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黑曲霉为发酵菌株,研究其β-葡萄糖苷酶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通过对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金属离子、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等单因素研究,发现麦麸、(NH_4)_2SO_4和KH_2PO_4对产酶有促进作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到该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麦麸28.4 g/L,(NH_4)_2SO_41.2 g/L,KH_2PO_42.0 g/L,发酵液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1 493.90±12.09)U/mL。  相似文献   

2.
红酵母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酵母菌株AS2.2241液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条件,分析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初始pH值、菌种种龄、发酵时间、转速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小规模发酵生产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红酵母AS2.2241菌株在5L发酵罐中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40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MgSO41g/L,K2HPO40.5g/L,发酵温度28℃,pH值6.0,接种量10%,接种龄48h,培养时间145h,发酵液体积2L,转速280r/min,空气流速量3.00L/min,罐压0.01MPa。在此条件下,获得生物量的质量浓度达35.12g/L,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达301.78μg/g。  相似文献   

3.
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种类及添加量、KH_2PO_4添加量、接种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表明,葡萄糖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在葡萄糖40 g/L,蛋白胨1.33 g/L,KH_2PO_4质量浓度1.0 g/L,最佳接种量15%时,油脂得率可达到细胞干质量的62%,比优化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灵芝菌丝体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用响应面法对其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筛选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单因素对灵芝产葡萄糖苷酶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获得灵芝菌株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培养基为麦芽汁7.10%,豆粕煮汁1.62%,酵母浸粉1.93%,KH2PO40.3%,MgSO40.15%,VB10.005%,p H值5.5,酶活3.18 U/mL,生物量可达3.01 g/100 mL。优化后的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相比,β-葡萄糖苷酶酶活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87%和160%,为利用灵芝菌丝体的微生物转化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Y11的产淀粉酶能力,研究了其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培养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对产生淀粉酶活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正交试验,以酶活为响应值,确定了微生物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的改变可以显著提高酶活,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如下:淀粉16.29 g/L,酵母膏16.04 g/L,Mg SO_40.42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5℃,pH值7,接种量1.5%,得到最高酶活为70.2 U/m L,较初始发酵培养酶活提高1.8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黑曲霉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料液比、(NH_4)_2SO_4添加量、接种量、营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6∶4,料液比1∶1.8,培养温度25℃,(NH_4)_2SO_4添加量3%,接种量5%,营养液初始pH值4.7,培养时间4 d;经优化后,固态发酵产酶平均酶活达127.4 U/g,比优化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株L-3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最优配比,在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氧化乐果降解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选出适合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测定菌株L-3的生长情况和对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3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佳的发酵条件为A3B2C3碳源质量浓度0.6g/L,氮源质量浓度0.5g/L,pH值7.0;最适的碳氮质量比为6∶5;菌株L-3在第3天达到生长高峰期,第4天达到降解高峰期,其降解氧化乐果的能力高达86%。优化后的菌种培养基更利于菌体生长,提高了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啤酒废酵母制成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铜。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pH值,以及铜离子浓度和酵母浓度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Cu2+的吸附能力。初步确定了啤酒废酵母对Cu2+吸附的最佳组合,即吸附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55 min,起始pH值为5,酵母的质量浓度为1 g/L,Cu2+质量浓度为22 mg/L,在此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Cu2+吸附率可达到90.00%左右。通过L16(45)正交实验表明,Cu2+质量浓度和pH值是影响啤酒废酵母吸附铜离子能力的显著因素。对吸附了铜离子的啤酒酵母进行解吸实验,表明在浓度为1 mol/L的HCl中,其解吸率为55.00%,与1 mol/L的NaOH和去离子水相比,有较高的解吸率。  相似文献   

9.
以两种羊肚菌菌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比较菌丝生长进度来寻找最适羊肚菌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在最适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碳、氮源、pH值和温度如何影响菌丝生长的特性,得到影响羊肚菌菌丝生长条件的碳源、氮源、pH和温度的最优组合,结果显示,最适合两种羊肚菌菌株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葡萄糖30 g/L,NaNO_31.5 g/L,KH2PO41 g/L,Fe SO40.025 g/L,琼脂12 g/L和可溶性淀粉20g/L,NaNO_32 g/L,KH2PO41 g/L,Mg SO40.5 g/L,琼脂粉12 g/L。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羊肚菌的氮源因素各水平菌丝生长速率差异显著,而碳源、pH和温度各水平菌丝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羊肚菌菌"Y"的四个因素碳源、氮源、pH和温度的最优组合可以为葡萄糖、NH_3NO_3、pH 8.5、温度30℃和土豆、NH_3NO_3、pH 7.5、温度20℃,羊肚菌"B"的四个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可溶性淀粉、尿素、pH 6.5、温度30℃。  相似文献   

10.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1株木糖醇高产菌株,该菌株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后获得的发酵液,通过离心去除菌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木糖醇产量。采用摇瓶发酵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的残留量、木糖醇的产量、木糖醇的转化率来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木糖醇的产量由最初3.12g/L增加到8.79g/L,转化率由15.6%增加到43.95%;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条件为:选用木糖质量浓度为20g/L的玉米芯水解液为碳源,质量浓度为2.5g/L的蛋白胨和2.5g/L的酵母浸膏作为氮源,质量浓度为3.0g/L的KH2PO4,4.0g/L的NaCl,0.5g/L的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发酵装液量80mL/250mL,转速160r/min,pH值为5.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4h,在此条件下,木糖醇最大产量是13.84g/L,木糖转化率达69.0%。该菌株经初步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香菇L26菌丝生长所需碳源、氮源、无机盐和酸碱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L26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玉米粉,菌丝生长速度为0.601 cm/d;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度为0.520 cm/d;当基础培养基中MgSO4·7 H2O浓度为0.5 g/L时,菌丝生长最佳,生长速度为0.636 cm/d;培养基初始pH =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533cm/d.采用通用引物ITS1与ITS4对香菇L26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序,获得了757bp的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JX 205093),基于5.8 S rDNA与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分类学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普那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对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产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PB-CCD的优化研究。PB试验表明,K_2HPO_4、酵母抽提物和Mg SO_4是对摇瓶发酵普那霉素具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然后进行的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表明,当K2HPO4质量浓度2.34 g/L,酵母抽提物质量浓度6.52 g/L,MgSO_4质量浓度1.84 g/L时,普那霉素的发酵产量最高达到2.23 g/L,比起初始培养基提高了86.4%。对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代谢过程中的酶活测定表明,HK,PK,AK,CS等在优化培养基中的酶活均高于初始培养基,是普那霉素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胶红酵母菌RM-DY21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以YPD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优化。利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了胶红酵母菌RM-DY21优化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 g/L,硫酸铵25 g/L,酵母浸粉10 g/L;胶红酵母菌RM-DY21降解有机磷农药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36 h。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进行培养,结果显示胶红酵母菌RM-DY21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达到83.86%,比优化前提高了10.62%。  相似文献   

15.
以黑曲霉TC-01菌株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液态发酵条件及初步纯化后的柚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氮源对产酶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柚苷酶酶活与初始相比提高了2.4倍,达到1 216.7 U/mL。对TC-01产柚苷酶中α-鼠李糖苷酶和β-D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2个酶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0℃,在50℃以下保温1 h,2个酶的活力基本不受损失;2个酶最适pH值为4.0,α-鼠李糖苷酶在pH值4.0~8.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β-D葡萄糖苷酶在pH值5.0~7.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α-鼠李糖苷酶米氏方程Y=0.001 3X-4.0×10-6,Km=5.60 mmol/L,β-D葡萄糖苷酶米氏方程Y=0.001 8X-3.0×10-6,Km=1.03 mmol/L。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酵母菌代谢木糖和葡萄糖产乙醇的效率,以木糖为底物对热带假丝酵母菌进行驯化培养。经过木糖质量浓度由20~70 g/L的递进驯化培养后,对木糖的利用率提高了21.02%,混合糖的利用率达到94.21%,乙醇质量浓度为22.21 g/L,木糖醇转化率为0.39 g/g(酵母代谢木糖的理论得率为0.46 g乙醇/g 木糖,葡萄糖乙醇发酵理论得率0.51 g乙醇/g 葡萄糖),其对木糖利用率效果显著提高。木糖还原酶活性对NADPH的亲和力由≤1.3 U增加到11.0 U,NADH也由≤0.2 U增长到1.4 U,木糖醇脱氢酶的活性也由322 U增长到1 534 U。同时,对驯化后的酵母菌发酵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转速、发酵温度、初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转速140 r/min,发酵温度36℃,初始pH值4。  相似文献   

17.
以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美极梅奇酵母菌生长的曲线及碳源、氮源、装液量、接种量、pH值及温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美极梅奇酵母菌在YPD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是0~10 h为延滞期,10~22 h为对数期,22~30 h为稳定期,30 h后为衰亡期;美极梅奇酵母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合适发酵氮源是尿素,最佳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最佳接种量为2%,最佳初始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β-葡萄糖苷酶在甜菊糖苷降解代谢中的作用,并为今后通过抑制甜菊糖苷的降解从而提高其含量的育种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甜菊为试验材料,首先对甜菊叶片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及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对该酶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pH 7.0的50 mmol/L磷酸缓冲液提取,研磨时添加等量PVP,粗酶液经20%~40%饱和度硫酸铵进行盐析的酶液其酶活性最高;以pNPG为底物测定其酶活性时37℃孵育60 min最佳。酶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 7.0;4℃保存时酶活性逐渐降低,至26天时酶活力仅余26.4%;在9种常见金属离子中Mn 2+、Fe 2+对该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Cu 2+、Hg 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H值4.6,温度65℃,酶用量166.88IU/g(以绝干壳聚糖计,下同)的β-葡萄糖苷酶经质量分数为2.5%的壳聚糖微球包埋2h,在25℃下质量分数为4.0%的戊二醛下交联2h,得到酶活力为152IU/g和酶活回收率为90.60%的固定化酶。  相似文献   

20.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BUAGF-02 菌株为材料,研究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对液体发酵产多糖的影响。研究以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基础发酵培养基,碳源试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10、15、20、25 g/L,氮源试验蛋白胨浓度为1、1.5、2、2.5、3 g/L,25℃、170 r/min 振荡培养10 天,离心收集发酵液和菌丝体,采用醇沉法收集多糖,菌丝体和多糖烘干后称重。葡萄糖浓度在20 g/L 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到0.3 g/100 mL;其浓度25 g/L时菌丝体干重最高,为1.82 g/100 mL。蛋白胨浓度3 g/L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0.2 g/100 mL;其浓度2.5 g/L 菌丝体干重最高,为1.26 g/100 mL。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灰树花胞外多糖液体发酵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