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烟草黑胫病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相同的田间条件下,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K326’和‘云烟85’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烤烟品种的生理指标、黑胫病发病率和相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大’品种的黑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高,‘K326’次之,‘云烟85’最低;‘云烟85’的POD、PPO、CAT抗性酶活性和总酚、类黄酮含量接种时最高,且增加量最大,‘K326’次之,‘红大’最小;PPO、CAT、POD活性和类黄酮、总酚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枸杞的低温贮藏品质差异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品种枸杞在低温贮藏环境中品质变化的差异性。以新疆精河县“0901”、“宁杞7号”、“圆果”3个品种枸杞(Lycium barbarum)为试材,置于3 ℃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果形指数、色泽、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滴定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过程中,3个品种枸杞均出现两个呼吸高峰;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可滴定酸、抗坏血酸、还原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呈动态变化。贮藏第24天与0 d相比,3个品种枸杞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不明显。整个贮藏过程中,“圆果”枸杞的呼吸强度大体低于“宁杞7号”和“0901”枸杞,果形指数变化最小,色泽保持较好。因此,在3 ℃贮藏环境中,3个品种枸杞鲜果相比较而言,“圆果”枸杞的贮藏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引种的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物候期观测、坚果外观品质和内含物含量的分析,评价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差异性,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引种的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在湖北均能完成生育周期,年生长期218~237天不等;‘Shaoxing’、‘Shawnee’、‘Jinhua’3个品种可以互相授粉。‘Baker’可作为‘Shawnee’、‘Caddo’、‘Jinhua’的授粉树进行栽培,其中与‘Jinhua’可互为授粉树。(2)7个品种中,坚果重最小、果壳最薄为‘Baker’,分别为3.19 g和0.65 mm,坚果重最大,果壳最厚为‘Jinhua’,分别为9.66 g和0.95 mm;出仁率最高的为‘Choctaw’,达56.01%,出仁率最低的为‘Jinhua’,为41.90%;核形指数最高的是‘Shawnee’为2.19,最低为‘Jinhua’,仅1.60。(3)7个品种中‘Pawnee’粗脂肪含量最高,达76%;‘Caddo’粗脂肪含量最低,为67.52%。而它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1.52%和9.05%;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Shawnee’为8.31%,总糖含量最低的是‘Jinhua’,为6.17%。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下黄瓜生理生化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优3号、津优2号和bh-8三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三个黄瓜品种在初果期、盛果期、结果末期的理化性状变化及其与产量抗旱指数(DAI)的关系,结果发现:初果期抗旱指数高的津优3号经水分胁迫后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且增加幅度大,丙二醛含量低,增加幅度小;抗旱指数低的hb-8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增加幅度小或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高,增加幅度大。盛果期,结果末期三个黄瓜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吻合较差。整个生育期内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均不明显。综合认为: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黄瓜的抗旱性,因此可以作为黄瓜品种抗旱性的辅助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风味类型不同的4个甜瓜品种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和芳香物质等风味品质。结果表明:日本甜宝(TB)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雪奶香(XNX),泽甜十里香(ZT)第三,风味4号(FW)最低;但FW中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成熟期XNX的Vc含量最为丰富;在花后25/35 d时FW的芳香物质以6和9碳醛类为主,其他3个品种则以醇类为主,尤其是9碳醇,随着果实的成熟,芳香物质总量均有较大提高,特别是乙酸酯类,FW的酸类和含苯化合物增加显著。在36/46 d时芳香物质的总含量为XNX最高,其次为ZT,TB第三,FW最低,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的糖酸比、芳香物质的组分与含量,及其特有芳香物质的差异共同导致了品种间风味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烟草黑胫病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相同的田间条件下,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K326’和‘云烟85’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烤烟品种的生理指标、黑胫病发病率和相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大’品种的黑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高,‘K326’次之,‘云烟85’最低;‘云烟85’的POD、PPO、CAT抗性酶活性和总酚、类黄酮含量接种时最高,且增加量最大,‘K326’次之,‘红大’最小;PPO、CAT、POD活性和类黄酮、总酚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砧木对红将军苹果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的砧穗组合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2010-2012年连续3年研究4种苹果砧木对红将军苹果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对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其中以八棱海棠砧单果质量最大,以MM106单果质量最小;M26中间砧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为最高;M26自根砧木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八棱海棠砧的最低;M26中间砧红将军的果实检测到的香气种类最多, M9自根砧果实中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低;以八棱海棠砧的红将军醇类和酯类含量最高, M9自根砧和M26自根砧红将军的酯类和醇类含量分别最低。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 山梨醇 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裂果发生遗传原因和筛选抗裂相关果实性状,以陕北主栽易裂品种‘狗头枣’、‘骏枣’、‘团枣’和抗裂品种‘木枣’、‘相枣’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分析不同抗裂性品种、未裂与裂后枣果、裂果发生期果皮果肉间的可溶性糖与不溶性糖含量差异。研究表明:还原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抗裂品种易裂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易裂品种抗裂品种;纤维素含量:裂后未裂;还原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果肉果皮;其他成分含量在各材料中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论说明:(1)品种的抗裂性与枣果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纤维素含量有关,与淀粉含量无关。还原糖和纤维素含量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低,抗裂性好;(2)裂果现象的发生虽不会导致枣果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发生变化,但会使得纤维素含量增加;(3)在裂果发生期,果皮、果肉间存在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合成不同步,有可能是导致枣果开裂的原因之一;(4)与品种抗裂性有关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纤维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淀粉的合成除了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有关外,相对比较独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灌水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碳氮代谢、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5个黄淮海主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进行试验,分析了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可溶性糖转运率均降低,碳氮比增加,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穗数降低,花后14 d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与正常灌水( W3)相比,灌2次水(W2)和灌1次水(W1)分别减产11.37%和30.80%,其中周麦18减产最大为14.69%和37.44%,矮抗58减产最少为9.19%和26.97%;W3、W2处理下周麦1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27.6,28.9 kg/(hm2· mm),豫农202最小,分别为21.8,23.9 kg/(hm2· mm),在W1处理下矮抗5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26.1 kg/(hm2· mm)),豫农202最小(21.5 kg/(hm2· mm))。5个冬小麦抗旱指数表现为矮抗58>郑麦366>豫麦49>豫农202>周麦1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栽培大豆品种在叶片衰老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和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将1923-2006年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60年以前)、第二时期(1961-1980年)、第三时期(1981-2000年)和第四时期(2001年以后),以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20个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分别在R2(开花期)、R4(结荚期)、R6(鼓粒期)、R7(成熟期)取样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随着生育时期的递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鼓粒期最大,成熟期最小。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上升趋势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时期育成的大豆品种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四时期第三时期,而丙二醛含量在成熟期表现为第四时期第三时期第二时期第一时期。这为调控延缓叶片的衰老,进行高产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糖类,本文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器官的可溶性总糖的最大含量值出现在结荚期,荚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表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规律。在大豆生育过程中,叶柄是各器官中糖类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叶柄>叶片>根>茎,秣食豆总糖含量最高;小金黄、丰收10和绥农14叶柄和根中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05、0.932),龙选1号、不结瘤大豆和秣食豆的叶柄和根中的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4、0.850、0.657)。  相似文献   

13.
鲜食糯玉米鲜果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津农3和津农0802授粉后不同时期时,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授粉后21-27天收获的鲜食糯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水分含量较高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多,但在重度胁迫下,‘福鼎大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下降。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都小于‘福鼎大白茶’,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都比‘福鼎大白茶’大。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的渗透调节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5.
曹帅  刘鹏 《中国种业》2018,(9):64-67
为鉴定分枝期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旱性,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大豆为材料,以高分子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为水分胁迫渗透剂,通过测量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探讨不同PEG浓度(0、5%、10%、15%)对分枝期(30d苗龄)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4个品种大豆叶片丙二醛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下降;吉育72和杂交豆2号叶绿素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均下降,其余2个品种表现出相反趋势。根据干旱胁迫后4个品种大豆的表型特征和对上述5种生理指标的综合反应,可知分枝期杂交豆5号和吉育88比杂交豆2号和吉育72表现出更强的耐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黑麦和黑麦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对8个小黑麦品种和1个黑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研究水分胁迫对这些材料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所选品种鲜重均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冀饲2号、中新830、冬牧70、中饲237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NTH1048、NTH1888、中饲828、劲松49的降低。抗氧化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高,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有的品种升高,有的品种降低。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9个品种抗旱能力顺序为:中新830中饲237冀饲2号冬牧70中饲828NTH1048冀饲1号劲松49NTH1888。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纳米膜对芦笋的保鲜效果及芦笋贮藏后不同部位的可食品质,分析了两种纳米膜包装袋A和E对其在(2℃±1℃)冷藏期间绿芦笋不同部位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期间绿芦笋硬度增加,与对照相比,纳米膜包装对茎头部、中部和基部均有延缓硬度增加的作用,而E包装延缓绿芦笋的硬化效果优于A包装;冷藏期间叶绿素含量下降,纳米膜包装贮藏7d后,E包装对茎头部叶绿素含量下降有延缓作用,但对芦笋基部的叶绿素含量,不同包装处理间无明显差异。E包装延缓了VC含量的损失,保持了较高的酸含量,A包装保鲜效果略差。相同纳米膜包装的绿芦笋不同部位的硬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绿芦笋的基部硬度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茎头部,但基部叶绿素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小于茎头部;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茎头部附近硬度升高相对较缓,基部变硬显著,茎头部位叶绿素含量下降趋势较陡,基部叶绿素含量变化平缓;两部位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均呈平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干旱对不同类型冬小麦根系抗氧化酶和渗透物质的影响,以水肥型冬小麦品种‘济麦22’、抗旱节水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材料,通过PVC土柱试验,设置全生育期正常浇水和不浇水2个处理,观察拔节、挑旗、开花、灌浆期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渗透调节物质及地上部形态的变化。随着生育时期的进行,冬小麦的群体数量、根系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根系内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MDA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控水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济麦22’在满足水分条件下根系内的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青麦6号’。但在全生育期不浇水处理下,‘青麦6号’的群体数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干旱胁迫下,‘青麦6号’在根系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调节细胞渗透势的能力,以实现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增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糖类,本文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器官的可溶性总糖的最大含量值出现在结荚期,荚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表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规律.在大豆生育过程中,叶柄是各器官中糖类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叶柄>叶片>根>茎,秣食豆总糖含量最高;小金黄、丰收10和绥农14叶柄和根中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05、0.932),龙选1号、不结瘤大豆和秣食豆的叶柄和根中的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4、0.850、0.657).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肥水类型小麦抗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抗旱性,本试验选用6个肥水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小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状况和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根系活力呈现先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与水浇地品种相比,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胚芽鞘长度较长,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相对较高且下降缓慢,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积累的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与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