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不同农地产权情况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的差别,探讨了农地产权中,各个要素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的影响,构建了农地产权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相互关系的逻辑模型,并根据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农地产权与农户水土保持决策逻辑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行政村内转包的权利、抵押权、有无土地租赁、农户对水土流失的感知、不同的地区对农户的水土保持决策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Tobit模型的农户层次农业土地用途变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理解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机制的基础上,利用329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农户层次的土地用途变更的影响因素。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常熟市、如东县和铜山县,分别代表江苏省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研究表明,农户层次的土地用途变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地市场参与、劳动力市场参与、区位条件、农户土地资源禀赋等;土地市场的参与导致了更多的土地用途变更;不同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对于农业土地用途变更有不同影响;而非农收入的提高则会提高农户土地用途变更比重;农户层次的土地用途变更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半访谈式的实际调研获取数据,利用多元对应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从农户的社会经济条件、拥有土地状况等方面,探讨了其与不同类型农业景观变化类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1)农户类型与农业景观格局间变化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不同农户类型对于景观变化的类型作用不同;(2)多元对应分析方法有利于揭示农户与农业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为探索宏观景观格局的优化奠定基础;(3)确定导致高西沟景观变化的主要农户类型,为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农户生计要素结构、可持续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农户生计策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区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多种生计要素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农户调查数据和数理模型,对不同放牧强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及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①放牧强度增强了农户生计资本可持续性,但对生计环境、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可持续性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②中度放牧强度下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最高,生计资本、生计环境、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可持续性较不放牧农户分别增加了37.86%,3.83%,9.92%和30.45%。③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呈现出:中度放牧农户>轻度放牧农户>重度放牧农户>不放牧农户的特征,而农户生计耦合度高于协调度,说明黄土丘陵区放牧农户生计系统间作用强度大,且系统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耦合协同发展态势,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户生计转型升级,提高其生计可持续性。[结论] 适度放牧可增加黄土丘陵区农户生计资本,优化农户生计策略,提高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有利于农户经济增收。  相似文献   

6.
尼泊尔中部山区Melamchi流域农户类型及其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户生计策略变化为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尼泊尔中部山区Melamchi流域4个典型村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策略及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农为主和非农为主型农户生计策略组合较优,生计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生计风险相对较小。不同类型农户在耕作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投入、土地增产性投入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特征。不同类型农户对改善生计的认识及策略不同,其对土地的作用及影响也有所差异。非农生计活动不仅降低了生计脆弱性和生计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和垦殖率,促进了土地所有权改变和土地再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也增加了土地质量退化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针对尼泊尔山区资源环境特点及影响农户生计改善的不利因素,从农户和区域层次分别提出农户生计优化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关系,基于三峡库区1995—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库区情况修正中国不同生态系统当量因子表,对库区不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引入农户不同生计资本的评价体系,构建库区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关系及空间分布规律;再计算各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极度耦合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65.38%,除库尾渝中区和大渡口区,其余区县均为中度及以上耦合;各区县从衰退发展逐步向濒临衰退发展靠近,濒临衰退发展区县向勉强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区县转化。(2)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不同,库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最高达到55.31%。(3)三峡库区各生态系统服务与不同农户生计资本的相关性极强,人力资本对生态系统服务最耦合,农户生计与支持服务耦合协调度最高,库区整体协调发展水平逐年向好。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大,两者相关性极强,耦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导致农户的生计资本分化,影响了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通过构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和心理资本的7维生计资本量化指标体系,以5省1 600份土地转出农户问卷为基础,运用多项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7大生计资本分化特征及其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土地转出后,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在单项生计资本指标和生计资本总指数均存在不同的分化特征;(2)物质资本、社会资本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纯农型生计策略;金融资本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农业兼业型生计策略;自然资本、心理资本越大的农户越倾向选择非农兼业型生计策略;人力资本、生态资本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3)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相对风险比不同。为此,政府应鼓励指导部分农户规模化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相关农户土地流转,加强非农就业农户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理不同阶段农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参与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基于江苏省5县53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阶段农户参与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阶段,显著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2)所有因素中,农户整理内容认知对农户整体参与行为、决策制定参与行为影响分别在5%及1%的水平上显著;农户参与能力认知对农户决策制定参与行为、施工建设参与行为的影响分别在1%及10%的水平上显著;来自外部环境中的政府支持度对农户整体参与行为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农户施工建设参与行为以及后期管护参与行为的影响则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3)农户受教育年数以及家庭年收入均未对任何类型的农户参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建议未来应制定差别化政策激励农户全过程参与,并着重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农户参与能力的提升、参与程序的制定以及参与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对研究区农户进行分类并定量分析了土地属性要素与农户类型,土地属性要素与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农户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类型农户与土地属性要素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土地属性要素角度看,距离只对个别农户产生影响;坡度对种草的农户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而对于种树的农户成为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而坡向则作为一个客观的决定因素。(2)从农户角度看,对于种粮农户,地块到公路的距离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对于打工农户会选择坡度较大的地块种草;传统农户则倾向于选择坡度较大的地块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1.
黄土残塬区不同农户庭院生态经济模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养殖业与种植业是庭院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庭院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种养并重型庭院经济系统是较好的一种模式,其生态经济评价得分值高于养殖为主型与种植为主型.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经营形式为标志,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国家经营为主、集体经营为主和户营为主三个时期,分别包括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工业,建立了各级农机化服务机构,培训了大批农机化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需要”是发展农机化的动力,农机化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经营者要有发展农机化的自主权,农机商品要品种齐全、服务周到,农户经营和技术服务是农机化经营管理的较好形式。也有过不少失误和教训:对农机化在认识上有片面性,“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农机工业布局过于分散重复,农机化管理主要靠行政手段,农机化科研和教育工作中“化”字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3.
以皇甫川流域农户调查为例,探讨了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农户调查因其数据获取直接、时效性强、反映问题全面等特点,可用于农户生产生活受工程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等研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普遍持赞成态度,但一些农户反对禁牧和圈养舍饲。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年龄、家庭人数以及退耕所能带来的收益;影响农户对圈养舍饲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收入;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均纯收入越高,但耕地面积、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越大,人均纯收入反而越少,表现出当地传统农牧业典型的“不可持续性”,并与生态系统的不可持续性交互作用,形成了生态一经济的恶性循环。如何进一步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作用,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论近郊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明羿  陆跃进  周生路 《土壤》2004,36(3):271-275
近郊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变化频繁。本文在阐述我国目前近郊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后果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权能完善、流转行为规范、土地市场公开、法律政策齐全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以统计年鉴数据和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运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所确定的权重对陕西省安塞县及其南、中、北不同区位的商品型生态农业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a余来,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经济系统衰退生态系统平稳过渡阶段,经济系统复苏生态系统高速发展阶段和经济系统快速增长生态系统良性波动阶段。其发展状况由1998—2001年的"中等"等级演变到2002—2009年的"良好"等级,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优异"等级,系统总体趋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该区局部也存在如草畜业资源不足与林草资源闲置等问题,制约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强化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充分调动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根据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完善承包经营,实行农户有条件的长期占有,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土地的有偿使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户的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法,以新疆尉犁县达西村40个典型农户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投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农户生态系统是综合经营性的、既保留有传统农业精华又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系统。由于人工辅助能投入、有机能投入偏低,农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产出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增加人工辅助能投入、提高有机能投入比例能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增加能量产出。初级生产系统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结构比例不协调、能流结构偏差很大,既造成初级生产提供的生物能流失和浪费严重,又使初级生产系统缺乏足够的有机肥源。扩大农户畜禽饲养规模,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优化农户生产结构、协调各亚系统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向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99年8月朱总理为了落实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视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建设,从根治黄土高原的大局出发,强调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面对总理的指示精神,退耕还林还草之后的农业如何发展?在人均0.07~0.13hm2基本农田结构如何调整?农林牧关系如何协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在延安70个农户中进行调查,指出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出效果明显的农业技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农户调查,并根据日喀则市199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农牧业结构及农区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单一;加工体系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饲料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改进畜群结构,增加耗粮型牲畜数量;建立饲料和农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机化程度,兴修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20.
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 ,经济利益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利益实现的关键。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农业产业化正常运转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