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的聚集具有地域性以及多样性,其空间未经过规划,但是其空间的形成以及功能性又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性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传统的村落公共空间现已无法满足村民日益丰富的生活习俗。在积极响应国家"美丽乡村"的政策下,在改善村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营造出一些舒适、悠闲的功能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怀旧价值与旅游开发模式,促进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乡村文化振兴。【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分析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旅游开发现状,阐释传统村落旅游者的怀旧旅游需求,并构建怀旧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策略。【结果】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村落旅游者怀旧需求包括淳朴民风、原真氛围、原态民俗的怀旧。【建议】传统村落旅游地应重视非物质文化的怀旧旅游价值,通过社区参与留住原住村民、社区治理留存古朴环境、社区传承留下民俗活动的方式来保护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埔县湖蔡双坑村发现的20余通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中所反映的山区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宗族建构过程、村民为维护良好社会风气的努力以及乡村民俗活动,认为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文献,对理解和研究乡民生活和乡村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会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43-147,151
近年来全域旅游兴起,传统村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地村民作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表现出较低的参与热情.为了探究出村民旅游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基于MOA模型,研究并设计相关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概念框架,利用SPSS18.0和Amos21.0分析数据,以验证假设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村民的旅游参与度受动机、机会、自身能力三大潜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妙峰香道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香道是京西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边的村落作为重要的空间节点,是进行宗教和民俗活动的重要承载空间。涧沟村、三家店村和樱桃沟村作为妙峰古香道的村落旅游开发代表,目前存在各自的问题,而妙峰香道旅游开发在整体上应以聚落区位优势的利用、增强游客与村民的互动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各个村落进行调研,其中有已经开发修缮的凤岩屯,还有未被人们发掘的东寨屯,亦有完全被整改的矮寨屯。在这几个村落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有的村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风貌,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气息。如今传统村落的消亡也代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在众多保护的实例当中,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手法上不能只有千篇一律的保护手段,而更要注重传统村落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乡村。本文通过对凤岩村的历史文化、建筑形态、传统风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梳理,探究如何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坚持其真实性,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振兴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村落的特色民风民俗、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传统村落的特征、风貌及活动形式等方面简单论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提升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打造与传播的重视程度,实现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传承理念的创新、途径的创新及制度的创新,更好地彰显民俗特色,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通过对四川省青川县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坝村的调研发现,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要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但目前传统村落存在缺乏产业支撑、交通不便以及传统建筑毁坏严重等现实问题,这些将会影响传统村落河坝村的保护与发展进程。根据这些问题,从村民、村委、政府、学者、开发商角度探索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的保护与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21-222
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贫困村落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基于甘肃省Z村的调查发现,部分村民对特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利用不充分,可以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文化产业、多元合作共赢等多种途径,形成文化产业共同体,推动村落的全面振兴和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掌握村民在绿色农房建造中的参与度,引导政府有效推广绿色农房,以江苏省盐城市绿色农房试点地区村民为调查对象,借助MATLAB构建绿色农房建造中村民参与度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模拟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支持力度、政府管理力度、政府角色定位和绿色农房建造成本4项措施对村民参与度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村民参与度的预测。同时,当政府能力充足时,首先要加大政府对绿色农房的支持力度;当政府能力欠缺时,应当先确保绿色农房建造成本满足村民期望。以期帮助政府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引导村民自下而上地参与绿色农房建设,提升村民参与绿色农房建造的积极性,进而早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社会课题,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促进乡村延续与自立、遏制乡村衰落的重要举措。皖南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浓厚,通过融于自然、适应社会等方式创造与传递村落社会价值。乡村交往空间是具有社会介质属性的互动空间,能促进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缓解村民精神压力。皖南传统村落传统与现代文化和谐交融的乡村交往空间格局为现代乡村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体途径包括保护及营造村落田园特色交往空间、构建多层次结构空间场所、提供和完善基础设施空间、激活地标性文化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村落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村落正遭受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自然性破坏、自主自建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因此,现阶段探讨"美丽乡村"视阈下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0,(8)
正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对标全省"大花园"战略,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巩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成果,以全域景区化建设为抓手,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打造美丽乡村临安金名片。从规划建设转向总体运营以村落景区为载体推动美丽乡村新一轮转型升级,完成22个村落景区建设,重点打造10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策划、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探究雷营子村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剖析乡村游扶贫的模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由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旅游公司、游客、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其中村委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挥了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的框架下,雷营子构建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经营、集体收益、贫困户增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带贫、公司带贫、大户带贫和就业减贫、服务减贫"三带两减"的旅游扶贫机制,使贫困村民通过资产流转、创业、就业和分红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在雷营子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村民话语权较弱、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对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监督不足以及贫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入新的行动者完善行动者网络,加强社区增权,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乡村民俗节庆活动的差异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是吸引乡村旅游者的核心旅游资源。目前,体验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已广泛地影响着旅游消费,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加强乡村旅游与民俗节庆活动的融合发展,以形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有其独特性、深度性、体验性和持续性,以乡村旅游中的节事活动发展为研究对象,选择乡村中较有民俗特点的上海金山嘴渔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渔村目前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当地文化民俗的深度挖掘,深入了解渔村文化内涵,并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出发,提出一些以渔村文化为主线的节事活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梁章萍  张琳 《乡村科技》2023,(13):64-67
通过走访广东省茂名市3个处于乡村旅游开发初期的村落,对38名农户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并基于扎根理论对概念进行反复提炼,探析乡村旅游开发初期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效益认知和政策感知是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能力和有效参与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