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呼和浩特地区,散布于模拟草场的细颈线虫卵。显示了对不衣环境条件的强大抵抗力。虫卵从4月初至10月底均可发育,并在4月底、5月初有少量感染性幼虫形成,主要取决于温度与湿度条件的合适与否,赵冬试验表明,细颈线虫虫卵于12-3月不能发育,但能生存;在冬季的羊舍内,细颈线虫可持续发育并形成感染性幼虫,且成为感染新生羊只与其它羊只的重要来源,改进驱虫计划,切断舍内感染途径,是防治细颈线虫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绵羊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情况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100%,0、3、5、10、15、20、25、30、35℃共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17~-2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细颈线虫卵在20℃、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发育周期最短;毛圆科线虫卵在-25~0℃环境中不发育,也不死亡;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00d左右。  相似文献   

3.
对克拉玛依市小拐牧场羊寄生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感染有马氏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毛首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夏伯特线虫、羊仰口线虫、无卵黄腺绦虫、细颈囊尾蚴、羊鼻蝇;外寄生虫主要为疥螨和羊血虱。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山西省牛、羊胃肠道感染主要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感染强度,进而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山西省大同、朔州和忻州3个地区12个县的牛、羊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3个地区12个县中,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达91%,感染强度最高可达3 646.66个(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且多为数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不同地区和不同畜种间差别较大,以大同地区牛、羊感染较重,朔州和忻州次之;羊较牛感染严重。牛的细颈线虫、食道口线虫、古柏线虫、球虫检出率较高;羊的捻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仰口线虫、细颈线虫、球虫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新疆不同地区舍饲条件下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进行季节动态变化调查,采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六师和第十师范围内的4个规模化舍饲羊场羊新鲜粪便1 387份,鉴定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种类,并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氏计数法计算其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剖检病弱羊19只,检查消化道内寄生虫虫体。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4个舍饲羊场中,羊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9. 28%,夏季感染率最低。球虫的总感染率为63. 95%,羔羊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高于成年羊;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3. 91%,主要为成年羊感染。经形态学初步鉴定,检出的羊消化道寄生虫为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球虫和细颈囊尾蚴,其优势虫种为球虫。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常规寄生虫病病原检查技术(粪检技术)对新疆阿勒泰福海县及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121峰双峰驼(幼驼12峰)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主要是线虫(细颈线虫、夏伯特线虫、血矛线虫)和球虫。新疆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1.4%(38/121),细颈线虫、夏伯特线虫、血矛线虫、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9%、5.0%、3.3%和13.2%。幼年驼消化道寄生虫的检出率为66.7%,明显高于成年驼(27.5%)。单虫种感染率为22.3%;2种虫体混合感染率为3.3%,主要为细颈线虫和球虫混合感染、细颈线虫和夏伯特线虫混合感染;3种虫体混合感染率为1.6%,为细颈线虫、球虫及夏伯特线虫混合感染。新疆阿勒泰福海县的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高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细颈线虫感染强度最高。说明双峰驼感染消化道寄生虫较为普遍,应采取合理的饲养方式,有效驱虫,保障驼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同德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当地家畜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4月对同德县秀麻乡、河北乡的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家畜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剖检羊10只,寄生虫感染率为100%.结果表明:该地区羊混合感染多种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寄生虫有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囊尾蚴、棘球蚴、绵羊虱蝇.  相似文献   

8.
感染瑞士细颈线虫的试验犊牛,用硫苯咪唑一次治疗,剂量为5毫克/公斤。硫苯咪唑对成熟的线虫有97.4%的驱虫效果。投药12小时后能找到的虫卵已大为减少,并且常是不正常的裂球,治疗后39小时虫卵更少,72小时或以后已找不到虫卵。投药后12小时及以后从粪中采集到的虫卵进行培养,几乎没有发育到幼虫期的。  相似文献   

9.
寄生在羊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很多,各种消化道线虫往往混合感染对羊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每年春、夏、秋季造成羊死亡的原因之一。笔者于2006年2月至5月期间,为了摸清巴音布鲁克黑头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种类及感染率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经常规寄生虫病病原学(粪便)检查,发现羊体内有夏伯特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钝刺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等。其感染率可达100%,感染强度较高,如钝刺细颈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平均EPG均为100个/1g,夏伯特线虫和马歇尔线虫平均EPG都为67个/1g,消化道线虫混合感染情况严重,最多达6种,最少也有3种。此次调查结果对巴音布鲁克草原牧民们的驱虫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水平,使黑头羊的生产管理及育肥得到保障,挽回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菏泽市部分散养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菏泽市散养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3家济宁青山羊散养户的32份新鲜粪便,用离心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以及显微镜测微尺测定法进行虫卵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0种虫卵,初步诊断为前后盘吸虫卵、歧腔吸虫卵、毛圆线虫卵、夏伯特线虫卵、食道口线虫卵、马歇尔线虫卵、捻转血矛线虫卵、细颈线虫卵、奥斯特线虫卵和艾美耳球虫卵囊;散养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00%,其中以线虫和球虫感染为主,并且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结果表明,菏泽市散养济宁青山羊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提示散养户应积极做好济宁青山羊肠道寄生虫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11.
芬苯哒唑是近年来国际最新最优的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动物用抗蠕虫药物。对马、牛、羊、猪、犬、猫、禽、鹿、食肉猛禽等动物胃肠道多数线虫的成虫、幼虫、虫卵和吸虫成虫、幼虫,以及线虫等均有很强的驱杀作用。临床应用证明,芬苯哒唑对如下蠕虫具有强大杀灭作用:①牛、羊的血矛线虫、奥斯特他线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物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的成虫及幼虫;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②马的副蛔虫、尖尾线虫的成虫和幼虫、胎生普氏线虫、普通圆形线虫、无齿圆线虫、小型圆形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制定玉树县国营牧场有效的牦牛、藏羊消化系统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方法 对玉树县国营牧场牦牛、藏羊驱虫前后进行粪检和剖检,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粪检和剖检显示该地区牦牛、藏羊消化系统感染的寄生虫主要为莫尼茨绦虫、前后盘吸虫、球虫、双士吸虫、毛圆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细颈囊尾蚴、毛首线虫、夏伯特线虫等,并且多数为几种混合感染;驱虫后感染率逐渐下降;牦牛、藏羊EPG驱虫前后差异显著(P<0.05),并且驱虫后多数牦牛、藏羊EPG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藏羊驱虫前后剖解虫体数差异显著(P<0.05),藏羊驱虫后多数虫体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该地牦牛、藏羊每年4月和10月春秋驱虫效果较好,但应轮换用药,减少抗药性虫株.  相似文献   

13.
高寒牧区牛羊胃肠道线虫病调查与防治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调查甘南高原牧区春乏期间,牛、羊不明原因死亡严重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技术方案。方法全州分为三大区域,93 330头(只)牛、羊分为3组,随机抽样,通过流行历史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粪便检查和剖检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粪便漂浮法检查出大量虫卵,带虫现象极为普遍,经诊断后,确诊为胃肠道线虫病。其中,寄生在牛胃肠道内的线虫有仰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古柏线虫等;寄生在羊胃肠道内的线虫有奥斯特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类圆线虫等,一般为混合感染。结论高寒牧区牛、羊胃肠道线虫病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蛋白对羊捻转血矛线虫成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羊经丙硫咪唑驱虫后隔离饲养,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当第26天从粪便中查出捻转血矛线虫虫卵后,由颈静脉、肌肉注射及经口灌服苏云金芽胞杆菌(B.t)伴胞晶体蛋白,每日1次,连续3次。以后隔日从羊直肠内采粪,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并计算EPG(每克粪便中虫卵数)。静注和肌注晶体蛋白后的羊,分别于注射后1周、2周、4周扑杀,口服和对照组羊4周后扑杀,从皱胃和小肠内查虫。结果表明,经静注(晶体蛋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祁连地区牦牛自然感染的主要消化道线虫对伊维菌素的抗药性,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选取60头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试验牦牛,随机分为4组,1-3组分别按0.1 mg/kg、0.2 mg/kg、0.3mg/kg.b w剂量口服伊维菌素片剂,4组为阳性对照组。在给药前1 d、给药后7 d和14 d,检查统计给药后虫卵减少率,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表明:给药后7 d和14 d, 0.1 mg/kg剂量组对奥斯特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8.1%,对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均为100%;0.2 mg/kg剂量组及0.3 mg/kg剂量组对奥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均为100%。试验证明祁连地区牦牛主要消化道线虫对伊维菌素尚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2018年在青海省海晏县进行牦牛、藏羊胃肠道线虫成虫和组织期幼虫的区系调查,调查结果:藏羊感染寄生虫10种,其中优势虫种分别为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大型肺线虫、毛尾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0%、100%、83.33%、75.00%、66.66%,感染强度分别为792.33(69~1 325)、1 295.83(86~2 893)、80.92(0~284)、75(0~96)、66.6(0~188),单体荷虫数3 502;牦牛感染寄生虫7种,其中优势虫种分别为细颈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66.67%,感染强度分别为779.17(0~1 560)、253.17(0~400)、26.67(0~86),单体荷虫数1 654。并且将成虫和幼虫的虫种与感染强度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牦牛、藏羊胃肠道线虫病感染情况,为这一地区今后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了双管鲍杰线虫(Bourgelatia diducta Railliet,Henry andBauche,1919)的虫卵和幼虫。虫卵在培养液中孵化后,经第一、第二期幼虫,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性。说明双管鲍杰线虫的早期发育史,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同科其他线虫的早期发育史,有着相似的发育规律。 本实验在显微镜下,全面地观察了双管鲍杰线虫从虫卵至第三期幼虫在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同时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期虫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还用人工培养的第三期幼虫经口作动物感染试验。感染后39~42天,幼虫在猪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从而证实了双管鲍杰线虫的发育型为直接发育型。  相似文献   

18.
对分离、培养的毛圆线虫三期幼虫,用0.08%次氯酸钠37℃脱鞘30分钟,幼虫脱鞘率可达95%以上。采用慢速致冷法冷冻后三期幼虫的存活率平均为63.3%,最高可达67%。当加入6%兔血清作为冷冻保护剂时,三期幼虫的存活性不受损害。用正常三期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天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回收率为1.9%。冷冻保藏后的三期幼虫感染后虫卵出现较晚,成虫回收率为0.64%。尽管冷冻保存后的三期幼虫能感染试验动物,但其在体内的发育受阻,排卵推迟,并且每克粪便中虫卵含量低于正常三期幼虫感染后的粪便虫卵数。  相似文献   

19.
捻转血矛线虫纯净3期幼虫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自然感染羊体内获得捻转血矛线虫雌虫后,收集其子宫中的虫卵进行培养,再将纯净的第3期幼虫感染保种山羊,于虫卵排出高峰期大量收集粪便,进行幼虫培养,可获得大量纯净的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线虫病是对绵羊危害较严重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为了摸清伊犁地区哈萨克羊胃肠道线虫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笔者采用硫酸镁饱和液漂浮法和尼龙筛兜淘洗法对本地区内哈萨克羊进行了初步抽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哈萨克羊胃肠道线虫感染率为100%,所获寄生虫8种,即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夏伯特线虫、毛首线虫和类圆线虫,并多数羊只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