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疆察布查尔县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利用集约化系数(K_i)、土地消耗回报系数(K_r)、土地产出效益系数(K_p)和土地污染替代性系数(K_c)4项宏观评价指标,对近5 a研究区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从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利用及其产出效益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着手,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模式去宏观地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益,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察布查尔县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程度较低,虽然土地消耗回报系数较高,但土地生产力未能很好发挥.应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强化肥和农药的科学施用,减轻土壤污染,以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采用特尔菲法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研究辽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能否实现辽源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采用特尔菲法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研究辽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能否实现辽源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评价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期工程,也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在生产能力,以创造更多效益。因此,评价土地生产力及其适宜性程度,成为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而如何将这些指标数量化?又成为土地资源评价的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了当前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调整方向的六项试验研究结果之后,提出了实现陕北丘陵沟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应以粮食的少种高产为“突破口”,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为“生命线”。当用经济效益调动并实现农民主动种植、爱护林草之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土保持将步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的、重大的战略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全国范围内土地的平衡和综合利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大,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土地整理作为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的一项重大举措,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此,以贵州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具体分析了项目区的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农田道路工程设计、农田水利工程等设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条件改变较大,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农业得到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工程更加健全,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减轻水土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钟陆演  艾尧 《计算机与农业》2011,(6):127-129,138
从吐鲁番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现状出发,研究2015年、2020年吐鲁番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土地承载力,为决策部门制定人口、粮食生产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固阳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限制因素法,采用“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研究固阳县自然、社会条件,选取地貌类型、地面坡度、土壤等因子,完成了固阳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摸清了固阳县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生产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格法与ANN的县域喀斯特土地系统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土地资源是一类独特的土地资源,只有统筹规划,合理分区才能保障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择都安典型喀斯特土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统筹区域土地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功能的原理,以2009年相关分析数据构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类共16项评价指标。根据指标性质,运用效用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网格法将都安县土地系统划分为313个网格单元,以ANN的BP模型进行系统功能分区评价,最后将结果反映在图上。结果显示:都安县喀斯特土地系统可分为生态环境恢复区、保护性开发区、生态经济协调区、人文建设区4个功能区域。据此可以保证喀斯特土地利用的合理方向,使都安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最大化并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该分区方法较为科学,反映的结果较为客观,可为其他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活动提供参考,但在指标的选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一个地处亚热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利用水平欠低的省区。在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广西土地资源具有总量丰富,但质量不高,且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等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广西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严重、地力下降及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临朐2019年“8·10”特大暴雨水土保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8月10日6时至12日6时,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淄博、东营、潍坊等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暴雨发生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调查人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暴雨中心典型小流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特大暴雨降雨量为570.6 mm,最大24 h降雨507.6 mm,均超过历史记录;(2)本次暴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灾害,典型小流域水蚀模数达9741 t/km^2,是多年平均值的2.4倍,梯田损毁率达5.96%,河道淤积厚度达10~30 cm,近1/3生产道路完全损毁,引起了严重的重力侵蚀,多处发生滑坡、泥石流;(3)通过对比小流域调查发现,高林草覆盖和重点工程治理分别可削减洪峰模数79%和36%,降低水蚀模数分别达80%和54%;重点治理小流域道路损毁比例减少23.9%,梯田损毁减少40.4%,重力侵蚀减少40%以上。调查摸清了本次特大暴雨径流输沙特征、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成灾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等,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暴雨水土流失调查方法体系,为今后暴雨水土保持调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方略刍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研究成果指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依然是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泾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该坚持水保立县,因地制宜,防治结合,强化管理,坚决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才能为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保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区划及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三级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曹文洪  宁堆虎  秦伟 《中国水土保持》2021,(4):5-8,21,I0001
为科学推进新时期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水利重大科技问题“新时期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研究”。围绕如何确定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有关水土保持率的需求意义、内涵定义、确定方法,以及全国和水土保持一级分区的远期目标值初步成果,以期为正在开展的省级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复核与分解等工作,以及新时期水土保持管理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参比国外有关技术标准,初步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积极可行,成效显著,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山西省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目前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效率,实时全面反映施工期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方法]在大量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工作基础上,根据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监测最新规程,利用高空遥感和无人机影像技术。[结果]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构建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信息库、应用系统层、功能层、基础设施层等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针对6大业务系统分别进行了初步方案设计。[结论]该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合理,可以提高监测精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开展具体信息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1986年确定的清水河试点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暴雨中心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阐述了为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所采取各项生态修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为暴雨中心区小流域的生态修复探索出了良好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和CSLE的陕西省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对陕西省土壤侵蚀的定量评估,探索省域尺度上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制图方法,以期为第四次全国土壤侵蚀普查提供技术支撑.利用陕西省日降雨数据、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DEM、植被覆盖图,选择CSLE模型.在ArcGIS平台上计算研究区2006年土壤侵蚀量,并与水利部标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坡度坡长变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定量化的评价结果能较好的反映气候,土壤及水保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比水利部标准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实际侵蚀.坡度坡长变换后对土壤侵蚀有明显影响.在GIS支持下,通过土壤侵蚀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可高效、客观反映土壤侵蚀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区域治理和有关决策有极其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准确真实的反映土壤侵蚀程度,必须进行坡度坡长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