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井"字形播种、窄行匀播种及常规播种3种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品种伊农18号的生长发育、生态特征及产量结构进行调查,了解到采用"井"字形播种、窄行匀播种、常规播种会使分蘖数、次生根数不显著,但"井"字形播种模式下有效穗数、千粒质量比窄行匀播种、常规播种667 m2产量多。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主要有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通过引进推广运用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等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机经营效益。1技术要点窄行匀播增强了群体的生长环境优势,协调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育的矛盾,最终达到穗、粒、重协调增加而增产的目标;小麦"井字型"高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模式能有效促进小  相似文献   

3.
塔城市是自治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为加快塔城市小麦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节本发展。2016年,塔城市首次推广春小麦窄行匀播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以往小麦种植使用的15厘米行距模式,推广7.5厘米行距的窄行匀播种植模式,改变小麦植株分布的均匀性,挖掘小麦增产潜力。经过试验分析,筛选出主推机械,并在博孜达克农场建立了示范田和对比田8公顷,实现每667米~2节本增效74.8元,辐射面积2 800公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为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探索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增产机理,为大面积推广滴灌冬小麦种植提供农艺、农机配套技术支撑,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四阜庄村,实施了16.7公顷冬小麦缩行匀播、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供试冬小麦品种为新冬17号。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兰州湾镇四阜庄村,地势平坦,前茬为加工番茄,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砂壤土,试验地采取滴灌种植。3.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窄行匀播,即将常规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K新绿大豆在铜陵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和种植方法,特开展了5个播期和2种种植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K新绿大豆作为鲜食大豆在铜陵地区从4月至6月底均可播种,可分批播种、分批收获;采用宽行窄株新种植方法比常规种植方法能增加产量,可进行宽行窄株新种植方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技术"是通过使用专用的播种作业机具,将小麦种植模式由常规的15 cm行距改为7.5 cm,播种量与常规一致,但较常规能够使小麦作物在单位面积内分布更加均匀,符合"井"字形播种的增产机理,同时又比"井"字形播种减少机具作业的次数,更加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7.
大豆窄密植的核心是等距、高密度、匀播,窄行匀播充分利用光能,用密植获得大豆最高产量。1996-1997年采用平播窄行密栽培法和宽台栽培与窄行密植嫁接栽培法,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增产效果明显,密度间差异不明显;大豆平播密植栽培生产上最佳密度一般为44.43万株/hm^2;在早熟品种不发生倒状的情况下,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宽幅匀播与常规条播春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景泰县进行的春小麦宽幅匀播简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宽幅匀播比常规条播3 a平均增产9.6%。对宽幅匀播行距、密度的两种典型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行距26 cm搭配基本苗699万苗/hm~2比常规条播增产9.9%;行距20 cm搭配基本苗781万苗/hm~2比常规条播增产10.2%。2种模式均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机械化深窄密栽培技术是以秆强品种为基础,以深窄密双行精量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松、分层施肥、等距、匀播、密植等技术组装配套而形成的一种大豆栽培模式,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新技术。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2 0 0 1年种植333.3hm2 ,2 0 0 2年种植6 6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友谊农场大豆种植在1.3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推广1.1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措施,配套"马克"、"格兰"等进口播种机精量匀播,窄轮胎田间作业等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试验结果显示,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与原垄卡、小垄密、1.3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胡麻在甘肃静宁县干旱地区的产量,探索研究胡麻集雨保墒栽培技术,寻找新的种植模式,进行了胡麻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传统条播3种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胡麻膜侧宽幅匀播种植模式比传统条播增产13%,适合在静宁县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金凯2号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条件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种植密度为6.24万株/hm2,宽行70 cm,窄行40 cm,最佳株距为29.2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可达14 031.2 kg/hm2。  相似文献   

13.
小麦的播种模式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对小麦产量影响大,我们通过对当地现有的小麦播种模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依据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趋利避害,提出了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模式,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取得了科研数据,并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模式在生产中具有优势,可操作性强,能解决生产中常规播种模式大播量难高产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在崆峒区旱塬地对胡麻进行了宽幅匀播增产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幅匀播的小区平均产量为1.03kg,折合650.7kg/hm~2,常规条播(对照)的小区平均产量为0.87kg,折合606.3kg/hm~2。宽幅匀播较常规条播(对照)增产44.4kg/hm~2。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在崆峒区旱塬地对胡麻进行了宽幅匀播增产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幅匀播的小区平均产量为1.03kg,折合650.7kg/hm2,常规条播(对照)的小区平均产量为0.87kg,折合606.3kg/hm2。宽幅匀播较常规条播(对照)增产44.4kg/h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显著增产技术。通过在膜上打孔穴播和垄盖膜际精播的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带距、不同播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两种模式均可获得高产,每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在不同带距高产栽培中,窄行匀播比宽行播种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在不同播量中,以每公顷播种105kg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在永州市农科所潴育性中等肥力稻田,采取起垄大宽行窄株、宽窄行两种栽培模式种植超级中稻Y两优2号,并设置常规栽培模式为对照,摸索品种的生长优势及产量潜力。试验结果表明,起垄宽行窄株与宽窄行两种栽培模式均可较好的发挥超级稻的生长优势,其中宽窄行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亩产为636.1 kg,比对照常规栽培法增产7.0%。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05-408
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和最适的播种量,2015年秋季采用免耕宽幅匀播、宽幅匀播(非免耕)、免耕沟播和常规条播(非免耕)4种播种模式和150,187.5,225 kg/hm~2等3个播量,在孟津县白鹤镇范村旱地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条播(非免耕)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4种播种方式除宽幅匀播外,均以播量225 kg/hm~2产量最高;在机械收获的情况下,调查所得理论产量等同于实际产量,不必再进行85%折损。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9,(7):33-34
为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匀播机提供参考,对比了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江苏大学小麦试验匀播机、河北衡水2BXW-200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播种小麦效果。结果表明:基本出苗数以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的最高,达53.11万苗/亩,极显著高于石家庄20行条播播种机(对照)和其余2种匀播机;在3种匀播机中,以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的均匀度最好。在小麦生产上可推广宁夏洪栋小麦匀播机播种。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