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Ⅰ,APMV-Ⅰ)流行于鸽群,并突变为适应鸽群的新城疫病毒,通过F基因分析,显示出是APMVI的抗原变异株,因此命名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1])。该病毒引起的鸽新城疫在鸽群传播迅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发病鸽以拉稀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对鸽危害大,对养鸽  相似文献   

2.
鸽副黏病毒病(New castle Disease)是由鸽I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PPMV-1)引起鸽子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尤以嗜神经速发型为多见.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鸽业造成巨大威胁,并常能同时引起鸡新城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4.
鸽Ⅰ型副黏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是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一变异株[1],其基因组为无节段的负链单股RNA,鸽子感染后常突然发病,在潜伏期、体温反应、死亡时间、死亡率方面与鸡新城疫均有差异,多表现为神经症状,病鸽呆滞和震颤,偶伴有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达80%~100%),该病的流行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一种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1986年前后,在我国鸽群中发现了该病。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的流行,已经给  相似文献   

6.
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主要临床特点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以嗜神经速发型多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鸽业造成巨大威胁,是养鸽业的大敌,在我国各地均常见有鸽瘟疫情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鹅副黏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鹅副黏病毒BY株人工感染1月龄鸽,观察试验鸽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对病毒抗原的组织分布进行检测,以研究鹅副黏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鹅副黏病毒人工感染可致试验组鸽的严重发病,发病率达100%,致死率达92%;病鸽表现下痢,眼睑发炎,呼吸困难,咳嗽,并表现瘫痪,翅膀下垂,转圈或震颤等神经症状;病鸽各种器官都存在组织损伤,但以消化系统,免疫系统 系统较为严重,表现显著的变性,坏死或出血等变化;病毒可以在病鸽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复制。这说明,鹅副黏病毒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正鸽新城疫,也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危害较大~([1-2])。鸽Ⅰ型副黏病毒能够引起各种日龄鸽子发病,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乳鸽敏感性最高,病死率高达50%~100%~([3])。2015年1月,广西南宁市江西镇某农户送检一批疑似患有新城疫的鸽子,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新城疫。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鸽新城疫病原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对鸽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成为危害养鸽业的最主要疫病.该病与鸡新城疫类似,能造成病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和明显神经症状等,发病急,...  相似文献   

10.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观赏鸽)中普遍存在,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流行特点 该病发病迅速,可以感染各年龄阶段的肉鸽。1~3月龄童鸽期最易感,感染后症状最  相似文献   

11.
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引起流行于鸽群,能够引起鸽群严重发病死亡的重要病毒性疾病,该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常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对鸽业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破坏力。目前除了生物安全及鸽群保健,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鸽新城疫的关键措施,进行定期抗体监测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鸽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及在鸽子专用新城疫疫苗尚未面世的背景下,阐述了利用现有鸡新城疫疫苗对鸽实施免疫接种后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鸽新城疫的防控和监测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鸽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性传染病。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可达50%~80%以上,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处于孵化期的种蛋感染后可全部死亡。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主要临床特点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尤以嗜神经速发型多见,给养鸽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危害,信鸽和观赏鸽一旦感染新城疫后,  相似文献   

13.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I)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多年来,虽然人们对本病高度重视,采用鸡用新城疫疫苗或一些研究单位研制的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专用疫苗对本病进行预防,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时有疫情发生,给养鸽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中草药复方制剂防治病毒病在医学临床成果丰硕,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发病特点、临诊表现和病变特征,对多种中草药筛选、组合,研制成"鸽瘟净"口服液,现将实验条件下防治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鸽新城疫是由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能感染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鸽群,且受季节影响不大。病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在病鸽体液和排泄物中含量最高。其传播途径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创伤和泌尿生殖道外,也可因接触含有鸽新城疫病毒的尘土、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工作者所使用的带病毒用具等导致健康鸽感染发病。由于肉鸽养殖经济效益高,近年来我区肉鸽养殖越来越多,鸽新城疫也时常发生,现就一病例的诊治情况谈谈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鸽沙门菌病又名鸽副伤寒,翅麻痹、腿麻痹和眩晕病.由于此病与鸽副黏病毒病和禽霍乱都表现出神经症状,人们普遍认为是由鸽副黏病毒引起的,而忽视了其它病原的存在[1].国外科技工作者对本病及其病原特性已进行过不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7.
几种方法控制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学芝 《中国家禽》2005,27(21):20-21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病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在某发病鸽场控制本病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浴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各龄期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主要是水样下痢和神经症状,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腺胃乳头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预防:每6个月颈部皮下注时1次鸽Ⅰ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如无肉鸽专用疫苗,可用鸡新城疫油孔剂灭活苗代替。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鸽瘟”病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俗称“鸽瘟”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20%-60%以上的病鸽表现神经症状,主要剖检变化为皮下、腺胃、肌胃及肠道黏膜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