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诱剂防治梨树苹果蠹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试验比较,明确了塑料杯丙二醇式苹果蠹蛾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罐头瓶水式诱捕器的诱蛾量高近2倍。采用性诱捕器诱杀雄蛾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可将库尔勒香梨的苹果蠹蛾虫果率控制在0.84%以下,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用化学农药的防治处理。利用性诱剂测报苹果蠹蛾发生期,可有效地指导喷药适期。  相似文献   

2.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是以技术而不是农药作为防治的基本措施,但也不排出必要时适当使用农药。美国采用IPM措施防治苹果小卷蛾,葡萄浆果小卷蛾和梨木虱,基本不需要再进行以农药为主的化学防治。防治苹果小卷蛾和葡萄浆果小卷蛾的方法是,将人工合成的雌虫性  相似文献   

3.
正使用昆虫性信息素交配抑制剂防治害虫是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迷向法)防治害虫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一种特制的喷射装置,在靶标害虫雄蛾活动时间,定时定量向果园喷射高浓度信息素化合物及其类似物,使果园到处弥漫高浓度的化学信息素,钝化、迷惑雄蛾的嗅觉系统,从而干扰、延缓和阻碍雌雄蛾正常交配行为,影响雌蛾交配率,减少田间有效卵量和幼虫数,抑制靶标害虫种群增长,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同时,可避免传统迷向技术采用的迷向丝(迷向圈)在白天成虫不活动时也大量释放性信息素造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使其抗药性发展很快,且防治困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作为大面积害虫治理的防治技术,通过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达到害虫防治的作用。综述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发现、结构鉴定及梨小食心虫迷向技术原理、迷向散发器的种类和技术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和迷向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昆虫性信息素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人工合成丁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大量应用于虫情测报和防治。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激素室合成的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金纹细蛾、苹果小卷叶蛾以及江铃虫、小地老虎、玉米螟等十几种性信息素,巳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性诱剂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中,斜纹夜蛾雌蛾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刺激雄蛾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引诱雄蛾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性信息素的雌蛾交配以繁衍后代。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方法杀死雄蛾,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果树害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果树害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早在1963年,putman首次报道了未交尾的苹果小卷蛾能引诱雄蛾,从而证明了雌蛾能产生性引诱物质。Roelofs等1979年首次将苹果小卷蛾的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鉴定为反—8,反—10—十二碳烯—1—醇。Roelofs等1972年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出了这种化合物的3种立体异构体,发现98%的纯反,反式异构体比其它2种异构体的活性更高。Beroza等(1974)证明这种性引诱物质是苹果小卷蛾雌蛾所具有的。此后,苹果小卷蛾性信息素开始人工合成,并用于预测预报,近10几年来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我国于1980 年人工合成,1982—1983年用迷向法进行防治试验,证明对苹果小卷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和糖醋液防治桃园苹果小卷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R slerstamm)又名棉褐带卷蛾,俗称舐皮虫,属鳞翅目卷叶蛾科,近年来成为国内桃树的主要害虫,在北京地区发生十分严重[1-2]。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及趋化性进行诱杀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机生产中防治苹果小卷蛾的主要措施[3-4]。在欧洲,利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和葡萄园中卷叶蛾的面积达到了50000hm2,另外也有通过性诱芯诱杀的方法来控制害虫[5]。然而性诱芯以及糖醋液必须定期更换和添水,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质成本,因而确定适合的诱杀方式及密度成为推广该技术的关键因素。本试验通…  相似文献   

9.
2016年6—12月,利用柑桔潜叶蛾性诱剂诱捕器对四川省北部柑桔产区的柑桔潜叶蛾消长动态进行监测,并在柑桔秋梢抽发期对8种化学药剂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四川省北部,7月19日至8月23日为柑桔潜叶蛾成虫量持续快速上升期;8—9月为柑桔潜叶蛾盛发期,此期诱捕虫量占总诱捕虫量的63.2%。在供试药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是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最好药剂,其次是15%茚虫威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  相似文献   

10.
柿蒂虫属于鳞翅目,举肢蛾科,又名柿实蛾、柿食心虫,是危害柿树、软枣的主要害虫.嵩县地处豫西山区,柿树栽植分散,管理粗放,柿蒂虫发生较重,个别严重地段柿蒂虫蛀果率50%,严重影响柿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我们试验采用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既能有效控制柿蒂虫的危害,又符合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乙酸叶醇酯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植物寄主挥发物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方法】将不同剂量的乙酸叶醇酯[(Z)-3-hexenyl acetate]制成增效诱芯或直接滴加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芯,通过对比田间诱蛾量,比较不同处理诱芯的诱蛾效果和诱蛾动态。【结果】乙酸叶醇酯单独使用不能诱捕到梨小食心虫,直接滴加到性信息素诱芯也不能提高其诱蛾效果;30μg的乙酸叶醇酯制成的增效诱芯能显著提高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能力。【结论】乙酸叶醇酯可以作为性信息素增效剂,能显著的提高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和反映田间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2.
蔡昭雄  罗标  蒋德赏 《西南园艺》2011,(5):27-29,37
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诱剂(水稻二化螟性诱剂A、B型)的控制水稻二化螟效果,2010年在广西灌阳县开展了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9个A型诱剂水盆诱捕器诱虫总数312头,在第一、二、三、四代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数分别为142头、115头、24头、31头,各代诱虫量呈下降趋势;使用9个B型诱剂水盆诱捕器诱虫总数239头,比A型少73头,在第一、二、三、四代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数分别为119头、89头、13头、18头,诱虫量也呈下降趋势。(2)防治示范表明,A型区防治分蘖期枯心苗的防效为66.91%,对穗期防效达81.69%;B型区防治分蘖期枯心苗的防效为50.36%,对穗期防效达46.48%。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市郊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偶发性害虫,大发生年份能使蔬菜减产30—40%。小菜蛾发生世代重叠,虫态混乱,卵粒细小,幼虫活泼,其抗药性较强,一龄幼虫有潜伏叶片组织的习性,因此,小菜蛾的发生情况和防’治运期比较难掌握,给及时防治带来困难。 1983—1985年我所用人工合成的小莱蛾雌蛾性信息素制成的诱芯,应用于测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材料和诱蛾方法 小莱蛾性信息素诱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其化学成分是顺-11-十六碳烯酸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及增效成分顺-11-十六碳烯醇。这种由人工合成的小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桃-苹果混栽果园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昼夜交配取食活动规律,探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梨小食心虫1~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间,连续72 h监测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0、1.0、1.5、2.0和2.5 m 5个不同悬挂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每2 h的诱捕量。【结果】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每24 h内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时间段均为4:00—8:00和16:00—22:00,诱蛾高峰期为18:00—20:00;而糖醋酒液的诱蛾量显著低于性信息素(α=0.01)。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悬挂高度(α=0.01)。【结论】梨小食心虫交配与取食活动节律基本一致,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皮暗斑螟性引诱剂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量分布动态趋势能较好地反映出皮暗斑螟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规律,与田间发生危害情况一致,利用其进行预测预报,有较高的准确性,测报公式为y诱捕虫量=0.0181x有虫料率和y诱捕虫量=1.0214x虫口密度.皮暗斑螟性引诱剂对雄成虫的有效引诱距离为50 m.如作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供试诱芯由营口石油化工厂生产。用大罐头瓶加洗衣粉水,将性诱剂绑在瓶口,距洗衣粉水1cm ,制成诱捕器。将诱捕器挂在距地面1 .5m的树杈上。试验面积3 .2hm2 ,从5月1日开始,每667m2 (亩)挂1 0个。至9月1 0日,试验区共诱捕梨小雄蛾2 73 1 5只,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繁殖后代。通过2a(年)的诱捕试验,诱捕区虫果率为1 .6% ,而化学防治区虫果率为4.3 %。并且利用诱捕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费用比用化学药剂防治的降低5 2 %。利用诱捕器防治梨小食心虫好@任学平$辽宁省喀左县果树局…  相似文献   

17.
利用6种性信息素产品和3种灯具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进行诱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性信息素产品对两种夜蛾的诱蛾量最高、诱芯的持效期长、峰形明显且成本低、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对这两种害虫的预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ein ton)是柑桔嫩叶新梢的主要害虫,以幼虫潜入嫩叶表皮下取食为害,幼虫有一层薄膜保护,化学防治困难。为了筛选防治该虫的有效农药,我们做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有效监测和防控甜菜夜蛾的产品,结合性信息素在甜菜夜蛾监测和防控中的应用,利用性诱捕技术监测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对比甜菜夜蛾性诱捕技术和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的监测情况、甜菜夜蛾迷向丝的应用效果和不同诱捕器诱芯载体的效果等。结果表明:2017—2019年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的高峰期为秋茬露地花椰菜定植到结球初期;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较人工调查性诱捕器诱蛾量更加准确、高效;甜菜夜蛾迷向应用的迷向率达100%;甜菜夜蛾不同载体诱芯中聚乙烯管材质较橡皮头材质诱集效果更好,单日诱蛾量高,诱蛾谱更清晰。  相似文献   

20.
正梨小食心虫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简称梨小,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北京平谷桃树面积1.5万hm2,梨小食心虫是危害桃树新梢和果实的主要害虫,由于发生量大,世代重叠,给防治带来困难。目前,防治梨小食心虫除应用套袋技术外,主要还是靠化学药剂。由于果农对防治时期掌握不准,又不能做到联防联治,相当一部分果园的虫果率仍达不到指标。2016年,我们在平谷区果品产业协会示范桃园,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