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马铃薯为原料,进行清洗、连皮冰冻、解冻、脱水、蒸汽处理,研究"冰冻"马铃薯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各因素较优水平,再采用正交试验,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标准,确定"冰冻"马铃薯最佳口感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于-40℃条件下冰冻7 h,于20℃下解冻4 h,脱水80%,于100℃条件下蒸汽处理30 min所得到的马铃薯口感最佳,软糯中带筋道,咬合时抵抗性适当,带有浓郁的马铃薯软糯香味。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白果制粉为原料,研发一款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油炸白果脆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查白果粉、马铃薯淀粉和高筋面粉用量。白果粉、马铃薯淀粉和高筋面粉按照1∶3∶4进行原料混合搭配。以感官评定为主要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筛选出最优白果脆片加工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老化时间18 h,油炸温度150℃,油炸时间100 s,水分含量46.5%。在此最佳条件下,白果脆片的口感和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草本风味即食手剥核桃,以新疆纸皮核桃为原料,着重对杀青条件、浸泡和烘烤条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浸泡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3个影响因素的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确定草本风味手剥核桃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核桃的最佳杀青条件为80 ℃杀青8 h。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各因素对核桃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烘烤温度>烘烤时间>浸泡时间。确定草本手剥核桃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80 ℃,烘烤时间7 h,浸泡时间2.5 min。按照优化的工艺条件加工的草本风味核桃感官品质最佳,核桃色泽美观,核桃仁金黄,草本风味佳,无苦涩味,口感酥脆。研究结果为核桃制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紫马铃薯为主要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紫马铃薯花青素,并采用单因素方法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紫马铃薯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 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盐酸调节p H值为1,在此条件下紫马铃薯花青素提取量为1.27 mg/g。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风味葵花子的生产加工技术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酸甜风味葵花子的最佳调味液配方和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甜风味葵花子的最佳调味液配方为:白砂糖20%,蛋白糖1%,柠檬酸4%,食盐1%,桂皮2%,八角4%,甘草3%,小茴香2%,丁香1%;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焖煮时间0.5h,烘干温度70℃,烘干时间6h。按此配方及加工条件制得的酸甜风味葵花子香味浓郁、酸甜适口、入味均匀、质地与脆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7.
以蒲公英根为原料,研究开发一款新型的类大麦茶风味蒲公英保健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蒲公英原汁的制备工艺,以白砂糖、柠檬酸、稳定剂等为添加剂进行调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法确定最佳饮料配方;测定蒲公英原汁中的功能成分多糖的含量,并对饮料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粉碎程度为最粗粉的蒲公英根原料,按料液比1∶30,煎煮1.5h制得蒲公英原汁,此时多糖含量和类大麦茶风味最佳,多糖含量为8.5 mg/100 m L;正交试验优化最佳饮料配方原汁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稳定剂添加量0.1%加水混合,成品汤色棕橙、通透明亮、清香甘甜,富有类大麦茶风味,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丰富休闲食品市场品种、提高休闲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以新鲜西瓜皮为原料,经过切片、护色、熟制、浸渍调味、冻干等步骤,制备西瓜皮风味脆片.同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冻干西瓜皮风味脆片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西瓜皮最佳切片厚度为3 mm,沸水熟制2 min,调味液最佳组合为3%食盐、0.1%五香粉、0.01%甜菊糖苷和1%酵母抽提物(以200 g水为基准),西瓜皮薄片在调味液中浸渍2 h,再于-25℃冷冻1 h后真空冷冻干燥14 h,制得的西瓜皮脆片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外观平整、口感纯正、脆度佳,水分含量及总灰分含量分别为5.0%和5.8%,符合NY/T 1393-2007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适宜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料比和乙醇浓度,上述4个因素均分别设置为5个水平,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最优提取工艺,对筛选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进行重复验证试验和工艺放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最佳乙醇浓度为70%,最佳反应时间为2.5 h,最佳料液比为1:30,最佳反应温度为70℃;正交试验确定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反应时间2.5 h,料液比1:30,反应温度80℃;重复验证试验和工艺放大验证试验得率分别为23.11 mg/g和23.13 mg/g。本工艺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良好,适用于构树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先以卤制羊肉为原料,通过对烘干时间、烘干温度与羊肉风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烘干温度升高,干燥速率增加,产品感官风味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当烘干温度为60℃时,烘制3 h,水分降至30%左右,此时羊肉硬度适宜,色泽和感官风味最佳。再采用正交试验对烤羊肉调味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调味料对羊肉风味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辣椒粉、花椒粉、香料粉,其用量分别为1.0%,0.25%,0.4%时,产品风味最好。最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将经烘制和调味后的羊肉进行微波烤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烤制时间为90 s时羊肉的烤制风味及食用性均佳。  相似文献   

11.
以牛乳和玫瑰花酱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对玫瑰风味酸乳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玫瑰花的不同处理方式(玫瑰花瓣、玫瑰花汁和玫瑰花酱)和不同制备方法对玫瑰风味酸乳感官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玫瑰风味酸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玫瑰花酱添加量9%,白砂糖添加量5%,安琪牌发酵菌粉添加量0.1%,在42℃下发酵6.5h。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燕麦甜醅加工的基础上,以脱皮燕麦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燕麦甜醅的发酵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加工工艺为:浸泡时间2.0 h,蒸煮时间1.0 h,加曲量2.0 g/kg,发酵温度28.0℃,发酵时间52.5 h,在此工艺参数下加工的燕麦甜醅,具有甜醅特有的色泽、香味,风味柔和,酸甜适口,麦粒分明,有一定咀嚼性,感官评分达到96.1分。  相似文献   

13.
以青稞全粉、马铃薯、黄油、皮馅比为影响因素,以酥饼的质构特性、色差特性、比容的规范化主成分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L_9(3~4)正交设计优化青稞马铃薯夹馅酥饼的最优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青稞马铃薯夹馅酥饼品质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是:A马铃薯添加量C青稞添加量B黄油添加量D皮馅比;青稞马铃薯夹馅酥饼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泥添加量30%,黄油添加量55%,青稞添加量8%,皮馅比例6︰4。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泥为主要原料,以黏米粉、蜂蜜、黄油、奶粉为辅料进行马铃薯饼皮的制作。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各因素的较优水平,再进行正交试验,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标准,得到马铃薯饼皮的最优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马铃薯泥与黏米粉配比80∶20(全部为质量比),蜂蜜与马铃薯面团(马铃薯泥和黏米粉的混合物)配比20∶80,黄油与马铃薯面团配比4∶96,奶粉与马铃薯面团配比1∶99。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研制成马铃薯全粉面条。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水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_9(3~3)正交试验。通过对面条的感官评价和煮制断条率和损失率的测定,确定马铃薯全粉面条的最佳工艺配方。经正交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面条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1.5%,纯净水添加量42%。在此配方下,经过和面、醒发、压片和切条等工艺,做出的马铃薯全粉面条感官品质和蒸煮品质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苦槠"豆腐"的最佳制作工艺及成品的初步检验。采用水浴加热,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料水比3个因素对苦槠"豆腐"制作的影响,优化苦槠"豆腐"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苦槠"豆腐"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12 min,料水比1∶12,此工艺条件下的成品,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其色泽光美,组织结构致密,剖面纹理清晰,口感爽滑,具有苦槠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试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试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沉降积和乙酰化取代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乙酰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醋酸酐用量7%,温度30℃,pH值10,反应2 h;交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2.0%,温度45℃,pH值11,反应2 h。  相似文献   

18.
将黑蒜和山药加入马铃薯粉中,研制烘烤型黑蒜山药薯片。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探讨黑蒜粉添加量、山药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对烘烤型黑蒜山药薯片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烘烤型黑蒜山药薯片制作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烘烤型黑蒜山药薯片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马铃薯粉添加量30 g,白砂糖添加量9 g,油添加量2 g,食盐添加量1.0 g,黑蒜粉添加量1.5 g,山药粉添加量9 g,水添加量50 mL,烘烤温度145℃,烘烤时间22 min。按此配方及工艺条件生产的黑蒜山药薯片质地均匀,无裂纹,口感较好,入口爽脆,有独特的黑蒜风味。研究结果为新型薯片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马铃薯提取淀粉的废弃物——马铃薯渣变废为宝,利用联合酶解法提取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α-淀粉酶和糖化酶联合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在保证糖化酶酶解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膳食纤维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马铃薯渣膳食纤维α-淀粉酶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确定的条件进行α-淀粉酶酶解,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糖化酶酶解的最优工艺条件。确定的酶联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先添加300 U/g的α-淀粉酶(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55℃,p H值6.5);灭活酶后,再利用糖化酶进行酶解,添加250 U/g的糖化酶酶解(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65℃,p H值4.0)。在最佳组合条件下,试验取平均值得到膳食纤维百分含量为76.92%,同时提取后的膳食纤维其持水性和持油性显著高于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修文县特色"贵长"猕猴桃为原料,开发研制猕猴桃风味的特色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修文猕猴桃汁工艺配方的探究,确定猕猴桃汁水比、阿拉伯糖浆、木糖醇及柠檬酸的用量。结果表明,修文猕猴桃汁的最佳配方为:每100 m L猕猴桃汁中含阿拉伯糖浆2滴,木糖醇2.0 g,柠檬酸0.35 g。在该最佳配比下加入复合稳定剂,可得均匀一致、味酸甜可口、色泽淡绿,且久置无分层和沉淀,具有猕猴桃风味的特色猕猴桃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