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硒元素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会引发诸多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我国是缺硒大国,全国有2/3的人口处于缺硒地区。目前,食物补硒是提高人体摄硒量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决定着食物链中硒的水平。本文从环境角度介绍了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硒元素的吸收利用途径,综述了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机制,为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晏家友 《科学种养》2013,(11):47-47
碘是人们最早发现的动物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碘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繁殖性能和改善皮毛状况等营养生理作用,与硒存在营养互补关系。碘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实现。本文将碘的分布和形式、吸收和代谢、营养功能、缺乏和过量危害介绍如下,为生产实践中碘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硒对小麦生理功能的影响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叶片MDA、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1.17%和35.98%,且螯合硒叶面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叶片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T3处理提高91.71%;不同施硒处理均提高了茎秆、叶片和大米全硒含量,大米有机硒含量约占到大米全硒含量的62.11%~80.96%,方差分析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喷施效果好于基施。低硒区采用外源硒补给方式进行植物体内硒的富集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要好于富硒微肥胶囊的结果,且缺硒区外源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能够增加提高水稻叶片及稻米中的全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微量元素硒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人体和动物所需的硒主要由植物从环境中摄取。本文对水稻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硒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富硒水稻种质的鉴定与创新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水稻硒含量的遗传机理及生物强化育种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小麦富硒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粮食作物尤其小麦是人体硒元素的主要来源。为了推动富硒小麦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部分有关小麦富硒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并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对硒的健康机理、作用机制、小麦对硒肥的吸收、利用及籽粒硒含量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小麦富硒研究应重点放在“土壤与硒含量关系、小麦硒肥施用技术、小麦富硒营养水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谷子中硒元素的吸收特征,提高谷子富硒水平,归纳了国内外富硒谷子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富硒谷子籽粒硒的含量、存在形态,硒的吸收、转运机理以及硒与谷子生长发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价态硒在谷子体内的转运机制以及硒肥种类、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谷子对硒酸盐的吸收机制主要是通过共用硫酸盐转运子来进行主动吸收,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则是被动吸收,并且受土壤pH的调控。叶片喷施无机硒是提高谷子硒含量最为直接的方法,加快了硒元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运转效率。研究指出目前富硒谷子发展的不足,并提出要加强富硒品种的选育,制定谷子富硒栽培技术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硒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文章简述了硒在土壤中的吸收及运转分配、硒的生理生化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园艺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内容,指出硒能提高园艺植物的抗氧化活性,硒能提高逆境条件下活性氧防御酶从而抵抗逆境,硒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代谢,适量施硒有利于园艺植物根、茎、叶生长,并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产生作用的具体硒浓度仍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子粒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报道,硒是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此酶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能阻止和中断体内发生过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硒能促人体的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和5—苷—核苷酸酶的活性,直接影响人体K、Na、Ca离子代谢与核酸的代谢。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和抗体的生成。因而硒已被确认为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而且是有利于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保健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芪对硒的吸收转运能力,以黄芪为试材,采用根施和叶面喷施硒2种方式,探索施用不同浓度(0、5、10、50、100μmol/L)的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黄芪生物量、硒含量以及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硒酸钠还是亚硒酸钠作为硒源均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硒含量的增加,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干物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黄芪地上部硒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部硒含量与之相反。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时,在10μmol/L浓度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49.89%、60.87%和23.36%、60.00%。添加相同浓度的硒酸钠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中硒含量高于施亚硒酸钠处理,在100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地上部硒含量最大为119.13μg/g,在5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根部硒含量最大为52.25μg/g。2种施硒方式下,根部施硒酸钠更有利于黄芪对硒的富集,且黄芪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硒的能力随施硒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富硒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为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以‘宁春55号’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富硒有机肥不同施用方法及施用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产量和地上部器官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和追施方式下,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随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两种施硒方式下孕穗期和灌浆期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Fo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小麦茎秆和麸皮中全硒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总体上,基施富硒有机肥地上部各器官全硒含量高于追施方式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对小麦体内硒的富集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基施方式下,小麦产量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0.9%~8.9%,而追施方式下,不同处理小麦产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种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根据两种施肥方式下小麦的叶绿素荧光、产量及体内硒的富集效果,建议在小麦富硒农产品生产中基施富硒有机肥,减少小麦农艺操作环节,降低人工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4.
研究硒和荷叶茶对小鼠的减肥效果。以硒和荷叶茶的日摄入量为试验因素、小鼠体质量的增加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当硒和荷叶茶日摄入量分别为2μg/kg,0.5 g/kg时,对小白鼠的减肥效果最明显。硒和荷叶茶的较优组合为A1B3时,硒和荷叶茶对小白鼠的减肥效果最显著;硒和荷叶茶对小白鼠减肥效果有影响,主要因素为荷叶茶,次要因素为硒元素;荷叶茶日摄入量越大,对抑制小鼠体质量增加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纳米技术,研究制备纳米硒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归纳了3种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即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并详细介绍了生物法合成纳米硒,这种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更温和、反应更迅速、绿色无污染且可持续发展,是制备纳米硒的3种方法中最优良的合成方式。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近5年常见的表征纳米硒方法,如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对硒产业的应用方向进行归纳,即植物补硒、动物补硒和药物开发,希望给其他学者探索研究制备纳米硒提供新思路,并对探索纳米硒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有益元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波 《种子》2000,(3):24-25
将水稻种子浸于从0到10mg·L-1不同浓度梯度的亚硒酸钠溶液中,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及发芽率等.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的前提下,亚硒酸钠对以上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表现出较大抑制作用,同时.由于植物体内复杂多样的同功酶系统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对亚硒酸钠的毒害作用有某种程度的适应与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顾谦 《茶业通报》1995,17(2):22-24
研究开发天然富硒茶顾谦(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硒元素是瑞典科学家贝来利乌斯和柏齐济阿斯在1817年发现的。早期硒被认为对人体有害元素,1957年美国Scnuarz发现硒是动物的必需元素,1978年联合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硒为人体之必须微量元素"之后,才确...  相似文献   

18.
《茶业通报》1992,14(3):38-39
硒早期曾被认为是有害元素,1957年才发现少量的硒对防治动物肝坏死有作用。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的过剩或缺乏都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约72%的地区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恩施位于湖北西南部,是一个古老的产茶区,系中外驰名的“玉露”茶、“宜红”工夫茶主产地,通过科研单位和专家多年的考察和研究,证明恩施茶叶含硒量丰富,是我国第一个高硒茶区。而且茶叶内含物丰富,自然品质好,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现就开发利用恩施富硒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现有纳米硒的制备技术,并对不同制备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综述了纳米硒在作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延长货架期方面的研究,纳米硒在缓解重金属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植物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乃至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纳米硒在提升作物含硒量的同时,使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表现为调节作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增强植株健康度、防治病虫害及降低作物减产和果实品质降低风险、抑制重金属元素积累等。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同时,将易于动植物吸收的纳米硒对农业及其他领域方面的优势进行汇总,为日后推进发展健康绿色农业和功能性农产品提供技术思路,同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外源硒对60Co-γ辐射下菜豆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的影响,以菜豆品种‘13-6-1-2’和‘紫冠’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喷施50 μg/mL的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研究60Co-γ辐射(120 Gy)下外源Se对菜豆的表型、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丙二醛(MDA)、叶绿素以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辐射下外源硒显著提高了菜豆幼苗体内的硒含量,也不同程度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和叶绿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外源硒可以促进菜豆的生长发育,提高菜豆自身的硒含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缓解60Co-γ射线对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