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旱育解决了水育秧过程中出现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具有省水、省种、省肥、省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15%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插秧是采用新一代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既有浅栽、宽行、定苗的特点,又具有育秧方便、简单、省种、省工、节水的效能,是一项节本增效、具有较大推广前景的农业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  相似文献   

11.
我是村农技员,在本地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有4~5年了.这项技术虽然具有省水省工等优点,但秧苗病害却十分令人头痛,主要是立枯病和黄白化病,恶苗病也比水育秧时严重得多,而且立枯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俗话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秧苗育不好,就要影响一季庄稼.因此,大家对如何防治旱育秧病害,培育壮秧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合理密植技术既是一项新的、重大的栽培技术,也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秧田,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水稻旱育秧是利用干旱苗床控制水分的供给,利用水分的胁迫作用,促进和提高水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及秧苗的返青速度。这是水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技术作为简便易行的农业新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水、省肥、省种、秧苗健壮、增产增收等优点,在资中已经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在该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广大水稻种植户和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使该技术越来越完善.地膜平铺技术就是我地农技推广人员和水稻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的一项水稻旱育秧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一、栽培方法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在近年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早育稀植技术是相对于水育密植技术而言的一项全新的水稻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也是对水稻传统旱育技术的部分创新。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省种、省水、省肥、省秧田、省工、节本、增产和增收"的特点,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水稻单产持续增长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永胜连年干旱,人畜饮水困难,发展农业用水就更紧缺了,推广好这项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然而永胜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普及中,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至今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未能解决,有的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该项技术到位率的提高及其功效的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17.
会东县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秧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用人工均匀地将秧苗抛撒到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水稻抛秧改变了拔秧、插秧的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本田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会东县于1996年试验成功后,在本县冬水田较多的嘎吉、柏岩、洛佐等乡进行推广,到2007年,全县水稻抛秧推广面积已达到1000hm^2。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抛秧技术是将秧苗带土借重力抛撒移栽的一项种植新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大改革。近几年来,这项新技术在推广实践中已见成效,并稳步发展,对水稻高产稳产起了重大作用。一、抛秧好处1.省秧田、省劳力。抛秧秧田与大田之比为1:45~50,二段秧大苗秧田与大田之比为1:5~6,每亩大田可节省秧田0.15亩左右;每人每天可抛栽5亩左右,  相似文献   

19.
旱育秧具有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广等特点,还可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降低生产成本。结合生产实际,阐述姚安县光禄镇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简塑钵育秧技术是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技术的应用省工、省力、省种、省秧田、增产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发展应用前景,有一定的科技潜力和推广前景。水稻简塑钵育秧技术是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近几年来在我州推广的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省秧田,增产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扩大此项技术的推广,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育秧技术1、1钵盘准备:采用561孔或434孔塑料秧盘,一般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