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安徽省作为欠发达地区,贫困原因与机制更为复杂,策略选择和反贫困路径呈现多样化。因此安徽省精准扶贫需理清贫困对象、原因、程度的同时,将微观层面的农户个体现状与宏观政策相结合,扶贫目标与扶贫绩效相结合。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实施不同政策,注重深度贫困的降低,同时构建防范返贫机制。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为世界反贫困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形势下,中国的扶贫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即精准扶贫,本文基于对安徽省70个贫困县的差异化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扶贫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贫困的精准测量和贫困对象的精准瞄准是一切反贫困政策实施和政策效应评估工作的基础。在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文章评述中国官方贫困线和世界银行国际贫困线及其变动,并对文献中广为采用的五种贫困度量方法及其经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这五种贫困度量方法包括静态即时的收入/支出贫困标准、动态收入/支出贫困状态转变、资产贫困标准、动态资产贫困临界值和多维贫困测量标准。研究发现已有文献存在研究对象不精准、研究数据较陈旧、贫困标准低的问题,难以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和动态变化过程。在后续研究中,相对贫困标准的确立、农户贫困状态动态转变的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生计策略对农户贫困状态动态转变的作用机制的探析,对明确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政策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在阐述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阶段将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指出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将成为中国扶贫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即要坚持以反贫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反贫困经验,重点要解决好确定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对象、调整扶贫机构、设立扶贫企业、制定扶贫法规等问题,使精准扶贫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正>精准扶贫是滞后三农建设的主要因素。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3年,中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准"、重点是"精",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确识别、二是精确帮扶、三是精确管理。1基本情况华亭县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农业人口13.3万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130-131
精准扶贫和粗放扶贫相对应,是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不同贫困状况的人口,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精确识别、帮助、管理的治贫方式。中国扶贫的进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地区人口数目不确定、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不明、扶贫措施没有针对性、扶贫资金利用率低下甚至资金去向不明和相关政策落实变形的问题尤为突出。现在正处于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所以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确立精准扶贫中网络扶贫的战略思维观。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分析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就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精准贯彻并见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调研中发现,样本村落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个体农户的贫困案例中,因病因残致贫、缺乏教育致贫是主要原因。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照需求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     
<正>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农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我国反贫困的重要战略,自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区环境复杂多变,致贫原因多样,贫困人员难以精确识别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运用国家视角和地方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分析精准扶贫落实的困难,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精准扶贫不同于粗放扶贫,精准扶贫主要是指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俗的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哪一户贫困就扶持哪一户。1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县农村的贫困现状在2014年年底我县贫困人口共13988户53944人,贫困发生率为37.71%;在协同治理之下贫困人口动态变化为47858人,  相似文献   

11.
陈志新  杨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94-3396,3439
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系典型的环境制约型地区的贫困.经过20年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其反贫困的独特经验,如吊庄移民、旅游扶贫试验区、科技扶贫基点等对继续实施国家反贫困政策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毛泽东、邓小平等脱贫理论和我国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内涵丰富,提出了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构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扶贫格局,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创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推动了精准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深化,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抓住社会贫困的根源和问题,为无产阶级人民提供理论基础,给贫困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带去信心和动力。经过领导人的不断实践探索,2013年在湖南“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首次得到提出。我国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落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反贫困道路。本文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域下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原理中国化的新实践及对我国减贫事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精准扶贫实践成效显著,在扶贫攻坚战略实施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黔西南州的具体举措和推行方式富有地方特色,深入探究其反贫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是对多民族聚居山区反贫困经验的一种总结。透过表象看本质,将黔西南州反贫困经验作相应的理论提升,可为将来贵州乃至全国的扶贫实践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模型,从而起到见微知著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而言的,一种针对不同贫困区域、贫困户状况对其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有效治贫方式。在研究分析徐州市铜山区精准扶贫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其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认为切实提升扶贫成效需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制定合理脱贫标准,提升扶贫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需要开展特色产业帮扶,形成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联动开发模式;需要推进科教扶贫与社会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应对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项智慧方案,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然而,地方政府及基层组织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时因对政策的理解偏差,用静态视角来看待国家扶贫政策,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诸多问题,使实际效果难以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来弥补执行偏差。通过对安徽省S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调研,发现其精准扶贫在动态调整前存在困境,运用动态贫困理论对S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调整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出具可行性、推广性的扶贫经验。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贫困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经历了农村制度改革、开发式扶贫、八九扶贫攻坚等阶段后,中央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号召,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确保全面小康为主要目标的精准扶贫新阶段。这些年来,我国在扶贫开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共睹,为全世界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新的历史阶段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截止2014年我国农村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并且由于以前的粗放式扶贫政策,导致贫困人口呈现着插花式分布,意味着精准到户的扶贫政策实施难度将远超以往。本文将对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难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完善路径,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上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是要认清贫困农村现状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绿色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开发式扶贫和政策扶贫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韩莹  郑祥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98-200,224
立足于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以多维贫困为基础,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绵阳市7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论文结合农村贫困农户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实际,从绵阳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出发,探索当前扶贫的不足之处,并对绵阳农村贫困户普遍贫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从多维度阐述了绵阳地区农村农户发生贫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问题提出了应从多维度识别贫困、完善动态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建立贫困识别体系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出的一项反贫困战略,对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合理利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工作,确保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本文通过社会保障角度对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助力精准扶贫,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