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贵州省农科所油料所近年来选育的11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进行单位面积的油菜籽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油菜组合同一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单株产量(r1=09067)>株高(r2=0.8398)>林有效分枝数(r3=0.7892)>用粒数(r5=0.7237)>林有效角果数(r4=0.4276)>千粒重(r6=0.3767)。在甘蓝型杂交油菜的组合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单株生产力高、株高适度、单株有效分枝多的组合,同时要求所选择的组会角粒数,株有效角果数多。千粒重对同一组合材料是相对稳定的,变化幅度小,在育种过程中对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Griffing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F2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骨干亲本。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成对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
对新稻19号进行高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最大(cv:13.02%),与产量的相关最为密切(r=0.6048**),对产量的通径(P=0.6571)和净贡献率(pr=0.3974)最大,其次为每公顷有效穗(cv=12.45%,r=0.2482,P:O.4569,pr=0.1134);千粒重是该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极小。新稻19号每公顷8500kg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300万穗左右,每穗结实115粒左右,千粒重25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是:(I)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公顷基本苗90~120万株;(3)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每公顷施纯氮225~280kg,氧化钾90~110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稳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和湿润间歇灌溉,后期不早断水;(4)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小麦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8个小麦品种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各生育期性状与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基本呈显著正相关,与退化小穗数极显著负相关。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4y=0.5671),达极显著水平;“出苗-抽穗”天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负向显著(p1y=-0.2554),但经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有一个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p1→4→y=0.4499);“抽穗-开花”天数以及“开花-成熟”天数对产量直接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章丘大葱采种植株的植物学性状与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油薹初期与开花盛期的半成株采种植株的株高、花茎高、花球高、假茎长、假茎粗、花球横径、叶面积分别进行分析,发现单株采种产量与抽薹初期、开花盛期的叶面积均呈显著直线相关(r=0.582,0,358),花球高在开花盛期与产量呈直线相关(r=0.449),假茎粗则与产量在抽薹初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7)。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聂守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47-147
通过对黑龙江省28个水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株高与穗长、倒三茎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5(r0.05=0.374 r0.01=0.478 n=28);穗粒数与剑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宽、倒三叶长、倒三叶宽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的宽度与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理论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秋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秋玉米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经过对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千粒重和出子率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是出子率(r=0.652)、穗长(r=0.588)和千粒重(r=0.434),其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穗粗、穗位高、株高、穗行数、生育期与产量关系呈正相关。因此,在性状选择时应高度重视出子率、穗长和千粒重,尽量选择较好的表现型,在生产季节允许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同时要保证一定的穗粗、穗行数和株高,对穗位高、秃尖长可放宽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8.
屈维彪  余小平 《种子》1995,(3):41-42
利用黔东南杂交稻大区多点试验资料和杂交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试验观察结果,对Ⅱ优多系1号和汕优6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以及抗稻瘟性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种汕优63,平均高52.8kg/667m^2;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4655;对分蘖盛期的叶瘟、破口苞期剑叶瘟和穗瘟分别表现抗(R)、高抗(HR)和中抗(MR),进而表明Ⅱ优多系1号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近年来生产上广泛推广的胡麻新品种晋亚1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2015—2017年、2020—2022年相关气象资料的采集整理,对晋亚12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产量构成相关性状与整个生育期5—8月间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月日照时数、以及每月的旬平均气温、旬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茎数与5月上旬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相关(r=0.929),单株粒重与5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相关(r=0.940),千粒重与7月下旬降雨量呈极显著相关(r=0.950),产量性状与5月的平均气温(r=0.855)、7月降雨量(r=0.816)以及7月上旬降雨量(r=0.874)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依据着粒密度,对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和新近育成的36个粳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成半密穗型(Ⅰ)、偏密穗型(Ⅱ)和密穗型(Ⅲ)三类。随着水稻品种由散穗型向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的演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穗数/m2、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株高增加,上部三张叶片变长、变宽,生物日产量增高;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增多,着粒密度变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硬、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