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农业》2020,(7)
为做好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最大程度了解区域内野生动物动态信息,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启动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在24个点位放置了24台相机,每台相机放置93天。研究期共获得照片1003张,其中兽类358张,鸟类261张,人类229张,其他155张,未发现目标的空照片320张。探索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的方法,为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和管理提供借鉴,为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本地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香港特区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川港卧龙保护区持续合作SC08项目(《利用红外相机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温泉附近高原野生动物行为监测研究》)为基础,结合红外相机监测,样线调查、社区问卷调查等手段对卧龙保护区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客观分析了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邓志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24-12925,12928
结合尚勇子保护区开展的日常巡护和监测巡护,利用食物源基地改造、红外相机监测和社区网络监测等方法,调查研究了尚勇子保护区内活动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活动规律,以期为今后保护区基层管理所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在保护区的黄柏塬(秦岭南坡)和蒿坪(秦岭北坡)安装了22台红外相机,19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384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62张,其中67.3%为拍摄到兽类的照片,23.8%为鸟类,7.0%为工作人员,1.9%为其他人员。共监测到野生动物6目14科24种,其中兽类16种,鸟类8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动物是羚牛、野猪、小麂和血雉。各种动物四季活动规律不同,不同海拔、不同季节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也不同,同时,利用红外相机研究了大熊猫、金丝猴、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监测中观测到大熊猫好奇玩相机、梳理毛发、倒立撒尿、采食开花的竹子和金丝猴下地活动;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45.2%、37.9%和15.3%;羚牛以站立、采食和走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7.1%、31.0%和7.1%。监测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动物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提出了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及管护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在日常巡护管理中引入红外相机、PDA巡护监测等新技术,搭建基于三维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08-111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兽类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树鼩(Tupaia belangeri)、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野猪(Sus scrofa)、豪猪(Hystrix hodgsoni)这7种;拍摄频次较高的鸟类为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这3种。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自然保护区应长期开展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考察、样本收集等方式,对山西省龙城森林公园内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可持续性等分析,为龙城森林公园陆生野生动物种群监测、物种保护和有效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狍为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利用野外安置红外相机与样线法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狍的种群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该文根据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保护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狍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红外自动感应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图像监测是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决野外复杂背景环境导致的野生动物监测图像自动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ROI)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野生动物物种自动识别方法。方法以红外自动感应相机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马鹿、斑羚、猞猁、狍和野猪这5种国家级陆生保护动物的图像为实验样本,采用基于回归算法的目标检测方法,对监测图像中野生动物区域进行检测并分割,生成ROI图像,减少复杂背景信息对物种识别的干扰;利用裁剪、仿射变换等方式对样本数据进行扩充;构建基于全局-局部的VGG16双通道网络模型对样本图像进行训练,最后接入分类器输出物种识别结果。同时,构建了基于VGG19的双通道网络模型对样本图像进行训练,并与本研究训练结果进行比较;另外,将样本图像分别输入本研究算法与VGG16、R-CNN、Fast R-CNN算法进行训练,对比不同算法下的识别效果。结果利用本研究模型对样本图像进行训练时,测试集的平均识别精度均值MAP达到0.912,相对于VGG19结构下的训练模型和VGG16、R-CNN、Fast R-CNN,得到了更高的MAP值。结论相比于其他算法,本研究提出的物种识别模型更适合于复杂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监测图像的物种识别,可以得到更高的MAP值与更优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月~2015年9月,利用14台红外相机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水河温泉周边野生动物进行了连续监测;根据监测影像资料分析:温泉周边有岩羊、羚牛、水鹿、野猪4种有蹄类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4种有蹄类野生动物在温泉周边总丰富度达到了89.93%,其中羚牛的相对丰富度是46.49%,岩羊42.69%,水鹿0.45%,野猪0.28%;建议后续研究应该从季节性活动规律差异、年活动格局以及这些动物是否对温泉存在依赖等方面入手,继续对温泉周边有蹄类野生动物进行监测,为该区域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 ,研建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实践的前沿课题 .为了给我国东北天然过伐林区林业局级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该文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 ,采用目标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建了一套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经在汪清林业局试用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对汪清林业局测试表明 ,森林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值为 6 6 .8,评价结果为中等 .经分析主要是近百年来长期破坏森林造成的结果 ,形成森林自然度降低、破碎化加剧、原始老龄林减少等现状 ,从而造成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根据该指标体系 ,可结合森林经理调查定期监测评价森林经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从而调整经营措施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红外相机在卧龙保护区热水河温泉附近野生动物监测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运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从物种、生境以及景观角度对哈尔滨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技术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对一些重要的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应建立城市保护区,维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利用种群增长曲线,采用隔离、避孕等方法对部分增长过快的物种数量进行控制,以提高群落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并按干扰等级进行分级管理,解决城市发展与维持城市野生动物多样性之间的矛盾;选取代理种对群落进行管理,使监测的结果更准确;对于外来种的养殖和贸易应建立许可证制度,根据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栖息地生境质量的提高,还可以进行重引入的尝试,在此过程中应引进更多的三级消费者,以填补生态位中的空缺;结合城市野生动物的特点管理生境,以满足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要求,为野生动物提供多种隐蔽资源;加强斑块间的廊道建设,增强城市绿地的连接度,减轻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有限的生境内支持更多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4.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依次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nythemera)、大山雀(Parus major)、勺鸡(P.macrolopha)等。核心区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物种数显著多于缓冲区。[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长期监测工作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不同野生动物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野生动物在旅游路线周边的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有助于保障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安全,提高防控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人类生存环境及其保护现状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大保护和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执法管理;积极开展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等加强柞水以及秦岭等地区的野生动物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阿尔泰山林区生境条件对森林生态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野生动物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可以了解野生动物种群的现状以及变化,提供野生动物数量和栖息地状况的必要信息,对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野生动物监测现状,阐述了常见野生动物监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加强阿尔泰山林区森林植被恢复、调整林龄结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宗旨,对阿尔泰山林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阿尔泰山林区生境条件,对封山育林、人工补播等森林植被恢复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安宏  沈华  侯立冰  刘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21-11323,11341
我国许多珍稀濒危陆生哺乳类野生动物的拯救与保护工作,绝大多数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笔者以科学的态度,应该视其与栖息地环境为一有机整体。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出发,就管理方案撰写的目的与意义、撰写的主要内容、动物种群的增长模式及有效种群数量、抑制或威胁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种群繁衍的因素、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应该采取的对策、撰写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拟定了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的框架。通过有效地人为干预,保证陆生哺乳动物有效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