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舟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以及周围典型的潮滩作为研究区,分离提取表层沉积物以及潮滩表层微塑料,共7个研究区,24个采样点。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为(5.9±1.6)~(20.46±10.32)个/100 g[干质量(DW),下同],沙滩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为(27.90±13.2)~(74.25±25.52)个/100 g,沉积物类型与其附近潮滩微塑料类型相关。微塑料按照外观形状分为碎片类、纤维类、发泡类和薄膜类,其中纤维类所占比重最高,为72.05%,微塑料的粒径集中在1 mm以下。微塑料颜色以较浅色为主,其中白色数量最多。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可以得出提取的微塑料的化学成分,包括聚酯类、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酰胺等。研究结果有助于常规海洋生物调查,可作为评估海洋垃圾,特别是微塑料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嵊泗养殖海域厚壳贻贝微塑料的污染情况,选取2019年和2020年7月、8月3个站点的厚壳贻贝进行微塑料调查。结果显示,贻贝体内的微塑料丰度变化范围在0.11~0.29个/g软组织和2.00~4.33个/个体;共分离到纤维(57.58%)、碎片(30.30%)、薄膜(9.09%)、微球(3.03%)4种形状的微塑料;微塑料最常见的尺寸为5~200 μm,占总量的45.45%;丰度最高的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总体来说,该海域厚壳贻贝微塑料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舟山群岛养殖海域的海洋生物和养殖区附近海岛潮滩与海水为对象,调查舟山养殖海域中微塑料(MPs)的污染特征,揭示MPs的分布特征、来源和对养殖海域的生态威胁,为海洋渔业MPs污染的研究与应对提供依据,也为水产养殖业有关MPs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舟山典型水产养殖区、海岛潮滩作为采样区域,采集潮滩沉积物、养殖区海水和水生生物样品,利用饱和氯化钠浮选法分离样品中的MPs,研究MPs的丰度和分布,分析养殖海域样品中MPs的粒径、形状等特征。[结果]MPs在海洋生物、海水和海滩中的丰度分别为(307.9±9.5~1 798.8±57.4)个/kg、(16.6±4.3~27.8±15.1)个/m~3、(63.7±3.7~4 292.2±59.6)个/kg,类型主要为发泡、碎片、颗粒、薄膜和纤维类。[结论]舟山养殖区海洋生物及其生存海域、海岛潮间带全部受到MPs的污染,MPs来源复杂多样,包括陆源性污染和洋流、海浪、风力作用以及人类密集活动所导致等,微塑料的污染对舟山水产养殖业和渔业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2019年9月—10月,在浙江省近岸海域(平湖、岱山、三门、瑞安和苍南海域)采集20个站位的表层水体,对海水中微塑料丰度、化学成分、形状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岸海域所有调查站位表层水体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各海域海水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存在差异,其中:三门海域微塑料平均丰度最高,达240个/m~3;瑞安海域微塑料平均丰度最低,为70个/m~3。所有站位微塑料丰度范围为40~320个/m~3,平均丰度为144个/m~3;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聚酯纤维(38.9%)和纤维素(人造丝)(30.6%);形状多为纤维状(86.1%),其次为碎片状(12.5%)和薄膜状(1.4%);颜色以灰色(25.0%)、蓝色(23.6%)和白色(19.4%)为主。特征分析显示,浙江省近岸海域表层水体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纺织业、渔业和居民生活污水。同时,受风力、海流、径流和海水稀释的影响,微塑料在近岸海域水体中分布不均。与国内其他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的结果相比,浙江省近岸海域微塑料丰度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本研究可为浙江省近岸海域中微塑料的迁移及其污染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舟山海域微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状况和累积特征,调查了舟山水产市场23种常见海洋生物(蟹类、贝类、鱼类)的消化道、鳃和软组织内微塑料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鱼类鳃、鱼类消化道、蟹类及贝类软组织的平均单位组织微塑料重量丰度分别为0.30±0.51个/g、0.28±0.35个/g、0.70±0.39个/g、1.50±1.43个/g,物种间丰度存在一定差异;在上述海洋生物中,仅发现了碎片和纤维状微塑料,其中纤维状微塑料是主要部分;各组织摄入微塑料的平均尺寸大小关系为:贝类 鱼类消化道 鱼类鳃 蟹类,聚醚砜树脂是主要的聚合物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滇池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其来源。【方法】于2019年4月和2021年9月在滇池14个采样点利用彼得森抓斗采集表层沉积物,采用密度浮选法分离表层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器分别对微塑料进行镜检与聚合物鉴定,最后对微塑料丰度与水深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滇池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为344.6~1 171.8个/kg (干质量)之间,平均丰度为(609.6±206.1)个/kg,处于高污染水平。纤维状微塑料的数量占比高达83.49%,碎片状、颗粒状和薄膜状微塑料的数量占比均约为5%;蓝色和透明色微塑料的数量占比较大,分别为46.43%和34.92%,红色、黑色和绿色微塑料的数量占比依次减少;粒径<1 mm、1~3 mm和>3~5 mm的微塑料数量占比分别为69.74%、27.62%和2.64%;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染色微塑料和聚丙烯,占比分别为38.12%、36.77%和12.56%。【结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主要分布在北部湖心及南部出水口区域,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根据微塑料的理化特征及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北疆棉区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于2021年4月采集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0、5、10、20、30 a)及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结果表明:北疆棉区土壤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1 565~3 560个·kg-1,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微塑料丰度值呈现升高趋势,但地膜的使用量与微塑料丰度的关联度逐渐降低,10~30 cm土壤微塑料丰度与地膜的使用量关联度高;该区域土壤微塑料形状主要有薄膜状、碎片状、纤维状和发泡状4种;微塑料颜色包括白色透明、黑色、黄色和其他颜色,所占比例分别为69.02%、14.78%、6.49%和9.71%;微塑料粒径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减小,粒径<0.5 mm的微塑料所占百分比最大;利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随机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聚乙烯(PE)占比45%、聚丙烯(PP)占比20%、聚酰胺(PA)占比16%;各覆膜年限土壤微塑料污染负荷指数在1.70~2.57之间,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区微塑料污染负荷指数达到2.09,微塑料污染等级已达重度。研究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大房郢水库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差异,通过采样、密度提取、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大房郢水库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大小、颜色和聚合物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8.62 ± 7.12) n·L-1,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62.00 ± 57.45) n·kg-1;大房郢水库中微塑料类型以纤维、颗粒和微珠为主,沉积物中微珠的占比高于表层水;50 μm~1 mm范围是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占比最高的尺寸类型,其在沉积物中(92.62%)的占比要高于表层水中(84.49%);沉积物中透明(49.22%)和白色(28.41%)微塑料的占比要高于表层水中,沉积物中黑色(18.66%)微塑料的占比要低于表层水(36.24%);微塑料主要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沉积物中(27.47%)的PS占比高于表层水中(23.73%),而PE和PP在沉积物中的占比低于表层水中。使用污染负荷指数(PLI)评估大房郢水库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结果均表明大房郢水库处于Ⅰ级风险等级,表层水中的微塑料PLI值显著高于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环境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指环境中持久存在的、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薄膜、纤维等.环境微塑料已在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广泛检出,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亟待解决的十大环境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淡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环境分布与迁移、潜在的生态效应及仪器分析方法4个方面做综合阐述,并对未来淡水环境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进行调查。[方法]依据2014年4月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调查水域共鉴定游泳动物23种,隶属6目16科。其中,鱼类8种,占总种类数的34.78%,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08%。渔获物尾数组成以虾类为主,占渔获物总尾数的61.26%。拖网调查海域优势种为凤鲚、安氏白虾、日本鼓虾、鮸鱼、红狼牙虾虎鱼。渔业资源平均重量密度为93.365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65万尾/km2。虾类是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蟹类头足类在重量和尾数方面比例小。调查海域的12个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个别站位小于1,总体而言调查海域游泳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偏低,均匀度分布水平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舟山海域腹足类动物性畸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舟山海域5科8种的腹足类动物进行了性畸变研究,发现其中5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性畸变,这说明舟山海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锡污染。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污染物,通常被学术界定义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其污染已遍及海洋、淡水系统和土壤-地下水系统,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关于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物的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生态毒性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学者们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微塑料污染物的研究做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为了解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增强人们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意识,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特征及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源头贡献分析发现,环境中80%的微塑料来源于人类陆地活动,20%来源于海洋活动。按性质分类,微塑料可分为初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两大类,碎片、纤维是水环境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淡水中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海洋中的微塑料类型则主要是PE、PP和聚苯乙烯(PS)。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分布主要受到区域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气象环境等因素影响,微塑料在水系统表面和沉积物中均有分布,淡水系统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运输路径。微塑料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导致其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健康受损。水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会给环境及动物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制定厘清源头、查明分布、科学监测的综合治理模式。本文可为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防治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02 ~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2002 ~ 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基本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显示,近10年来舟山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日益恶化,海水盐度和悬浮物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海域海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含量超出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一类海水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非常严重,只达到四类、劣四类海水标准,导致赤潮现象频繁发生.沉积物环境质量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持良好,沉积物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海洋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导致舟山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海水养殖污染以及船舶溢油污染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塑料及其衍生品的广泛使用,导致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在全球环境中的分布与污染,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和功能损失。为了全面了解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研究状况,本文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和HistCite引文图谱分析工具,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发文数量和引用频次远低于在水文系统中,土壤微塑料研究领域处于萌芽发展阶段;(2)中国、德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文较多,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发文最多,且研究机构间合作密切;(3)土壤微塑料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期刊为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典型土壤科学期刊如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和Geoderma等发文数量均远少于环境生态类期刊;(4)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基金项目;(5)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来源、种类、分布、检测方法及对环境的污染和毒理性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6)微塑料在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是从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转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地球系统的反馈。  相似文献   

16.
1983 年至1999 年对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鹭类营巢地2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有15 处, 占68.18 %, 浙江中部地区6 处, 占27.27 %, 海岛1 处, 占4.55 %。现存营巢地1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8 处, 占66.67 %, 浙江中部地区3 处, 占25.0 %, 舟山海岛1 处, 占8.33 %;废弃营巢地10 处。鹭类营巢地居住年限在1 ~ 16 a , 居住5 a 以下的占72.72 %, 6 a 以上较少。鹭类营巢地废弃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人为干扰和农药污染。鹭鸟群栖对林木生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图2参13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辽宁地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情况,本研究以辽宁14个地区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分离和氧化分解的方法,结合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土壤及各级团聚体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3 605个·kg-1,主要包括纤维状、颗粒状、块状和薄膜状4种形状,其中纤维状最多(42.11%),颗粒状和块状次之(29.10%和22.32%),薄膜状最少(6.47%)。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尼龙,颗粒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块状和薄膜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辽宁14个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及其形状组成各不相同,其中辽阳、朝阳、本溪、营口地区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土壤中69.14%的微塑料以与团聚体结合的方式存在,尤其与小团聚体结合的最多,另外30.86%的微塑料以分散态存在。不同形状微塑料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也不同,纤维状和颗粒状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小团聚体中,薄膜状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而块状微塑料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辽宁地区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但是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全球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对海洋生态的威胁逐渐加重,伴随着海洋食品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微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通过对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的概述,系统分析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主要针对微塑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以及组分的鉴定方法展开综述,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指出在微塑料检测研究中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效果最佳。基于现阶段海洋微塑料的研究状况,从科学研究和管控方面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花粉团化学成分的研究花粉团是密峰的主要营养饲料。研究花粉团的目的不仅在于开发蜜蜂的人工饲料,而且是了解蜂王浆在蜜蜂体内形成中,各种成分生物化学变化的基础资料。研究资料表明,其主要成分有:(1)一般化学成分,包括水分、糖、纤维、蛋白质、脂肪、灰分、未鉴定物质等。(2)碳水化合物,有70~90%为水溶性糖,主要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比为44∶35∶21,淀粉含量仅为2~5%。(3)蛋白质,其水溶性氮素占全氮素的11~29%,其中蛋白质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海水域受到污染 ,局部海域水质恶化十分严重 ,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 ,近海生物资源量在下降。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据我国公布的海水水质标准 GB30 97- 1 997,海域内 70 %的监测站位超 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质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 ;辽东海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 类标准 ;东海的污染也很严重 ,海域内 78%的监测站位超 类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黄海的污染较轻 ,海域内 45%的监测站位超 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 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