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别于1992和1993年3~10月在浙江临安研究了金腰燕的营巢习性及生态因子对其活动的影响。观察109巢的结构、分布、基底和巢出入口朝向,测量了巢的大小和繁殖状况。气温,光照对金腰燕醒觉和出飞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影响。平均醒觉照度为45.60lx,出飞照度为74.27lx。醒觉时间与醒觉照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出飞时间与照度无线性回归关系。阴天醒觉和出飞时间均较晴天迟,醒觉照度和出飞照度也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9日-2005年5月22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南麂岛综合育苗场进行实地测量以及试验,通过用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共5种颜色的光,并且以100lx、200lx、300lx、400lx、500lx共5档照度作为刺激源,同时还用7种颜色的网片(黑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青绿色、红色)作为刺激源,把实验水池按照离光源的不同距离共分为4个区域,观测大黄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大黄鱼对于不同颜色网片的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鱼穿过蓝色网片、绿色网片的比例分别为64.97%、52.68%,比其它颜色网片的比例高。在对各颜色光及不同光源照度的反应实验中,5种颜色对大黄鱼的分布无显著性(P〉0.05)影响,4个区域对大黄鱼的分布有极显著性(P〈0.01)影响。大黄鱼趋于照度较高区域(0.5~500lx)比趋于照度较低区域(0~0.5l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在照度较高的区域内,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19日-2005年5月22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南麂岛综合育苗场进行实地测量以及试验,通过用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共5种颜色的光,并且以100lx、200lx、300lx、400lx、500lx共5档照度作为刺激源,同时还用7种颜色的网片(黑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青绿色、红色)作为刺激源,把实验水池按照离光源的不同距离共分为4个区域,观测大黄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大黄鱼对于不同颜色网片的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鱼穿过蓝色网片、绿色网片的比例分别为64.97%、52.68%,比其它颜色网片的比例高。在对各颜色光及不同光源照度的反应实验中,5种颜色对大黄鱼的分布无显著性(P〉0.05)影响,4个区域对大黄鱼的分布有极显著性(P〈0.01)影响。大黄鱼趋于照度较高区域(0.5~500lx)比趋于照度较低区域(0~0.5l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在照度较高的区域内,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  相似文献   

5.
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不同光照周期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不同光源、不同照度和光周期 ,观察了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其生长受光照周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史氏鲟稚鱼在照度 10 0lx~ 110 0lx之间的趋光率为 4 9.5 5 % ,无显著的趋光性 ;当亮区照度在 130 0 0lx以上 ,稚鱼 10 0 %避光。 (2 )稚鱼在全黑 (0lx)、全光照 (72 0lx)和自然光周期 (0~ 5 80lx)的试验条件下饲养 35d后 ,其生长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各试验组的总摄食量也未有显著性差异。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普遍变浅 ,呈灰白色 ;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 ,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结果还显示 ,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 ,全黑和自然光周期试验组的全长生长快于体重的生长 (b <3) ,而全光照组的全长生长慢于体重生长 (b >3)。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道路是夜间散步、交流和观赏风景的重要活动空间,其夜景照明不容忽视。为了解游人对城市公园道路夜景照明的感知偏好,本文基于DIALux软件,根据公园道路实地调查,模拟创建了不同光环境特征下的3种不同类型的公园道路(包括2lx、7lx、20lx 3种照度、冷暖光色以及照度在道路上分布均匀和不均匀2种照明环境,道路类型包括直路,弯路及临水道路),通过线上问卷进行了游人对不同光环境特征的不同类型公园道路的感知偏好评价。感知偏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视觉、心理、情绪3个方面6个指标。结果显示:照度高的场景会给游人带来更好的体验,更符合游人感知偏好的需求;游人在冷光环境中会比在暖光环境中有更高的清晰度和安全度,但在舒适度、愉悦度、平静度和放松度方面,暖光会有更好的体验;光线是否均匀对游人感知偏好影响不大;相同光环境下,不同类型道路的感知偏好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即临水道路>直路>弯路;道路类型、照度与光色是影响游人夜间道路光环境感知偏好评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幼年鄞红葡萄对短期弱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弱光胁迫对葡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一年生葡萄鄞红盆栽苗为材料,分别以弱光(20 000 lx、16 000 lx、12 000 lx和8 000 lx)和正常光照25 000 lx(对照)处理后,测定其根系和叶片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20 000 lx和16 000 lx光照度处理30 d的葡萄根系和叶的各种生长指标与25 000 lx(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且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保护酶(CAT、POD、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弱光处理当天(P0.05);8 000 lx光照度处理30 d的葡萄根系和叶的各种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除叶片丙二醛含量外,其他各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弱光处理当天;在12 000 lx光照度下葡萄根系和叶中各种生长指标和叶中生理生化指标均介于16 000 lx和8 000 lx处理之间。综合各指标变化情况,葡萄鄞红在光照度16 000 lx以上能正常生长,在较低光照度(≤8 000 lx)条件下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平光梯度法研究了5组不同生长阶段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的行为,并以Ⅰ组吉富罗非鱼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波长范围单色光下的行为.结果表明:5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均表现出正趋光性;在250 ~2 000 lx照度下,近光区吉富罗非鱼趋光率随光源照度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1 000 lx照度下吉富罗非鱼趋光率达到峰值,吉富罗非鱼的白光适宜照度为1 000~1 500 lx;1 000 lx照度下5组吉富罗非鱼在近光区的趋光率峰值大小顺序是: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吉富罗非鱼趋光率峰值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不同色光下Ⅰ组吉富罗非鱼近光区趋光率差异显著(P<0.05),蓝光下的趋光率高于红光、黄光、绿光.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了侧采光光导管的采光性能,测得白天的室内外照度。实验选择在冬季晴朗的天气进行,测得室外照度最大值为52900 lx,出现在12:05,最小值为396 lx,出现在16:50。室内70 cm高度处的平均照度最大值为129 lx,出现在13:35,最小值为0.47 lx,出现在16:50。采光系数为0.23%。实验表明光导管可以作为白天建筑物内的自然采光或辅助照明,并能取得良好的照明效果,是太阳能光利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集鱼灯的合理配置是光诱渔业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根据"岱远渔807"光诱渔船的集鱼灯布置参数,对该船的水中照度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渔船集鱼灯总功率为130 k W时,10 lx的等照度曲线水平方向最远为55 m,水深方向不超过25 m,0.1 lx的等照度曲线水平方向最远为190 m,最深可至40 m水深;当总功率减为65 k W时,等照度曲线所在水层仅减少5 m左右;以0.01 lx为诱集鱿鱼的最低照度,增加一倍的集鱼灯功率,照度在水平方向上约能增加18.6%的有效诱集距离。研究表明,从集鱼灯的配置情况来看,"岱远渔807"渔船目前的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如能将灯高增大0.5 m,照度则可增加4.1%的有效水体体积,茎柔鱼较为活跃的照度范围为0.2~1.0 lx。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42 d繁殖模式的哺乳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设置白、红、黄、绿、蓝、紫6种光色和60 lx、80 lx、100 lx 3种光照度之间交叉组合对母兔进行诱导发情。结果表明,在红光组母兔受胎率(52.0%)和泌乳力(21日龄窝质量3.69 kg)均显著大于紫光组的母兔受胎率(16.7%)和泌乳力(21日龄窝质量3.36 kg),黄光组母兔产活仔数(11.85个)和初生窝质量(0.75 kg)显著高于紫光组产活仔数(7.7个)和初生窝质量(0.55 kg)。60 lx光照度下,母兔在包括受胎率、产活仔数、初生窝质量、仔兔平均日增质量、泌乳力上均表现较好性能,其中60lx组受胎率(38.8%)和仔兔平均日增质量(25.70g)上显著高于80 lx组的受胎率(24.5%)和仔兔平均日增质量(24.8 g)。表明哺乳母兔在波长较长的红黄色光和较低的60 lx的光照度下最适宜繁殖。光色和光照度对母乳母兔繁殖性能无显著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杨甫  王凤鹤  徐希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11-10713
[目的]综合评价明亮熊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3蜂种对温室草莓的授粉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蜜蜂为大棚草莓授粉。[方法]采用2m×2m样方观测3种授粉蜂的行为,测定其出巢温度、日活动时间、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授粉效果等,并对3种授粉蜂的授粉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整个花期3种蜂均十分活跃,明亮熊蜂较快适应环境,意大利蜜蜂阴天不访花;活动起点温度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的低于意大利蜜蜂;日活动时间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较长;花粉移出率明亮熊蜂比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高,但访花频率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和明亮熊蜂的高;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明亮熊蜂与中华蜜蜂授粉后的草莓平均单产、平均畸形果率差异不显著,而与意大利蜜蜂的差异极显著;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成本基本相同,显著比明亮熊蜂成本低。[结论]中华蜜蜂为冬季及早春温度较低状态下大棚草莓授粉最佳。  相似文献   

13.
王康英  谢文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95-16396,16400
[目的]剖析红豆草水分生理特性,为红豆草的开发利用和耐旱特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甘肃省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典型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红豆草营养枝(茎、叶、花)水势的日变化以及其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了含水率在各个时间段的变化情况,水势日变化与温度、湿度、光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试验表明,红豆草营养枝水势与温度和光照呈负相关,而与湿度呈正相关。当温度为最低值18℃时,水势出现最高值-0.193 3 MPa,最低温出现在早晚;温度为最高值30℃时,则水势出现最低值-0.650 0 MPa,一般高温出现在一天中的14:00~16:00这段时间。当光照出现最低值8.8 lx时,水势出现最高值-0.193 33 MPa;当光照出现最高值105 448 lx时,水势出现最低值-0.650 0 MPa。当湿度出现最低值45%RH时,水势也出现最低值-0.650 0 MPa;当湿度出现最高值61%RH时,水势也出现最高值-0.173 33 MPa。一天中含水率高值出现在早上8:00、中午12:00、晚上20:00,低值出现在16:00~18:00,为74.37%~74.59%。[结论]红豆草营养枝水势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测量显示,大鵟巢穴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外径(94.7+4.2) cm;巢高度(46.1±2.7) cm;内径(24.8±1.5)cm;巢深(14.0±+0.9)cm.生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的巢集中分布在湖岸或水塘附近的悬崖,营巢点坡度为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隐蔽度高于20%;草本密度大于5株/m2;植被均高大于30cm;巢距悬崖上部距离2-5m;距水源l00m以内;距居民点距离大于lkm;距草原道路的距离大于0.5km;而对于物种丰富度没有特殊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隐蔽性因子(主要包括巢址区域的植物特征和地形特征)、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各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植被盖度、距居民点距离、巢的高度和距草原道路距离.  相似文献   

15.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寻求评价景观生态风险的最优尺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计算空间因子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最优研究尺度为粒度70 m、幅度11 km;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较高以上风险区面积大幅缩减,生态风险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不断减弱,高值聚集区逐渐减少;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与坡度对景观生态风险驱动效应最强,各因子交互探测时可显著提高解释能力。研究区各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显著,需加强对草地、水域景观整体性的维护,进一步加强新安江流域城市生态稳定性,同时应考虑地区用地结构及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秋季休眠的二球悬铃木枝条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接种于MS培养基上。结果表明:MS+6-BA0.5mg/L+IBA0.25mg/L(附加0.6%琼脂+3%蔗糖)最有利于诱导出不定芽,丛生芽诱导期培养温度为28±1℃。MS+IBA0.25mg/L+NAA0.1mg/L(各附加0.6%琼脂+2.7%蔗糖)诱导生根效果相对较好。不定根诱导期培养温度为26±1℃;光照度500~1000lx,光照时间6h/d。  相似文献   

17.
探赜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潮文化底蕴与文本旨归表明:这场融贯东、西方文明传统中经典智慧与道德品性的文化复兴运动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超灵"本体论是其思想坐标系原点;人性本善观、自然本美观、和谐世界观则是其生态哲学思想的三条轴线——包含醒世、新民的理想主义归趣,即通过恢复精神信仰、正心修身、关爱自然、重建世界和谐来克服当时美国物质主义流弊,来端正民族、时代思想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了黑暗、1 000 lx、2 000 lx和3 000 lx等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外植体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槲蕨外植体的PPO、POD和总酚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培养时间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槲蕨外植体的PPO和POD活性也同时增加,其中光照强度1 000 lx处理的PPO和POD的活性均低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光照对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影响并不直接,但1 000 lx处理下的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积累较少,说明1 000 lx是槲蕨的组织培养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22个不同番茄品种为材料,在温度8℃/5℃(昼/夜)、光照强度4000lx处理5d后,以温度25℃/15℃(昼/夜)为对照进行抗冷性鉴定。分析探讨了番茄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V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CAT)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筛选出了抗冷性较强的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