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通过不同高温高压条件和添加抑菌剂筛选出6种铁皮石斛饮料杀菌方式,重点研究了M3(121℃15 min)、M5[0.2 g/kg乳酸链球菌素(Nisin)+100℃]和M7[100℃+0.25 g/kg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0.2 g/kg Nisin] 3种杀菌方式的铁皮石斛饮料在贮藏期内菌落总数、多糖及总酚含量的变化和色泽稳定性,以筛选出较佳的杀菌方式。上述3种杀菌方式处理的铁皮石斛饮料在25℃、16周贮藏期内菌落总数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101—2022),多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含量变化平稳,样品的L值、a绝对值和b值减小,饮料贮藏时间的色泽变化稳定性好,品质保持良好。M3和M5处理的pH、色泽变化趋势均较M7处理稳定,为较好的杀菌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保质期试验研究添加DHA的凝胶糖果在保质期内产品感官、DHA含量、表面油、过氧化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验证DHA凝胶糖果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不添加DHA的纯牛奶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鱼油来源DHA添加量及添加工艺对牛奶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DHA的添加对贮藏期内牛奶的酸度基本无影响;随着DHA添加量的增加,全脂和脱脂牛奶样品的鱼腥味逐渐增大,奶香味逐渐减弱,脱脂牛奶的奶香味明显弱于全脂牛奶;贮藏温度越高,牛奶样品的鱼腥味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最近Stanie.R等人报道了储藏条件对未精炼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试验样品有两种,即冷压葵花籽油和精炼葵花籽油。这两种受试样品又分为两组,一组添加V_E,一组不添加V_E,容器为瓶装或听装。将受试样品部分置于避光环境,部分置于光照明亮处室温下储藏60周。按时测定油的主要指标: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茴香胺、氧化值、感观品质、维生素E含量、色泽。并将原始油样检测结果与储藏试验结束前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对未精炼葵花籽油的品质影响较大,同样容器装的相同品质油,避光(黑暗处)储藏比明亮处存放的质量好,色泽变化小;添加V_E对葵花籽油的储藏稳定性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芸豆蛋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加入到肉制品中可增强产品特性、均衡营养成分,添加到香肠中则可提升其肉质感和可塑性,并赋予特定风味。对改性芸豆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测定,并在猪肉香肠中添加不同量的改性芸豆蛋白,探究改性蛋白添加量对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基化改性增加了芸豆蛋白乳化性、溶解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降低了疏水性和起泡稳定性,使其更易于与食品体系融合。通过对香肠全质构、色泽、感官和香肠得率等指标的测定得出,当改性芸豆蛋白的添加量为2%时,香肠的品质达到最佳,色泽饱满、富有弹性、切面光滑,具有豆制品独特的风味。对芸豆蛋白的精深加工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植物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猕猴桃超高压灭菌条件下原浆制作工艺,对3种不同原浆制作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筛选出两种产品色泽和稳定性较好的工艺,并对这两种工艺所制作样品进行4℃储藏40 d的品质对比。结果表明,在最大程度保留猕猴桃原浆绿色,提高其稳定性的条件下,3种工艺的优选次序为:对辊式挤压制浆>胶体磨制浆>高压微射流制浆;与胶体磨工艺相比,对辊式挤压工艺制作的产品在4℃条件下储藏30 d内无明显的自然分层,产品VC损失较少;优化后的制浆工艺为:采用对辊式挤压工艺,挤压次数为1次。按照该工艺制作的猕猴桃原浆色泽相对均一,以青绿色为主,VC含量为40~50 mg/100 g。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乳清蛋白与还原糖的美拉德反应中加入适量的阿魏酸,对产物特性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阿魏酸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热稳定性、起泡性、溶解性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阿魏酸的乳清蛋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热稳定性、起泡性、溶解性均有所提高,其溶解性随p H变化而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加入阿魏酸后体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证明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海带加工下脚料中多糖的酶解提取工艺和化学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酶解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4种酶解因素对海带加工下脚料中多糖提取量影响顺序依次为:复合酶添加量>pH >酶解时间>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mL/g),酶解时间135 min,酶解温度55 ℃,酶解液pH 6.0,复合酶添加量2.0%。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海带多糖提取量为149.662 g/kg。化学稳定性试验表明,海带多糖提取物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碱性环境稳定性较差,是一种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天然活性多糖。  相似文献   

9.
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玉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发芽率、色泽/气味、粗淀粉、过氧化氢酶活性、盐溶性物质浊度等玉米品质指标的检测分析来研究和探讨玉米储存品质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几个能反映储存玉米品质变化的敏感指标,并通过大量实仓扦取样品的检测结果对筛选出的敏感指标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品质指标中,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和色泽/气味可作为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刺梨和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旨在开发一种新型复合刺梨酸奶。根据酸奶的色泽、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等感官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刺梨酸奶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刺梨酸奶感官评定最佳得分的工艺条件为刺梨汁添加量4%,脱脂奶粉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9%,发酵时间7 h,发酵温度43.5℃,感官评分为90.8±0.5分;粗蛋白含量为2.8%,菌落总数100 CFU/m L,未检测到致病菌,酸奶有刺梨果味,无异味,色泽鲜亮。  相似文献   

11.
对市售新鲜猪肉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进行研究,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具体对样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pH值、酸价和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和气味以及煮沸试验的检测,得出鲜猪肉在无包装贮藏过程各项指标的变化。证实常温贮藏鲜猪肉的最佳食用时间为36 h内。  相似文献   

12.
对市售新鲜猪肉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进行研究,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具体对样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pH值、酸价和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和气味以及煮沸试验的检测,得出鲜猪肉在无包装贮藏过程各项指标的变化。证实常温贮藏鲜猪肉的最佳食用时间为36 h内。  相似文献   

13.
称量法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测定饮用水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方法,此法步骤繁琐、费时、稳定性与平行性差;不利于加急样品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若能使饮用水中无机非金属和值与溶解性总固体呈显著相关,则可以通过无机非金属指标推算溶解性总固体。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区20份末梢水样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份水样的无机非金属和值与溶解性总固体线性关系显著,适合用于饮用水样品的大批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麦胚稳定化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  王燕  陈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9):134-142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麦胚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小麦胚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鲜小麦胚芽为原材料,研究了焙烤、微波和常压蒸汽加微波综合三种提高新鲜小麦胚芽稳定性的方法,即对麦胚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口感、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酶活的影响,得出三种不同稳定化处理方式下各自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分别是:焙烤处理最佳的处理条件为250 ℃4 min、最佳的微波处理为640 W4 min、最佳的常压蒸汽加微波综合法为常压蒸汽5 min加800 W微波4 min。再按照3种不同的最佳处理条件稳定化处理麦胚后于50 ℃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加速储藏稳定性试验,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评价指标,[结论]得出最佳处理方法是常压蒸汽加微波综合法,经综合法处理后的麦胚真空包装于室温(20 ℃)下可安全储藏8个月左右,且麦胚经综合法处理前后基本营养成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在40℃环境条件下,采用充氮、添加抗氧化剂TBHQ两种不同方式储藏,同时与40℃常规储藏作对照,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等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TBHQ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切达奶酪和魔芋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魔芋再制奶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分析了不同切达奶酪添加比例、魔芋粉的添加量、乳化盐添加量和乳化时间对魔芋再制奶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魔芋再制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不同切达奶酪(3个月成熟∶9个月成熟)添加比例1∶3,质量分数6%的魔芋粉,质量分数2%的乳化盐,乳化时间6 min。由此制得的魔芋再制干酪,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再制干酪的组织状态,并且具有魔芋的滋气味。  相似文献   

17.
Lox酶缺失大豆新品种耐储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新品种和1个正常大豆品种进行高温(40℃)耐储藏实验,实验期间对9个大豆样品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值、粗脂肪含量、水溶性氮指数、脂肪酸成分、色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样品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比正常品种缓慢,大豆中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储藏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氮酮在中药乳膏剂中的最适添加量。测定中药乳膏剂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药物奠定试验基础。应用色谱法对不同氮酮添加量乳膏剂中咖啡酸体外透皮量进行测定,通过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对乳膏剂质量进行测定。中药乳膏剂中咖啡酸的透皮量未随着氮酮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发现其最适添加量为4.33%;通过稳定性试验(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与加速试验)未见中药乳膏出现分层破乳、霉败以及色泽、均匀性改变等现象;通过安全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未见豚鼠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现象。中药乳膏剂中透皮剂氮酮的添加量为433%:此中药乳膏剂具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理想的防治乳房炎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9.
抗性糊精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范畴,可以作为益生元添加到食品中。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通过微波预处理-酶解的方式制备山药抗性糊精,并对其溶解性、热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和体外消化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山药淀粉经过微波功率60 W,微波时间6 min预处理后,再通过添加β-淀粉酶20 U/g,转苷酶35 U/g,在酶解温度75℃的条件下酶解时间20 min,可得到含量为40.33%的山药抗性糊精。该山药抗性糊精分子量约为4 000 Da,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对人造胃液和小肠液具有很强的抗消化性能。该方法制备的山药抗性糊精分子量小、溶解性好、热稳定性高,适用软饮料的配制。  相似文献   

20.
丹参干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是重要的中药材,为了保证丹参的加工质量,对丹参根采收后的干燥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风温、风速和物料层厚度对丹参色泽、气味和干燥时间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知,当风温取70℃,风速取0.7m/s时,丹参色泽和气味较好;当风温取70℃,风速取1.0m/s时,丹参干燥最快,总干燥时间约2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