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成为普遍现象,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这些孩子由于常年监管缺位,可能会导致性格和行为上的异常。而学校教学资源稀缺、家庭教育缺失、生活环境复杂、社会福利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都是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留守儿监管责任、优化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措施、政府履行对留守儿童教育保障职责、净化留守儿童的社会成长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75-177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地区的男性劳动力迁徙到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孤独感、不安全感、抑郁与焦虑三个常见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夫妻关系状态变化、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三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以江苏省南京市M村的留守老人为调查对象,对该村15位留守老人进行深入的个案访谈。概括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从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即政府层面加强法律支撑和社会保障;组织层面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照顾;个人层面加强文化宣传,倡导家庭责任回归。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大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各种困境与问题,而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与问题,需要社会各届的共同努力。同时,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问题的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留守妇女再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索,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支持、妇联的纽带、学校的参与等各方面的作用,尽可能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群不断庞大,在他们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容忽视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文章基于在四川省三台县开展的社会调查,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发挥学校、妇联、共青团的作用呵护留守儿童,成立"代理家长"联络指导站;制定关爱政策帮扶留守妇女,加强对她们劳动技能和维权意识培养;成立留守老人组织,完善医保制度,创办"服务时间储蓄银行"等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社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造成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状况,由此形成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新的群体。她们在政治生活、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地位从以前次要地位转变成现在的主要地位。角色地位的转变给留守妇女带来了生活、精神的巨大压力。针对留守妇女存在诸如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新问题,应该加大对留守妇女生活的帮助和扶持,加强农村社区安全建设,排遣其生活压力,丰富其文化生活,提高其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妇女再教育介入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留守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实条件的制约使留守妇女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留守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潜能,我们应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再教育介入,发挥当地学校、政府、妇联、现代信息等方面的联动教育作用,以期提高留守妇女的各方面素质,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外出务工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照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重任落在留守妇女身上,农村"三留守"问题已然成为贫困地区十分头疼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是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关键,提出国家及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加强社会支持网络重构等,以更好地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层妇联组织是引导基层妇女工作全面开展的关键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基层妇女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变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基层妇联组织角色在面临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中凸显出了妇联组织机构管理的局限性,常规工作开展缺少专业化支持,缺少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协助和参与,服务于需求和调查的意识弱化等诸多问题;建议从优化行政化管理弹性、完善专业化支持、加强培育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强化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调研和培训等方面重构基层妇联组织角色。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压力,她们更需要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孤独情绪.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多管齐下,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留守妇女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留守妇女"问题的出现、面临的问题、形成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对"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进行了粗浅探究。意在引起社会对"留守妇女"的关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山区留守妇女已摆脱了贫穷的困扰,却依然生活在精神的荒原之中,她们精神生活不仅贫乏,且层次较低。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对这一群体精神生活的忽视,也有山区经济文化落后,基层文化建设内容和留守妇女对文化的需求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引领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领域内创业是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快速、持续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举.以蕉岭县大豆产业项目为例,考察“政府(妇联)+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创业模式对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创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探讨提升生活质量的对策,对河北省200多个村的388名留守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客观条件、对留守的认知、家庭状况和生产任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均偏低,其中,文化程度高的生活满意度相应较高;留守妇女中照顾老人的负担非常沉重,大部分(76%)妇女至少需要照顾2位老人,其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住房宽敞和够住的妇女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住房拥挤的妇女;家庭月收入高于1 000元的妇女满意度显著高于低收入的妇女;交通状况满意度最高的是水泥路与柏油路;对休闲健身设施的要求不高;联合家庭中的留守妇女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核心家庭;自愿留守、经常与丈夫联系、很少与丈夫吵架、与公婆关系很好的留守妇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较高.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留守妇女对文化生活有强烈的需求,获得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对政府或集体文化生活服务充满期待。以湖北省Q市为对象,从私性文化生活需求和公共文化生活需求两个维度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需求,并提出满足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面临个人资本障碍、社会资本障碍、制度障碍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考察我国为农民工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及作用机制,指出重视社会组织力量的发挥,是解决障碍的有效方案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整合社会组织力量,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合作,更好服务于农民工等观点,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参与并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奠定有利平台,从而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崂山区妇联按照"思党政所急,为妇女所需,成妇联所求"的工作理念,采取完善制度管理、实施流程再造、创新活动载体等措施,不但打造了多个工作优秀成果和活动品牌,而且塑造了新时期的新妇联组织形象。  相似文献   

18.
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是基层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也是妇女享有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推动农村妇女进村两委不仅需要来自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等组成的正式系统的支持,而且更需要来自家庭、朋友、同事、同学、邻居等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组成的非正式系统的支持。论文主要论述在相同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背景下,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农村妇女进村两委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存的留守妇女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其需求。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留守妇女服务中,可以弥补现有服务的不足,完善留守妇女服务,促进留守妇女服务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共服务的加强对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能扎根社区,配合政府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和社区营造,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目前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如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组织独立性较弱、与居委会职能定位不清晰、社会认知低等问题。应从完善法律机制、加强资金扶持、构建资金获取多元化、丰富人才、明确职能以及提高社会认知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