外国游客,而安娜普尔纳保护区是尼泊尔最重要的山地旅游景区。本文通过对安娜普尔纳保护区山地旅游发展举措进行研究,以此为借鉴对贵州山地旅游提出启示,以期促进贵州山地旅游的更佳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验经济时代云南省发展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娟  叶文  宋文姝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79-7982
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度假成为旅游发展的趋势,以山地资源为依托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是云南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发展模式由观光向度假转型的必然选择。笔者根据云南省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以及旅游发展现状,从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的特征出发,对云南省发展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的一些策略方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多山地区的六盘水地区,山地旅游已经成为该地区旅游发展的热点。本文在山地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山地旅游资源,并对资源特征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生态和气候的分界线,有着"世界生物基因库"和"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美誉。秦岭北麓是秦岭山地人文因子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密集区。该文以建立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符合其区域特色的发展条件和要素,构建出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模型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山地观光农业是近几年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并通过山地特有的空间感进行环境营造,符合现代人们对自然体验的要求。传统的发展模式有桑―田―鱼模式等几类,这些观光农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也被人所熟知。因此,本文将另辟蹊径,从山地观光农业发展因素入手,提出未来发展模式需要满足的要求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地观光农业是近几年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并通过山地特有的空间感进行环境营造,符合现代人们对自然体验的要求。传统的发展模式有桑—田—鱼模式等几类,这些观光农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也被人所熟知。因此,本文将另辟蹊径,从山地观光农业发展因素入手,提出未来发展模式需要满足的要求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的关系,总结了美、法、日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考虑重点应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带给乡村居民的"虚假城市化"和"再贫困";政府引导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产生的新问题;丘陵山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集"三位一体、三生改善、三产融合"的山地特色村镇是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之一。我国山区地势崎岖,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和组合这些资源进行发展。研究山地特色村镇的发展现状、特点、建设问题和新农村的发展前景,分析限制山地特色村镇的发展因素,并从规划原则、形象塑造、发展理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建议。通过因地制宜、提升管理效应、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推进新农村发展,力图为我国山地特色村镇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曾文萍  谭杰倪  何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73-7575
我国自古盛行山地旅游,随着休闲旅游在我国的流行,山地休闲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在阐述山地休闲旅游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山地观光、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地体验4个方面对现有山地休闲旅游的产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发富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更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理县桃坪镇谢溪沟山地体验旅游为例,总结了从景观形象定位、景观整体格局规划、景观保护规划等方面入手,开发乡村山地体验旅游。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的特征、山地农业景观的种植模式及其构建原则,并对山地区域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山地农业景观资源、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以及探索了一些适合云南山地农业景观发展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山地农业效益和山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的特征、山地农业景观的种植模式及其构建原则,并对山地区域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山地农业景观资源、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以及探索了一些适合云南山地农业景观发展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山地农业效益和山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29-4631
在分析山地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山地旅游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针对山地旅游资源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标准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地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在面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传统农耕文化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把可食景观引入到山地小城镇,不仅可以打破以往"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模式,还满足了居民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又对山地小城镇的景观风貌特色打造、市民宜居环境营建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本文主要针对山地小城镇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7.
汪璐  范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47-3448
说明了西南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共生互融与互动共进的关系。通过对耦合机理的研究,为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良性耦合发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耦合系统的非连续性的演进机理,从形成阶段、驱动机制阶段、涨落触发阶段和有序结构阶段4个阶段深刻解读其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9,(6):106-107
农村"三变"改革是激活农村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聚集人心,围绕地方特色资源大力推进"三变"改革,通过发展地方特色绿色种植、乡村旅游、山地旅游产业,并实施人居改造、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多举措,在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9.
山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从山地生态旅游概念界定入手,在总体把握和分析贵州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科学建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山地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山地旅游地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构建合理的景区体系,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在分析陕西秦岭地区景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秦岭地区景区分级体系,并提出了合理化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