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贵州马铃薯主要品系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目前主要推广的13个马铃薯品系中的淀粉、蛋白质、还原糖、维生素c、干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甘农薯3号淀粉、维生素C及干物质含量均最高,是加工及营养品质均较好的品种,威芋1号、W26-27、SO1-295的还原糖含量较低,适合油炸马铃薯片加工.  相似文献   

2.
评价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系)块茎主要营养品质,筛选适宜主食化的新品种。以‘丽薯6号’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干物质、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淀粉、抗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综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以及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品质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还原糖变异系数最大(31.17%),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小(2.37%)。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可以用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3个主成分来表示(85.239%)。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D1224’>‘D1428’>‘D1208’>‘滇薯23’>‘滇薯47’>‘丽薯6号’。  相似文献   

3.
以相同条件下生产的7个品种马铃薯为原料,测定其品质指标(干物质、总淀粉、直链淀粉、还原糖、VC)和加工全粉的功能指标(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及其所制颗粒全粉功能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除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偏低外,其余6个品种秦芋30、秦芋32、0406-1、0406-9、安薯56、鄂5均符合加工全粉的要求;马铃薯原料中总淀粉含量高,则游离淀粉的含量相对较高。7个品种马铃薯全粉的蓝值顺序为:安薯56费乌瑞它鄂5秦芋320406-9秦芋300406-1;持水性顺序为:秦芋32鄂5秦芋300406-9费乌瑞它0406-1安薯56;持油性顺序为:0406-1安薯56鄂5费乌瑞它=秦芋32秦芋300406-9。该结果可为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的原料选择和全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潍坊采集的菜用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6、1.0g/kg氯苯胺灵粉剂(CIPC)进行喷洒处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置于4℃下贮藏150d,每30d检测一次马铃薯的发芽率、腐烂率、还原糖、淀粉、干物质、蛋白质、VC、绿原酸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以研究CIPC对马铃薯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影响及其残留动态。结果表明,4℃贮藏条件下,CIPC处理能降低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和腐烂率,有利于马铃薯外观保持;0.6g/kgCIPC喷洒处理能抑制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两个浓度的CIPC处理均能延缓马铃薯贮藏过程中VC含量的降低,同时使蛋白质含量升高;在马铃薯贮藏期间氯苯胺灵残留远低于国家残留限量标准(30mg/kg),CICP残留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5.
对14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块茎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榆林地区种植、同时适用于不同加工类型且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14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株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45%、14.92%、44.71%、38.98%、82.61%、44.11%和23.01%。陇薯13号的块茎单株产量最高,宁薯16号的淀粉含量最高,榆薯5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陇薯6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陇薯14号的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14个马铃薯品种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各品质数据标准化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2.831%),通过计算1~5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品种希森6号和宁薯16号的综合得分位于前两名。利用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对所供试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阈...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甘肃省民乐县山体库贮藏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对9个马铃薯品种不同贮藏时期淀粉、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大多数品种的淀粉含量表现为升→降→升→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升→降,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升→降→升→降;2月份是一个临界贮藏时期,淀粉含量降低到最低(12.68%~22.47%),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点(0.43%~2.41%),淀粉酶活性降低到最低点(0.43~0.87 mg/(g? min))。山体库有利于马铃薯的贮藏;‘青薯6号’和‘同薯23号’适合做菜用型品种,‘大西洋’、‘夏波蒂’和‘LK-99’适合做生产加工型品种,为了保证品质,最佳的加工时间在次年2月之前完成;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与还原糖之间存在正相关,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海南是山薯的起源地之一,含丰富的野生山薯资源。本研究收集了63份海南野生山薯,以铁棍山药为对照,对其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粗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性状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野生山薯的干物质含量介于21.74%~46.85%、淀粉含量(DW)介于13.01%~61.00%、可溶性糖含量(DW)介于0.59%~13.08%,粗多糖含量(DW)介于7.58%~23.04%,蛋白质含量(DW)介于7.25%~10.73%。63份不同山薯种质之间的营养品质含量之间存在差异,除了蛋白质含量的均值低于铁棍山药以外,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粗多糖含量的均值均高于铁棍山药。通过对营养性状的聚类分析,将63份山薯种质分成7个类群,类群Ⅰ中的Df9和Df46品质均较为优秀,类群Ⅱ整体淀粉含量较高。其他5个类群中共有8份种质,各个营养指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均在这8份种质中。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野生山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山薯种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二龙上农场自然和土壤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主食化加工品种的筛选,结果表明:品种间横向比较陇薯8号与垦薯1号淀粉含量最高,各个品种间商品薯率并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各个品种间淀粉产量比较大西洋、垦薯1号、陇薯12号具较好的淀粉加工薯属性。垦薯1号和陇薯9号全粉产量表现较好可作为全粉加工品种的搭配品种种植。陇薯系列的8号、9号、12号、克新22号、垦薯1号、大西洋具有较好品质。综合上述分析,建议垦薯1号、陇薯9号和陇薯12号作为本地区主食化加工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8)
对新育成的7份马铃薯高代品系材料和常规栽培品种大西洋进行了品质和产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高于20%的材料有大西洋,BFY 06,BFY 04,BFY 05,BFY 03,BFY 01等6份材料;淀粉含量高于16%有BFY 01、BFY 02、BFY 04、BFY 05、BFY 06和大西洋等6份材料;蛋白质含量高于3%的材料有大西洋和BFY 06等2份材料;还原糖含量均低于0.3%。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大西洋的材料有BFY 01、BFY 04、BFY 06。BFY 01、BFY 04、BFY 06等3份材料使用价较高,可作为鲜食品种;BFY 04、BFY 05淀粉含量高于20%,可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品种;BFY 04、BFY 05、BFY 06干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适合油炸薯片薯条原料品种。  相似文献   

11.
高淀粉早熟马铃薯新品种川芋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芋1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杂交组合(LR93.309×C93.154)选育而成的,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为早熟马铃薯,在区域试验中,鲜薯产量21307.5kg/h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15.0%。川芋16鲜薯块茎淀粉含量23.9%,干物质含量29.2%,还原糖含量0.25%,维生素C含量27.0mg/100 g。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储藏性与川芋56相当。该品种适宜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低山区、平丘陵区,以及甘孜、阿坝的高山高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著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著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种植中超量和长期施用化肥已造成产量、品质和耐贮性下降,为了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产生的有机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耐贮性。处理2(50%常规施肥量+4 m3有机肥)的产量、蛋白质、淀粉、干物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1.67%、15.66%、13.58%、11.63%、31.91%和21.17%,贮藏期软腐病、干腐病、环腐病和晚疫病发病率较低,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44.72%、45.61%、50.14%和39.39%。建议在农牧交错区采用处理2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降低化肥用量和施肥成本。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主食开发,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增加种植面积那么简单。这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有主食化加工专用型种源的支撑。近两年来,我国相关育种技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主食化加工专用薯种备受青睐雪永鹏易思耿鲁明"产量高、薯形好、黄皮黄肉、芽眼少且极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80%,薯块含干物质25%以上,相比其他品种更适合马铃薯主食化加工,这样的马铃薯品种最受薯农和主食化加工企业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发芽对于马铃薯栽培、贮藏保鲜和加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5℃室温条件下贮藏90d后的转正义和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马铃薯Favorita的块茎为材料,对贮藏块茎的PPase活性和及Pi、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PPase基因对马铃薯相关休眠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正义PPase基因的两个株系F-2-1和F-2-4块茎中的PPase活性、Pi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F-2-4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转反义PPase基因的两个株系F-1-1和F-1-2块茎中PPase活性、Pi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品质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马铃薯品质性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状况,对马铃薯炸片颜色基因、高蛋白质基因两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选育优质品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研究中分子标记、基因工程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作以探讨,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马铃薯品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沟垄和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品质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栽培能显著促进连作马铃薯生长,且T3处理促进作用最大;并能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薯块氨基酸总量和还原糖含量较CK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K的氨基酸总量最高,T4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而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马铃薯花芽分化进程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形成机理,采用显微照相法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plus,研究2个施肥处理下马铃薯花芽分化过程,叶片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与花芽分化时间有关,分化越早,块茎发生越早;马铃薯花芽分化的过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分别为花原基分化、花萼分化、花瓣分化、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变化趋势与叶片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基本一致,花芽分化期达最大值;通过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形成与花芽分化时间及期间叶片内营养水平、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炭基肥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物炭与化肥混合加工制成的炭基肥具有改良土壤,保水保肥,延长肥效的作用。为了给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炭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0、300、600、900、1200 kg/hm2炭基肥及等量N、P、K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基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逐渐增加。炭基肥施用量300、600、900、1200 kg/hm2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26.01%、34.77%、43.39%、49.71%,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200 kg/hm2的炭基肥施肥量下,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大薯率均高于对照。块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支链淀粉含量、淀粉总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各炭基肥处理均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且600、900、1200 kg/hm2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等量N、P、K条件下,施炭基肥的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大薯率、产量、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效益均高于化肥,还原糖含量低于化肥。炭基肥施用量为1200 kg/hm2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最好,是适合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对福建省内外科研单位新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等7个品种(含对照),在不同生态区进行7个点3重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中薯3号丰产性好,闽薯1号丰产性较好,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宜福建作菜用品种种植,坝58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型圆形,适宜福建作加工薯片品种种植,坝薯8号与9521-63丰产性差,不适宜福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