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垃圾,每日每时在污染着陆地、大气、海洋以及太空,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同时,人们也由此蒙受着空前的经济损失.然而,人类不会坐以待毙,人们已经和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处理、回收和利用垃圾,变废为宝.这样做,不仅从社会效益角度上看是必要的,而且从经济效益角度上看也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2.
<正>航空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足迹已经印在月球上,火星是我们人类的下一个登陆目标。你知道第一个飞离地球的生物是谁吗?它就是莱卡,一只在莫斯科街头流浪的小狗,我们的太空英雄。1950年~1960年,人类开始研究太空环境和太空飞行技术。科学家们利用动物作相关的实验研究,并据此改进太空船设计,为以后载人太空飞行做准备。当时,前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突发奇想,把"漂流瓶"——宇宙空间无人探测器发往茫茫宇宙中,去寻找地球之外的文明。在"旅行者1号"进入茫茫恒星际空间之前几年,人类就已经进行了把信息传到宇宙中去的尝试。通过两艘无人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科学家将刻有人类讯息的镀金铝板送到了太空中。这块铝板嵌在探测器天线的主柱之下,用以保护其不受太空尘埃的腐蚀。美国国家航天局更是希望这块镀金铝板能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引进的北京樱桃番茄、红丽美、台湾粉宝、红艳TA80-1、太空红钻、太空黄钻、太空绿钻、丽妃、香妃三号9个樱桃番茄新品种在海东市乐都地区的试验种植,结果表明:太空红钻、太空黄钻、太空绿钻3个品种的生育期都在210d以上,采收期都在80d以上;果形为圆球形,果色为大红、金黄、绿色;果实风味与口感都比较好;果实比较紧实,每公顷产量都在75000kg以上,在市场上最受欢迎。引进的9个品种,经过试验均适应乐都地区的生态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综合性状好,且各有特色,建议进一步复试后在乐都地区日光温室生产中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太空玉米……当越来越多"太空食品"走上百姓的餐桌时,人们对航天育种与"太空食品"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就以下常见的  相似文献   

6.
航天育种     
<正>我国培育繁殖成功第六代"太空烟草"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经过5年的培养在上海已经繁育杂交六代,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获得了空间电融合的烟草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7.
航天育种     
<正>我国培育繁殖成功第六代"太空烟草"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经过5年的培养在上海已经繁育杂交六代,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获得了空间电融合的烟草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8.
2015年"羊"长而去,金猴送瑞,我们迎来了2016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回首2015年给我们带来震撼和深远影响的科技大事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下面我们就来一次连连看,看看这些抒写人类发展历史的伟大成就!太空航天篇上天入地一直是人类的渴望与追求。浩瀚的宇宙无穷无尽,神秘的太空吸引着人类探索不息。2015年是彗星和矮行星年。自从2014年年底"菲莱"在彗星表面成功着陆以来,实现了人类探测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1,(5):52
<正>形状如同一个小灯笼,一只0.5千克,做一盘菜都有富余,这就是太空椒。2011年1月7日,记者来到青岛市唯一的太空椒试验基地—青岛即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访,见到了这种巨无霸青椒。据了解,太空椒667米2产量超过普通青椒1倍多,目前已经陆续上市。此外,技术人员通过在崂山寻找野生韭菜,还首次培育成功了抗病能力强的野生与普通杂交韭菜,预计2011年春天将推广栽种。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为什么要耗费巨资在月球建立太空基地?为什么不直接将宇航员送往火星?美国广播公司穴ABC雪在12日的报道中援引科学家的分析说,目前人类的火星之旅还面临着10大难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难题,不仅火星探险计划的成功系数将大打折扣,而且连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都将很难保证。正因为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10月22日,笔者在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看到,6年前曾搭乘我国第一颗专业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飞往太空的大麦种子,已经繁育出我国首个"太空大麦"新品种—空诱啤麦1号。"太空身世"确实让它们与众不同:产量高、抗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正载人太空飞行,虽然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科技项目,但是仍旧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所以能进行太空飞行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勇士。其实,除了人类可以成为太空勇士之外,有一些动物也会因为拥有了太空飞行的经历,成为动物界的太空勇士。有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就是动物界的太空勇士之一。人类很早就拥有了太空飞行的梦想,但是在载人太空飞行的安全性没有得到确认之前,是不会让宇航员直接搭载飞船飞向太空的。科学家需要对载人太空飞行的安全性进行多次实验之后,才会  相似文献   

14.
阳春话鸟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1183种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益鸟,这些鸟对人类贡献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能大量捕食危害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害虫、害鼠、杂草种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的争论,在哲学和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已经持续了千百年。日前,英国科学家宣称已经破解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谜题。没有这种蛋白质就没有蛋壳据报道,对于这个问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沃里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未来生存基础──美国太空农业研究江西省农科院科研处丁效华太空农业(SpaceAgrieulture)的提出源于现代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8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都把航天技术当作本国科技及经济发展的标志,作为在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一个有力筹码。于...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站最近发生的食品危机证明,人类要想在太空中走得越来越远,就必须尽早实现太空食品的自给自足。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太空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然而,人的生命需要食物维持,而飞行器能够携带的食物有限,这就成了人类踏上更远宇宙征程的一大阻碍。目前,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研究开发能让宇航员在太空中实现食物自给自足的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18.
放牧"星星"     
<正>人们听说过牧马人、牧羊人、牧童等,大概还没听说过牧星人吧!牧羊人驰骋在广袤的大草原,牧星人控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则翱翔于辽阔的蓝天!"太空牧星人"是对航天科学家的美称,他们在陆地上"牵着线",在太空放牧"人造卫星"。如果没有他们的测定和遥控,卫星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一切辛劳都将付水东流。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就是一位著名的太空牧星人。他是轨道动力学专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李济生1943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4岁时母亲去世,12岁时父亲去世后就跟着姑姑生活。泉城的大明湖、趵突泉是孩子  相似文献   

19.
"天宫一号"即将发射,在这颗"新星"闪耀的背后,不仅仅只有人类征服太空的宏伟梦想,它随身携带的哪怕是小小的一粒种子,也有可能改变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材料至今,我国已经积累了20余年航天工程育种科研及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和成果,2006年,发射了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越来越扩大的面积,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伴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衍生出许多公园的需求,那么,对于一些在地震带上的、时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城市,普通功能的公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