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明确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构建了"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坚持专创融合理念,促进科研和双创竞赛融合,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采用"五层五法一聚焦"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快速有效组建起了一支包括行业名师专家、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在线MOOC教育、初创企业人和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在内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了"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赛创融合、服务保障"大学生创客空间五维运行体系;依托创客空间"七级阶梯"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2.
喻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63-266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融合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四重螺旋"创新理论,构建"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产教融合育人联合体,探讨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提出校企双主体育人、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健全产教融合服务链、完善支持体系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民办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基于"课证融合、竞赛引领"的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民办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以及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是全国开展创新创业的时代主题。园林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协同企业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基于此,本文提出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升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通过调研国内9个地区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4种常见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修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就“课证岗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效果分析。指出构建“课证岗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以辽阐述了“课证岗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情况,并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1计划"的实施,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科技引擎,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突破方向需要不断明确,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仍有缺失,内部推力不足,外部驱动力不强,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因此,从以立足地方战略需求为目标,推动地方高校成为促进省域协同创新的主要力量;以打造科技平台为载体,构筑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桥梁和纽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构筑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四个方面,提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教育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特征要求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通过一些措施与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宜春职业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涉农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学生不愿学农、不能务农、不甘事农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构建‘校企同培’一体化育人格局,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进三位一体”“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技术人才定制化培养”“健全“五育融合”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评价改革”的措施,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农村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研究在对相关概念内涵、推进路径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高校发展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提升需要智慧支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产业融合政策机制创新探索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产业融合中新产业新业态需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研究提出农业高校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强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突出农业高校科研与产业变化融合;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以6所部属农林院校为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建议,即要引导涉农林专业学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构建涉农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机制,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朱金凤教授主持完成的《"创业导向、课岗证融通、育训结合"高职宠物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斩获高职院校类特等奖。该项目针对宠物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课岗证融通不够、专创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三大创新。一是课程体系创新:岗位对接、证书衔接、大赛链接,构建"课岗证"融通式"三层次(Three Level)、三模块(Three Modules)、三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宠物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课岗证融通不够、专创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以岗位对接、证书衔接、大赛链接,构建了"课岗证"融通式"三层次(Three Level)三模块(Three Modules)三技能(Three Skills)"(3LMS)创业型课程体系;"四重并举",精准打造了双创教育模式。通过"六融合双元渗透",形成了"双基三递进三段式"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战略支撑。而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创新以及科研单位实 现科研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实现技术化生产的重要战略规 划。随着国家对于产学研合作以及创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延边地区近年来的产学研合作模 式日益多元化,不仅提高了延边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大大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 效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持续的、复杂的、具有挑战的战略性工作,本文 从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延边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 培养的情况与优势劣势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延边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 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策略不仅适用于高校的科研活动,而且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这一策略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应用即为部分高校已开始尝试的协同育人模式,它有助于通过高校与其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能量与信息交换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应在运行机制方面予以创新,尤其是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高校内外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高校科研、社会服务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机制,多元化的高校筹资与财务审计机制,多方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开放化的高校管理团队优化配置机制等方面开展建设性的建构与试验行动。  相似文献   

16.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满足国家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在培养"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从目标、师资、课程、方法、环境以及评价六个维度,提出涉农生物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维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作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外部不适应的长期战略和主导模式,依然存在理念上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另外,诸如保障机制不健全、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高校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外部问题与障碍依然凸显。就林业高校而言,应立足自身实际,从校产对接的内涵入手,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组合、良性循环的"六位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当前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在政策机制、学科专业结构、生源质量数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协同创新发展、"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更好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创新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与成长的需要。通过对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的调研分析,总结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围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媒体、家庭、大学生等主体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六维协同模型"。在厘清各个主体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制上,从完善大学生课程实习与专业实践制度、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完善的就业技能培训与网络共享课、搭建以融合媒体为依托的沟通平台、构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培养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力量,协同平台资源、协同创新团队和企业精英骨干、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任务,探索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从建立基于人—职匹配的学生选拔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程双导师制、改革教学方法和建立以"积极学习、追求卓越"为内在动力的学业评价制度共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