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疏伐方法对杉木人工林结构,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旨在探讨疏伐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理。按相对直径将林分划分为3个生长阶层,分析林分的结构,生长速率及竞争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疏伐方法改变了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的生长和竞争。机械疏伐林分结果最合理,断面积生长速率和生长量最高竞争最小。  相似文献   

2.
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对于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孟滦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与探讨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密度明显降低,林分内林木之间的竞争变小,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林分中、小径阶树木较多。疏伐后,直径分布曲线稍偏右,且趋于正态分布,林分中、大径阶树木较多。  相似文献   

3.
现有林分密度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选择了1952年斯珀尔提出的评价林分密度的四个标准,对国内外现有的十二种密度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林分密度指数(SDI)、相对密度(RD)、树冠竞争因子(CCF)、树木面积比和点密度既能反映树冠平均生长,又与林分疏伐直接相关,并为描述林分最大密度,预测死亡率,以及林分疏伐时最佳林分密度的确定等提供了方便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最优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以径阶株数作为状态变量,通过模拟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动态变化,采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对林分密度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为研究实例的林分,当主伐年龄40a,疏伐起始年龄18a,疏伐间隔期4~5a,疏伐次数2~3次,按株数疏伐率分别为31.9%,6.9%和13.8%时,采用下层疏伐时总材积收获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162株19~34年生油松生物量标准木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油松林木的叶量与胸高断面积间存在紧密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反映林木空间利用效率和生长活力的指标(即干材积生长量与胸高断面积之比),并运用它对油松人工林定位疏伐试区资料进行单木与林分水平的结构分析,进而提出油松人工林疏伐后理想的结构及形成这种结构的合理疏伐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滇中宜良禄丰村林场,以0、25.8%、31.5%和27.7%的株数疏伐强度对密度为7311、4933、6733株/hm2和4211株/hm2的4块30 m×30 m林龄25年生塘状直播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首次疏伐。疏伐后1.0a和5.3a时,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密度、活立木生长量和枯立木数量。结果表明,疏伐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其中:1)疏伐1.0 a和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密度降低至6744、3604、4579、2989株/hm2和3856、3000、4278、2611株/hm2;2)疏伐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从疏伐前7.7、6.2、8.1、8.9 cm和6.4、5.7、8.5、8.5 m,提高至9.6、9.6、10.3、11.0 cm和9.2、9.5、10.5、12.1 m;3)对照样地的蓄积量比疏伐后的增加13.6%,而疏伐样地2-4则分别增加156.8%、49.5%和37.5%,均高于对照。对照林分的枯立木高达55.0%,疏伐林分的为8.0%-19.6%,揭示了此类林分的实际疏伐强度还可以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3种不同抚育措施(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对杉木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抚育措施均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稳定性,提高林下植被盖度,丰富林下植被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中以割灌+疏伐抚育所起的生态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在牡丹江地区所调查的16块固定标准地和16块临时标准地的材料以及树干解析数据资料,基于Korf-A型理论生长方程,从林分密度理论和动态林分生长与收获等角度对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参数化的方法将立地密度因子引入Korf-A型方程,建立了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渐近参数主要受立地条件影响,而曲线形状参数和生长速率参数则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均有关。以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核心的全林分模型系统,由满足相容性原则的6个模型所组成:①立地指数曲线;②林分最大密度线;③林分密度(SDI)动态预估模型;④树高曲线动态预估模型;⑤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⑥Schumacher式林分收获模型。采用该模型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立地条件(SI及N0)下的林分平均胸径(DBH),平均树高(H),每公顷株数(N),林分断面积(G)和林分蓄积量(M)的生长过程。所建立的林分密度动态模型,预估模型及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可以从单木和林分两个决策水平上模拟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动态发育过程,为进一步建立林分经营模型及合理经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清远市11年生3个不同密度(2 100、3 100、4 100株·hm-2)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每个密度设置6个固定标准样地(20 m×20 m),选取大小比数、角尺度、直径结构、树高结构以及树冠结构5个参数探究林分结构特征,选取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和林木单株材积等指标探究林分生长特征,通过方差分析探讨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生长指数受林分密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4 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显著低于其他2种密度林分,3 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蓄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林分。2)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在较高的林分密度下,小径级的林木较多,其分布曲线呈现为截尾正态分布。3)3 100株·hm-2的平均冠幅显著大于其他2种林分,4 100株·hm-2的平均树冠表面积以及树冠体积显著小于其他2种林分,3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林分生长与影响因子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林分生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次生杂木林为例,构建了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 样性-林分生长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三大硬阔(水曲柳、黄波萝和胡桃楸)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立地 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541,直接路径系数为0.597;其次为林分结构,总影响系数为0.402,直接路径系数为0.451; 树木多样性对三大硬阔蓄积量存在负影响,直接路径系数为-0.190,无间接影响。对全林分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 素是林分结构,总影响系数为0.776,直接路径系数是0.720;其次为立地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394,直接路径系数 为0.153;树木多样性、三大硬阔蓄积量对全林分蓄积量的总影响系数和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111、0.060 和 -0.011、0。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三大硬阔蓄积量有正影响,但其对树木多样性的正影响,可间接负影响到三大 硬阔蓄积量。立地条件对全林分生长有正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是通过改善林分结构与树木多样性而间接形成 的。林分结构对全林分生长有正影响,树木多样性对三大硬阔蓄积量有负影响,这种负影响对全林分生长的间接 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尝试利用生长过程表分析间伐对林分生长与收获的影响,探究抚育间伐后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为森林抚育经营和碳汇造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索一条积极的思路。研究选取有5个间伐试验区组设计基础的陕北桥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结合生长过程表,通过生物学模型链接,初步构建了综合林分生长、生物量和碳储量预估模型的人工林抚育间伐方案评估体系。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并显著降低林分的枯损率,抚育间伐的影响效果在间伐后5~12 a比前4 a更为显著。在间伐后5~12 a间,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初级生产力恢复到相似水平。抚育间伐后,林分碳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间伐后林分密度的下降,对于单木和林分碳储量的影响并不相同。间伐林分的单木碳储量会明显高于未间伐林分,而间伐林分的乔木层碳储量在12 a后仍低于未间伐林分。分别以蓄积、经济材和碳固存为目标,得到的最佳经营方案都不同。通过各方案收益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最优方案以满足林分经营的多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混交林择伐技术对实现林分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本文对择伐后的落叶松云冷杉林林分直径结构和生长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科学进行择伐活动和合理调整林木径级株数结构提供参考。方法以落叶松云冷杉近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样地(0%)和轻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样地各4块,利用伐后5~11年的观测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强度择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林分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中度、强度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明显增大,表明择伐为林分中保留木创造养分空间,加速了林分胸径和蓄积的生长进程。伐后5~11年,对照样地和中度择伐样地Weibull分布曲线呈右偏,样地内中小径材居多,且中度择伐样地径级分布宽广;轻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呈左偏分布,林分内中大径材较多。对照样地Weibull分布的c值变化不大,择伐样地c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说明择伐去除劣势木,增加林分空间,林分结构得到优化。一定强度的择伐还能降低林分中林木的枯损率,而高强度择伐会增加林木风倒的风险。结论从可持续经营角度看,可根据不同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择伐策略。中度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林的林木生长速率明显增大,林分中林木径级较完整,林分结构稳定,林木枯损率减少,有利于林分生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包含林分密度指标、年龄和立地质量指标的Richards型和Schumacher型的生长模型作为杉木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经江西省14个未间伐林分和36个间伐林分数据的拟合,表明Richards型优于Schumacher型,杉木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可用统一的断面积预估方程.结合实例指出在采用Richards型方程时,应注意地位指数方程中参数的变化对预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过程,建立相容的断面积和蓄积模型,通过引入间伐林分与未间伐林分的哑变量,分别建立林分断面积、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然后从相容的角度出发,建立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并与不含哑变量的传统生长模型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进行比较。经检验,传统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中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都在92%以上,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高达0.921 5,决定系数高达0.900 1,对油松林分蓄积量的预测精度达到了0.928 3,决定系数高达0.912 3,而引入哑变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中,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确定系数稍高,均在93%以上,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高达0.939 8,决定系数达到了0.927 9,对油松林分蓄积量的预测精度在0.930 0以上,决定系数达0.932 8。这说明引入哑变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而且所建模型比较合理,形式相对简单,便于应用,不仅使得林分水平上的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的预测结果具有相容性,同时还考虑了间伐措施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整体化研究的目的,为林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比较不同间伐强度对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林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黄山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信阳市商城县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前后的林分内各设置4块20 m×30 m的固定样地并对其进行样地调查,蓄积强度分别为16.5%、30.4%和48.8%。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用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间伐直接改变了林分树种混交度,其中,重度间伐影响最大,而弱度间伐影响最小;重度间伐使林分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介于随机分布与均匀分布之间,而其他间伐强度没有改变林木的水平空间分布状态;间伐对林分中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影响较小,间伐后的林分仍处于中庸状态;弱度、中度和重度间伐分别使林分的现实林分状态值(ω)提升了3.5%、21.3%和6.7%,其中中度间伐的林分的ω由0.394增加到0.478,其林分状态由较差变为一般,林分稳定性明显增强;弱度、重度间伐的林分的ω提升幅度较小,林分状态仍处于一般状态。中度间伐改善了林分空间结构和林分稳定性,为最适宜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6.
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盾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势高(Ho)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以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优化密度等模型.形成了以立地质量评价为起点的生长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密度控制、林分结构和生长收获的动态预测、疏伐效益分析.疏伐带来的非生长性增长等问题.模型系统经验验.可在相应研究区域内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有利于人工水源涵养林碳汇功能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发挥的最佳间伐强度,为黄浦江水源涵养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杜英林和香樟×重阳木混交林2种人工水源涵养林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处理,对其恢复4 a后的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间伐4 a后,各间伐强度样地的乔木层地上部分及其根系碳储量均未超过对照样地;2)对于林下层碳储量而言,无论地上部分还是根系,杜英林和香樟×重阳木混交林均在中等强度间伐样地中最大,且大于对照样地;3)各间伐处理均显著地增加了杜英林和香樟×重阳木混交林的凋落物碳储量及其在植物碳储量中所占的比例;4)间伐处理显著地改变了2种林分的土壤碳储量的垂直分布,相较于对照样地中土壤碳储量随深度分布较为均匀,间伐样地中土壤碳储量更为集中于土壤表层,且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经过4 a的短期恢复,47%和24%的间伐强度可能分别最有利于杜英林和香樟×重阳木混交林的碳汇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协同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伐强度对云冷杉天然林主要针叶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冷杉天然速生丰产林的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照、20%、30%、40%)对全林及不同林层的主要针叶树种(红松、云杉、冷杉)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林分生长,全林及各林层的断面积生长率和蓄积生长率均大于对照,全林及第Ⅰ、Ⅱ林层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采伐强度的增加先增后减,第Ⅲ林层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样地中,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第Ⅲ林层、第Ⅱ林层、全林、第Ⅰ林层。在伐后6、9 a,不同采伐强度的全林和第Ⅰ、Ⅱ林层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之间的差异性显著,而第Ⅲ林层的差异性不显著。采伐过的样地各林层生长率均大于对照样地同林层的生长率,其中采伐强度为30%的样地的第Ⅱ、Ⅲ林层的生长率与对照样地差异性显著。故采伐强度为30%的森林经营措施更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的伐后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