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建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原则以及用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等。  相似文献   

3.
浅议保护性耕作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机理、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论述,以供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阐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机具选择及农艺要求,并分析了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旨在为北方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工程提供科学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北方正在大力发展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机械以及耕作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凌源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践,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作用、效果,以及今后推广这项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是农作物现代一体化的新型耕作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结合地区土壤的自然条件较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宣传、政策引导可得到大面积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冷凉风沙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冷凉风沙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针对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试验研究了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提高产量、防治风沙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北方冷凉风沙区实行免耕留茬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耕作层贮水量比传统对照高 5 0 %~ 6 7% ,达到 76 80m3 ·hm-2 ,满足春小麦 30 0 0kg·hm-2 产量的水分需求。机械化免耕留茬保护性耕作抗风蚀能力比传统对照高 33 1%~ 4 8 3%。每hm2 增效达 112 0元左右。实践证明 :实行“机械化收获留高茬→休闲→播前喷施除草剂或浅松机械除草→免耕施肥播种→机收”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适合北方冷凉风沙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内容,实施该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农艺要求和机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朝阳县几年来进行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高留茬灭茬”技术模式是朝阳及秸秆综合利用地区较理想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朝阳县几年来进行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高留茬灭茬”技术模式是朝阳及秸秆综合利用地区较理想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四次耕作制度革命,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必然升华,更是历经一系列曲折成功之后的理性回归。实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科技创新正从以生物创新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玉米机械化保护性技术的推广,不但能够给农民使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具有现实效果的实用技术,而且正起到引领农业和农机技术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大意义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针对旱区缺雨少水,土地贫瘠、大量蒸发、产量低却不稳、严重水土流失等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出现的一种用于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新型耕作模式。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21世纪,加强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时代意义。而本文则结合实际,对如何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突然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具是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项目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7-7798
就我国水田主要种植模式、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的现有基础和必要性作简要综述,介绍我国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238-238
<正>2013年秋季我中心对全市各县(市)区,保护性耕作情况展开调研,走访了农机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对保护性耕作在我市的开展情况有了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为在我市全面完成保护性耕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情况国家从1991年开始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在中国农大成立"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在全国建立几十个实验  相似文献   

20.
傅湘宁 《农业与技术》2008,28(1):116-11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我市共有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旱田145万亩,主要作物是玉米为主,玉米各植面积在1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适宜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