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二、强化苗种管理首先对外来苗种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当地扣蟹养殖和早繁苗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河蟹养殖的回捕率。其次,在河蟹的放养模式上.改变了过去每亩放苗3000~5000只的密放粗养,采用稀放精养,每亩放养1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700只和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当年幼蟹1000只。  相似文献   

2.
<正>鱼种池塘套养河蟹,采取"以粗代精,精粗搭配,以草换鱼"的生态养殖方法,是目前提倡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混养新模式,它能充分利用水体,实行立体养殖,利用自然饵料,达到少花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1.掌握适期,彻底清塘。鱼种池清塘是否彻底以及清塘时间是否适时与培  相似文献   

3.
孙勇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73-273,279
介绍了池塘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造、放苗前准备、苗种放养、投饲管理、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等内容,以期为河蟹的生态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轮捕轮放是提高养鱼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轮捕轮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清塘、配套设备准备、苗种放养、投喂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及成鱼收获等,并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06,(6):49-50
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工程技术方法,生产健康河蟹产品的养殖技术,其机理是通过苗种配套培育调整蟹种放养密度,放养健康的河蟹苗种,减少外来苗种带病入区的几率。通过改进养蟹池塘构型构造;栽培移植水草,调节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投放撒播螺蚬,改善底质,增  相似文献   

6.
河蟹,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其适应性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生长环境要求易于达到。苗种是养殖河蟹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苗种是河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常蟹种与性早熟蟹种的形态区别则是鉴别河蟹苗种质量、获得高质量苗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类型养蟹稻田的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常用除草剂防除杂草的非养殖稻田情况,确认多年养殖成蟹,放蟹早,对杂草防除效果良好,可与施用施草剂的效果相当或稍高,除草效果持久。第1、第2年养蟹,放蟹晚,放养扣蟹,只有一定的除草效果。河蟹对所有杂草种子,萌芽籽,嫩芽均能取食,而且能对萌芽持续时间长的杂草一直取食,其除草效果持久。在辽宁,多年养殖成虫稻田,放蟹早,无须使用除草剂除草。  相似文献   

8.
<正>1.不重视清塘消毒。有不少养殖户不重视清塘消毒工作,有的即使消毒也不清塘,使池底留有过多的淤泥,来年养殖时,水质不易调控、病害较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2.盲目增大放养量。一些养殖户为追求高产量、高效益,盲目加大放养量,少则7~8万尾,多则10~20万尾,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水质变差,导致病害频发。3.只重价格,不重质量。有些养殖户在选购苗种时,只看重苗种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蟹养殖洄捕率普遍较低,平均只有40%左右,高的不超过60%,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经生产实践,认为造成河蟹徊捕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苗种放养成活率低购苗种时,苗种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蟹种鳃丝萎缩,放养时未经充分吸水,调温处理,入池后蟹种因突然吸水过多而“胀死”;有些苗种是在严寒的冬季投放,操作、放养过程中苗种直接被冻伤、冻死;投放病蟹、残蟹、性早熟蟹等劣质蟹种,成活率低。放养密度高放养密度高,品种杂。造成生长速度不一,脱壳不能同步,摄食能力有强有弱。养殖过程中河蟹互相残杀,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0.
鱼种池塘套养河蟹苗种,采取以粗代精,精粗搭配,以草换鱼蟹的生态养殖方法,是目前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种鱼蟹苗种混合放养,各得其所的低投入、高产出的饲养新模式。它能充分利用水体,实行立体养殖,利用自然饵料,达到少花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去年5月20日我们在一口1350平方米大小的鱼种池里投放草鱼、鲢鱼花15万尾,  相似文献   

11.
一、池塘准备工作 试验塘面积15亩,水深1.2~1.5米,保水性能良好,池塘四周用河蟹专用薄膜建造60厘米高的防逃墙。冬季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10~15厘米),经冬季曝晒、冰冻一段时间后,放水20厘米,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用量为每亩150千克。在苗种下塘前半个月,经过过滤注入清新河水,杜绝野杂鱼、小虾等随水流人池中,同时种植适量的断节草。  相似文献   

12.
(续上期) (六)池塘养殖 1、池塘准备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1.5~2米,进排水方便的池塘.放养苗种前,池塘水深加至0.8米,每亩施生石灰150公斤或漂白粉20公斤进行清塘消毒.施用生石灰7天或漂白粉5天后,药物毒性消失即可放鱼.放鱼前7天左右,亩施有机肥400~600公斤,或割草放入塘中沤肥,让云斑()下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摄食.  相似文献   

13.
胡颖 《农家科技》2009,(7):36-36
<正>1.苗种培育。鱼苗池要彻底清整,面积以2~3亩为宜,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注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饲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河蟹养殖中的病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河蟹养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河蟹病的暴发和蔓延,各养殖户要从源头抑制疾病发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不仅要注重养殖环境的建立,对于苗种采购、药物防治等方面也要加大防控力度。1模拟河蟹自然生态养殖环境科学合理的河蟹养殖环境,不仅要保证水质的清新,还要确保所用水无污染,符合国家标准的水质要求,即NY5052-2001要求。在池塘方面,以沙质底为佳,水深0.8~1m,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1放苗前的准备1.1育苗池准备育苗池应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花育成夏花以每池1334~2001m~2为宜,太大不利于分筛操作和均匀投饲,从而影响育成苗种的整齐度;夏花育成规格鱼种以每池2001~3335 m~2为宜。1.2清塘放苗前7~10 d清理池塘,平整塘底,清除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过程中,如何对养殖的鱼类等进行生态控病是能否顺利完成养殖的保证,也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池塘清塘消毒的重要性,认为做好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主要是清整池塘和进行药物清塘。文中还分析研究了如何加强苗种药浴,加强养殖过程中的应激管理和科学的施肥管理,以便于能够为池塘养殖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锦全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324-324,334
阐述了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环境营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河蟹养殖过程中清塘药物、杀虫药物、水体消毒剂、保护水草药物、调控水质用药、清除敌害用药等方面的渔药使用技术,旨在指导河蟹的生态精养,以促进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池塘生态原理和河蟹生物学特性,采用耕水机配合微孔曝气增氧协同工作的立体增氧技术,形成生态增氧与机械增氧并举的高效增氧机制,使河蟹池塘上下水层交换,平衡营养元素、强化光合作用,大幅降低BOD、COD,提高营养物质转化规模,提升初级生产力,辅以栽草移螺营造环境、选优放种科学投喂、生物生态综合防病等措施,建立复合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以达到"养大蟹"、"养优质蟹"的生态健康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河蟹养殖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河蟹养殖专家的宝贵经验系统归纳集成,建立起综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方便的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共有9大模块:苗种生产技术决策、河蟹亲蟹越冬技术决策、幼蟹和一龄蟹培育技术、成蟹养殖技术决策、河蟹营养与饵料技术决策、河蟹病虫害防治技术决策、河蟹捕捞技术决策、河蟹池塘产量预测技术决策、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