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燕山东部浅山区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虫期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变异程度,并对影响种群世代内总死亡率高低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模拟模型。对于进行世代内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油松受害程度估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引起松树枯死的,有松材线虫(以下简称Bx)和拟松材线虫(以下简称Bm),两种。它们在形态上是有区别的。♀成虫的尾端,Bx的为圆形或有短的尾尖突,而Bm的尾尖突比较长。分散型3龄幼虫,Bx的,没有尾尖突;Bm的,则具有尾尖突。就它们的地理分布而言,Bx于近20年间,首先从日本西部开始,逐渐向东部扩展,直至东北地区;Bm则从一开始就分布在日本各地(包括东北地区)。 日本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中,有形态典型的个体,也有不少形态异常的个体。将两者中的个体进行杂交试验时,结果都没有成功。这说明日本的Bx和Bm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种。如果将美国产的与日本产的Bx进行杂交,试验是成功的。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日本的松材线虫是从北美传入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陈丽中 《广东园林》2005,30(4):37-39
2004年对深圳市特区内4个区的古树进行复查,结果显示1998年在册的414株古树,只余328株;因自然死亡、建房被伐及未找到的古树数量增加到86株,占总数的21.25%;新增补遗或近年来新种植的古树60株,现古树总计387株。针对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业》2013,(19):66-68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灾害,就是源自野生动物或者以其为传播媒介的疫病,对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和人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家养动物的大面积发病、死亡和人受感染发病甚至死亡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李鹏 《辽宁林业科技》2024,(1):30-33+65
树木死亡和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较为重要且复杂的生态过程,不同树种的死亡和生长会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该研究基于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1 hm2样地2014年和2019年木本植物监测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内个体数量、胸高断面积和主要树种平均胸径的变化,以及胸径对主要树种死亡率和生长率的影响,探索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森林经营策略。结果表明:5年间有15.9%个体发生死亡,树种死亡数量受树种自身数量的影响;胸高断面积增长0.447 8 m2,生长的胸高断面积大于死亡的胸高断面积;2014年和2019年山里红的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而加杨和樟子松的平均胸径差异显著;胸径对加杨的死亡率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而对山里红和樟子松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胸径对山里红的生长率存在显著的正作用,而对加杨和樟子松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及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鸡公山和北温泉后山两个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种群内,缙云卫矛的幼苗数量都较丰富,可以有效地进行种群更新,其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钟型,属于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死亡率在9龄以前不高,比较稳定,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种群个体数急剧减少,到12、13龄时基本达到其最大生理寿命而死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裸岩油松林、禾草油松林、山杏油松林、蒙古栎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5种林型内天然更新后生长幼树的品种、数量和林龄所占比例,判定不同林型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再对更新后的油松进行位置调查。分别在阳坡、阴坡、林窗下、林窗边缘和树冠下所生长的油松数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油松在无林地内的天然更新决定于下种条件、环境特点和人为干扰因素,林冠下死亡地被物的厚薄是影响油松天然更新数量的主要因子,通过带状皆伐更新,带宽30 m,带距50 m较为适宜油松天然下种更新。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3日到4月lS日,湖南岳阳洞庭湖连续发现12只江豚死亡。整个长江流域这一物种也仅仅只剩下约1200头左右,其种群数量甚至已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不仅是洞庭湖,鄱阳湖近期也发现江豚死亡。而这一突发性的江豚死亡事件让徐亚平这个名字还有他的江豚巡逻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那40多天里,徐亚平最忙碌的事是给江豚收尸、送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毛竹林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垂直变化的测定表明:林缘处空气负离子数量最低,随着向林内移动,空气负离子数量逐渐上升。毛竹林内空气质量(CI)和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FCI)较高,分别超过了A级和I级标准,有利于人们居住、旅游、疗养等。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空气负离子数量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内飞出的秋迁蚜到达冬寄主并产幼蚜者,其比例很小,产于冬寄主上的幼蚜也只有一部份能取食而继续生长发育,其中,一部分发育为性母,一部分发育为无翅孤雌成蚜,越冬蚜的死亡率特别高,大约90%以上在一龄若蚜阶段死亡。此种数量变动规律 遗传特性所决定,环境因子,特别是藓层水分状况对越冬蚜存活的影响也极大。  相似文献   

11.
诱木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林间试验表明,广东产诱木引诱剂对引诱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具有很好的效果,诱木平均每株引诱数量147.09头(幼虫),最高单株达442头;在实施择伐清理后的松材线虫病发生松林内,选取长势中等,细长高大的中等径级健康松树(中势木)作为引诱木,按比例稀释后直接施用效果最佳。选择中势木为引诱剂诱木,平均每株诱虫数量为222.3头,是衰弱木为引诱剂诱木的4.51倍,是自然死亡中势木的2.84倍。诱木引诱剂的引诱效果与林间松材线虫病发病率有关,在轻微发病林分引诱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木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和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白杨、国槐、枣树3种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时间结构等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枣树林昆虫群落复杂程度最高,寄生性昆虫数量最大;毛白杨昆虫群落中害虫数量和捕食性天敌昆虫数量最多;国槐昆虫群落在时间过程中多样性指数波动最大。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家发现,在大自然中,一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经过长期的演化、承袭,它们也能做到“计划生育”。瑞典动物学家特·沙恩兹发现,瑞典南部的红狐狸非常聪明,当它们的主要食物野兔数量明显减少时,它们既没有因此而远离原来的活动范围,也没有因为饥饿而大批死亡,而是采取减少繁殖的方法来逃避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借以保存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红狐狸的繁殖数量大约只有正常年景的一半。栖息在埃及尼罗河两岸的非洲大象,能够根据当地食物供求情况进行“计划生育”。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尼罗河一侧,由于树林茂…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大蚜种群数量在一年内有两次明显的变动,春季虫口数量是多,但初孵若蚜在迁移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保存率并不高,夏季虫口急剧下降,甚至达到难以找到的程度;秋季虫口回升,但总量远不及春季,研究初步认为夏季高温是影响虫口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林间若蚜数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其在林中呈负二项式分布。已知天敌有食蚜蝇,瓢虫、草蛉,蚜茧蜂、褐蛉、粉蛉,蜘蛛等,以食蚜蝇,瓢虫,草蛉为主,食蚜蝇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桉树无性系剪根苗接种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个菌株后测定菌株的致病性、茎内的细菌数量得到,两菌株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强致病性菌株在剪根苗基部、中、上部的细菌数量都显著高于弱致病性菌株;2个菌株的细菌数量从茎基部到上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木质部的含菌量比韧皮部高。通过提取和测定2个菌株胞外多糖(EPS)产量得到,强致病性菌株EPS的总产量及单个细菌EPS产量都高于弱致病性菌株。试验揭示青枯菌菌株的致病性分化与其在桉苗茎内的增殖扩散数量及其EPS的产量有着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连续3年对1~4年生叶用银杏进行了整形修剪研究,发现1~2年生实生银杏侧芽发育瘦弱,顶端优势明显;生长季节内除顶芽萌发抽枝外,侧芽难以萌发抽枝;3~4年以后侧芽发育较为饱满,抽生侧枝数量逐渐增加。休眠期内破除1~2年生银杏顶芽,能有效地刺激其侧芽萌发,增加枝梢数量和叶片产量;3~4年生时休眠期内破除顶芽或轻度短截,再加上生长季节摘心,能明显增加分枝数量,控制株高过度生长,增加群体叶片产量,便于各项经营管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葱兰炭疽病发生及其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腾 《广东园林》2006,28(4):49-50
葱兰炭疽病会影响葱兰的观赏价值甚至造成其成片死亡,本文描述了其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方法:包括改善栽培技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通过清园等措施减少病菌数量和合理使用农药等,从而有效地防治葱兰炭疽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柏木纯林、桤柏混交林凋落物分解袋地表土土壤微生物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桤柏混交林内,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柏木纯林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相同,真菌较少。在两种林型中,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在3月最少,6~9月最多。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分析结果为桤柏混交林中的固氮菌、硝化菌、氨化细菌均大于柏木纯林。纤维分解菌类两者基本相同。柏木纯林反硝化菌类多于桤柏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褐马鸡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马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仅分布于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省西北山区,野生种群数量稀少。近年来,虽经大力保护,但仍未脱离濒危境地。褐马鸿数量增长的原因,除栖息地自然环境、种类繁殖能力和自然死亡以外,天敌危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搞清褐马鸡天敌种类及其危害方式,对于控制天敌危害,保护野生种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揭马鸡的研究,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涉及到褐马鸡的地理分布、数量调查、生态生物学、饲养繁殖、生理与疾病等诸方面。但对褐马鸡天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在芦牙山、庞泉沟…  相似文献   

20.
防治指标是进行森林害虫防治的主要依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经常出现应防治的没能及时防治而酿成大灾;而有时,虽有一定数量的害虫,不采取药剂防治也不会造成明显危害,却进行大面积喷洒农药.其结果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天敌大量死亡,生物潜能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从而促使害虫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