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优化栀子中藏红花素的提取工艺,以藏红花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栀子中藏红花素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藏红花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60℃,栀子中藏红花素的提取率为64.25%。  相似文献   

2.
以药栀子为原料,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藏红花素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各因素对栀子藏红花素萃取率及分配系数的影响规律,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3%,乙醇质量分数为25%,Na Cl质量分数为0.5%,pH值为8,料液比为9%,萃取时间为45 min,萃取温度为20℃条件下,藏红花素的萃取率高达95.44%。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重瓣铁线莲花色与花青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HPLC-MS)对4个色系重瓣铁线莲中6种主要花青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色系重瓣铁线莲中均含有花青素,但花青素单体含量及总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色系中优势花青素单体不同。红色系重瓣铁线莲花青素中芍药素和矢车菊素含量明显高于紫色系和蓝色系,最高可达30.7倍和13.0倍,说明芍药素和矢车菊素可能与红色着色相关。紫色系重瓣铁线莲花青素中飞燕草素含量高于红色系,但低于蓝色系;蓝色系重瓣铁线莲花青素中飞燕草素含量最高,说明飞燕草素含量可能影响着花色从紫色到蓝色的变化。供试白色系重瓣铁线莲中只检出了少许矢车菊素,未检测到其他5种花青素,说明纯白色系重瓣铁线莲中可能不含花青素物质,检出的少许矢车菊素与供试材料萼瓣端部的微红色有关。此外,红色系重瓣铁线莲的6种花青素总量远高于其他色系,说明萼瓣呈色不同与花青素总量差异有很大关系。本研究的实施为探明铁线莲属萼瓣呈色机理奠定了基础,亦为其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不同产地栽培与野生栀子资源品质,采用HPLC测定比较栀子果实中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和栀子黄色素含量的差异,并以各成分作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份栀子资源果实中均含有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绿原酸以及栀子黄色素,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最少。其中湖北大悟野生栀子(7号)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达125.95、2.71 mg/g;湖南浏阳野生栀子(2号)西红花苷-Ⅰ及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湖北大悟(7号)、湖南浏阳(2号)野生栀子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可参考作为选育良种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栀子为四季常绿长青树种,花洁白芳香,枝条可塑性强,是培养制作观花赏叶盆景的好树种。栀子有大叶(黄栀子、西洋栀子)和小叶(雀舌栀子)之分,大叶栀子生长迅速,树势强健、挺拔,可培养大中型盆景,但叶大、节长不美观;小叶栀子生长慢,树势弱,很难长成稍大型的盆景,但叶小枝密,匍匐生长,正合造型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栀子中改善睡眠功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功效研究。提取栀子中的栀子甙、栀子内酯以及栀子黄酮等3种成分,按照国标方法进行改善睡眠功能实验,每种成分分别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研究3种成分对实验动物改善睡眠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栀子中3种主要功效成分对实验动物的改善睡眠效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我国改善睡眠功能检验标准,高剂量栀子甙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栀子别名水横枝、黄栀子、山栀子。茜草科、栀子属。灌木。叶革质,对生,有小柄。分大叶、中叶、小叶、柳叶多个变种。花四瓣,白色,蕊黄,清香。果四棱、腰鼓状,熟时金黄,经久不凋。根果可入药。栀子是半阴性树种,喜光,但不耐阳光直晒,可水养,也可坭植。厌肥,在半沙坭的酸性土里生长良好。选育桩阶段栀子怕冷,最佳  相似文献   

8.
蓝粒小麦育种衍生材料的改良及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粒小麦是富含蓝色花青素的优质小麦。本研究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矿物质检测,杂交组合配制,SDSPAGE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蓝粒小麦衍生材料进行改良和选育,以期筛选出稳定的、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及微量矿质元素的高产优质蓝色小麦新品系供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9.
资讯     
正细菌助力蓝玫瑰在我国绽放本刊讯近日,我国科学家突破了植物通过不同花青素控制花卉颜色的固有思路,利用合成生物学证明了利用细菌产生的蓝色色素制造蓝玫瑰的可能性。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合成生物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义华和天津大学药学院张雁团队合作,将来源于细菌的蓝色色素成功表达在白色玫瑰花瓣中,使其呈现蓝色。研究人员将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谷氨酰胺蓝靛素合成酶基因(idgS)和负责该蛋白翻译后活化的基因(sfp)构建  相似文献   

10.
为优选栀子提取工艺,测定栀子不同部位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含量,利用正交实验,采用超声、回流、微波3种提取方法对栀子不同部位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提取工艺,同时建立两者的HPLC同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法的提取效果较好。果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95%;果仁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0,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采用Waters WATO54275-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HPLC测定结果表明,‘林海1号’栀子果皮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13.53、3.3 mg/g;果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44.64、7.72 mg/g。上述结果为栀子种质评价和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丁醇有机溶剂萃取法分离栀子中的栀子苷,考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栀子苷质量浓度、相比和pH值对栀子苷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拟合试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 Expert 8.0.6优化试验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5℃,栀子苷质量浓度3.0 mg/m L,相比为0.5∶1,pH值7.0,栀子苷萃取率为30.27%。  相似文献   

12.
受体材料的生理环境是蓝色花卉转基因育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筛选出适宜进行蓝色转基因工程的仙客来受体品种,本研究以12个不同类型的仙客来花瓣为材料,对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利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生成飞燕草素苷的能力、总黄酮含量、液泡pH值进行检测,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仙客来‘条纹荷花’利用二氢杨梅素生成飞燕草素苷的量最多达39.01μg/g,其花瓣pH也最高为6.82,仙客来‘八重玫瑰’的总黄酮含量最多达2 507.64μg/g;由这3个值组成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品种参数,计算出加权关联度最高的品种为仙客来‘八重玫瑰’,其关联度为0.840 8。本研究从不同类型仙客来品种中筛选出了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特异性催化能力强、总黄酮含量和液泡pH值高的品种,可以为蓝色仙客来的转基因育种提供材料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分离高纯栀子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对栀子黄提取废液中的栀子甙进行分离精制。分别考察了分离温度和分离压力对栀子甙和栀子黄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分离工艺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分离压力有利于对栀子甙和栀子黄的分离,分离温度低于40℃时,升高温度有利于栀子甙分离而不利于栀子黄分离;分离温度在高于40℃时,对二者分离均不利。改进后的"一萃两分"工艺最佳分离工艺参数为:分离压力均为8MPa,第1次分离温度为40℃,第2次分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4.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组培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及培养方式对栀子组培苗增殖的影响,为栀子的大规模生产和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适合栀子的增殖培养;栀子增殖培养时总氮浓度以60 mmol/L为宜;NO3-/NH4+为40/20有利于栀子不定苗的增殖;反应器间歇浸没培养为最适宜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原料,对栀子苷减压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以栀子苷得率为指标,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栀子苷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栀子减压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压力0.07 MPa,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2 (g∶mL),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获得的栀子苷得率为2.59%。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问:北方怎样栽培栀子花? 答:栀子原产于我国,分布在南部和中部。栀子耐荫不耐寒。栀子花清丽可爱,芬芬扑鼻,为叶、花并赏的观赏花卉。那么,在北方怎样栽培栀子花呢? 从南方移来的栀了,要带土球,装盆后再填些肥土,浇透水,放在背阴通风处,约(?)个月后新枝发出,逐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成活。 盆栽栀子应在每年4-5月份换盆,盆土可用矾肥水残渣、砂土、细炉渣灰、腐叶上混合而成。生长适宜温度是20℃-28℃,春末至秋初,天气炎热,注意遮阳、防高温、防阳光直射和空气不流通。否则叶片变黄。 地栽栀子在3-4月移栽,移栽时带上土团。春初和秋末阳光充足,应适当喷水增湿。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宜原产南方的栀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北方盆栽栀子常易出现叶  相似文献   

17.
为优选栀子不同部位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期含量,利用正交实验,采用超声、回流、微波3种方法,同时建立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HPLC同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法的提取效果较好。果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95%;果仁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0,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采用Waters WATO54275-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HPLC测定结果表明,‘林海1号’栀子果皮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13.53、3.3 mg/g;果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44.64、7.72 mg/g。上述结果为栀子种质评价和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4种茜草科植物硬枝和嫩枝水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四种茜草科园林植物大花栀子、小栀子、六月雪和玉叶金花的硬枝和嫩枝为材料进行了水插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六月雪易生根,生根率达96%;小栀子较易生根,生根率为76%;大花栀子和玉叶金花较难生根,生根率仅为46%和37%。(2)六月雪生根时间短而集中,小栀子生根时间较长并较集中,而大花栀子和玉叶金花生根时间长且不集中。(3)同一植物硬枝和嫩枝水插的生根率不同程度存在差异。(4)四种植物硬枝插穗的生根数量均高于嫩枝的生根数量,且多数硬枝插穗的平均根长也高于嫩枝插穗的平均根长。  相似文献   

19.
‘分关1号’(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Fenguan1’)是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优良变异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具有产量高、适应强、抗干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其果实中栀子苷等活性成分含量高,已在福建省福鼎市的高山荒山劣质地大面积种植。这些优良特性是否与其发生核苷酸序列变异,而与本属其他植物在遗传存在差异有关,尚未明确。本研究收集‘分关1号’、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海南栀子(Gardenia hainanensis)、大黄栀子(Gardenia sootepensis)等材料,提取DNA,对ITS序列(ITS-P5ITS-u4)进行PCR扩增,Sanger测序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表达和突变基因,获得ITS序列,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其他栀子的ITS序列信息。利用MEGA7.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对ITS2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栀子属ITS序列平均长度为646 bp,序列较短,利于栀子属鉴定;遗传距离分析和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分关1号’与...  相似文献   

20.
小叶栀子经常因为缺素而变成"黄验婆",吝啬开花甚至不开花。我用一渣一水给它"滋补",结果叶片碧绿,花色洁白,很是不一样。小叶栀子叶虽小花却繁,可盆养,亦可通过提根、拿弯、蟠扎等方法制作盆景,受到很多花卉爱好者的推崇。但是如何保证小叶栀子花繁叶茂,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养小叶栀子都出现生理性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