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指出了莲藕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内部的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酚类物质所产生的黑色素,概述了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特性、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对莲藕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莲藕采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褐变、呼吸及衰老之间的关系,以及莲藕褐变和衰老的抑制及其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湖北利川山药的保鲜期,以壳聚糖和壳寡糖为原料,添加甘油、乙酸等配制保鲜液,对利川山药进行浸渍沥干处理后,于10℃培养箱中贮藏,并测定贮藏过程中的失质量率、褐变率、腐烂率、维C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壳聚糖和壳寡糖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山药失质量率、褐变率、腐烂率的上升;延缓维C含量下降;在测定PPO时发现,3组试验组酶活力均是先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其中空白组在第4天达到峰值,而壳聚糖和壳寡糖处理的样品在第6天达到峰值,且空白组的酶活力始终高于壳聚糖组和壳寡糖组。由此说明,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壳寡糖在利川山药的保鲜方面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PPO)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所催化的邻苯二酚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和几种抑制剂对砀山酥梨PPO活性的影响,以及研究了破碎打浆、pH值、温度、贮存时间等不同加工过程对砀山酥梨酶促褐变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砀山酥梨PPO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始终保持稳定;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好;在pH值3.5-4.6,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促褐变,且pH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在4℃,室温和37℃下,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褐变,且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温度为37℃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率,开发低毒无害的新型果蔬保鲜剂,进行了3.3%生物质热解液以及热解液和不同浓度(0.50、0.75、1.00 g/L)的壳聚糖复合涂被液处理对圣女果保鲜效果的研究,主要观察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液与壳聚糖复合可较好地抑制圣女果PG和PPO活性的增长并减缓POD活性的下降速率,同时可减缓可溶性果胶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增长并延缓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说明生物质热解液与壳聚糖复合涂被液处理有利于圣女果的贮藏与保鲜。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涂膜对绿竹笋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竹笋采后常温下保鲜期仅为1 d。本试验将带笋箨绿竹笋采后用1.5%壳聚糖溶液(壳聚糖溶于5 mmol/L草酸)涂膜处理后,贮藏在4℃、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研究壳聚糖涂膜对采后绿竹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可显著延缓绿竹笋的硬度、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的速率,减少总糖的消耗,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效降低采后绿竹笋的木质化程度和褐变指数,保持笋肉的良好品质,冷藏10 d的绿竹笋腐烂率5%,可食率95%。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主产虾类多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酶,它造成食品的褐变,从而严重影响食品的品质。本文以天津地区主产虾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虾的褐变的感官评价与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抗坏血酸、柠檬酸、植酸等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并测得生产贮运过程中使用该抑制剂的浓度与用量。结果表明,在虾中加入0.2%的抗坏血酸时,对PPO抑制效果较好,添加柠檬酸和植酸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芳香植物纯露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本研究观测了迷迭香纯露(RMH)、薄荷纯露(PH)和玫瑰纯露(RH)处理对4℃冷藏鲜切芋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其中,RH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的控制效果最好,为了探究其对鲜切芋头褐变的生理机理,探讨了RH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MH、PH和RH处理均能有效延缓鲜切芋头硬度的下降、降低病情指数、抑制褐变,表明纯露对鲜切芋头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同时,RH处理降低了PAL和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表明纯露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氧化代谢而控制鲜切芋头的褐变。本研究为芳香植物纯露的资源化利用和鲜切果蔬保鲜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鲜切莲藕中褐变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美平 《保鲜与加工》2017,17(4):139-142
鲜切莲藕的褐变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分析其褐变因素对解决贮运保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文献资料介绍的导致鲜切莲藕褐变的各因素(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及环境条件)进行总结和分析,阐明各因素在保鲜贮藏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莲藕加工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姜薯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特别是在潮汕民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其他果蔬一样,褐变、营养物质降低是姜薯保鲜贮藏过程中遇到的2个难题,人们希望姜薯的贮藏期更久,营养物质损耗尽可能少,因此本文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姜薯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适宜姜薯贮藏的方法。设置室温条件下阴凉放置、室温条件下削皮泡水、室温条件下带皮泡水、削皮在4℃下冷藏和带皮在4℃下冷藏5种贮藏条件,在不同贮藏期测定姜薯块茎的水分含量、腐烂时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带皮冷藏的处理对姜薯的保鲜效果最好,不仅能较好地减缓姜薯VC含量的下降,同时还抑制了姜薯块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更有利于延长贮藏期限和较好保持姜薯原有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大球盖菇的护色保鲜技术,通过不同保鲜剂对呼吸强度、失质量率、褐变度、丙二醇的影响,确定了大球盖菇护色保鲜的最佳保鲜剂。结果表明,100倍的EM菌稀释液与0.3%焦亚硫酸钠溶液均对大球盖菇保鲜护色有一定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大球盖菇菌褶的褐变,降低失质量率,并抑制大球盖菇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涪陵茎瘤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鲜切茎瘤芥护色保鲜工艺,通过热处理工艺及筛选不同质量分数复合保鲜液对鲜切茎瘤芥进行护色保鲜,研究其护色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于40℃条件下热处理5min后,鲜切茎瘤芥贮藏5d内失质量率下降程度最低。最佳复合保鲜液配方为柠檬酸0.12%,抗坏血酸0.10%,海藻酸钠0.10%,壳聚糖1.0%,氯化钙1.0%;在此条件下,鲜切茎瘤芥贮藏5d内失质量率、褐变度、PPO活性虽呈上升趋势,但增长缓慢,有效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L值含量下降,能够控制鲜切茎瘤芥褐变的程度,使鲜切茎瘤芥得到有效的护色保鲜。  相似文献   

13.
以蒲公英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绿原酸成分,研究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对蒲公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1%,料液比1∶16,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时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为2.350%。将不同质量浓度绿原酸喷洒到圣女果表面,对绿原酸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能有效延长圣女果贮藏保鲜时间,降低圣女果的失质量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维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损失;同时质量浓度为50 mg/L的绿原酸保鲜效果比质量浓度为25 mg/L的绿原酸保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超声波(40 kHz、300 W)辅助异抗坏血酸(0.5 g/L)处理鲜切苹果,通过测定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鲜切无任何处理样品为对照组,探讨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试验组)对鲜切苹果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苹果的BI值、PPO活性及P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多酚含量高于对照组.在贮藏初期和后期,试验组PA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在贮藏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活性,继而延缓贮藏期鲜切苹果的褐变.  相似文献   

15.
褐变一直困扰着马铃薯的加工开发利用,而多酚氧化酶是马铃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为筛选安全无毒、处理简单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以苦荞茎叶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为褐变抑制剂,研究其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均具有显著地抑制效果,使该酶活力下降50%所需的浓度(IC50)分别为0.21、0.28、0.41 mg/m L。磷酸盐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强,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次之,水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弱,3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0.21、0.33、0.56 mg/m L。对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物中不仅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同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推测这可能是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探寻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新的天然抑制剂和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处理对冷藏期间大五星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五星枇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0.5%、1.5%、3.0%)壳寡糖浸泡处理对枇杷失重率、褐变指数和腐烂指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壳寡糖浓度,并研究了0.5%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壳寡糖溶液浸泡枇杷果实3 min,可有效抑制枇杷果实失水和褐变,显著降低枇杷果实的腐烂指数,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及还原糖含量,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于贮藏前期急剧下降,同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到一定抑制,使得0.5%壳寡糖处理的枇杷果实较对照褐变程度下降,保持较高的好果率,说明0.5%壳寡糖处理在延缓枇杷果实成熟衰老及提高其抗病性上具有一定作用,可提高冷藏枇杷的贮藏品质及抑制PPO活性。  相似文献   

17.
橄榄总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培褐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文采集了不同月份下橄榄的不同组织部位,包括老叶、成熟叶、嫩叶、叶柄、幼嫩茎段和去皮的幼嫩茎段、橄榄果实的胚等9个不同部位;研究了这些样品中总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组织培养褐变的关系。研究发现三月份橄榄各部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和褐变率都较低;特别是去皮的幼嫩茎段具有最低的总酚含量和PPO活性, 在组培过程中褐变程度也最低,更易诱导出愈伤组织,是橄榄组织培养过程中选择的理想外植体。实验结果表明,橄榄外植体的褐变是受到酚类物质的含量和PPO的活性影响的,多酚含量与PPO活性越高,越容易引起外植体褐变。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进行保鲜。将鲜切山药片分别采用0MPa、200MPa、400MPa和600MPa加压处理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片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MPa压力处理10min后,可抑制于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理化指标,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鲜切牛蒡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0.5、1.0 kGy剂量的电子束处理牛蒡鲜切片,测定分析其在(3±1)℃温度下贮藏8 d期间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鲜切牛蒡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明显延缓鲜切牛蒡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降低总酚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有助于维持鲜切牛蒡的贮藏品质。其中以1.0 kGy剂量辐照处理的鲜切牛蒡防褐变保鲜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普鲁兰多糖(1.5%、2.0%、2.5%)、谷胱甘肽(0.2%、0.3%、0.4%)、纳他霉素(0.02%、0.03%、0.04%)、柠檬酸(3%、4%、5%)4种保鲜剂溶液对圣女果进行处理,通过考察果实硬度、失重率、VC含量、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以及感官评分的差异,判断不同保鲜剂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5%普鲁兰多糖溶液对降低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和保持VC含量具有较好的效果;0.4%谷胱甘肽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及降低失重率具有较好的效果;0.03%纳他霉素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3%柠檬酸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总体来看,各浓度组保鲜剂在保持圣女果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水分及VC流失,降低腐烂率上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延长圣女果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