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一、适量追肥对播前施肥不足的麦田,在小麦越冬前追肥,能增强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追肥时氮、磷、钾要混追,比例要适当。要特别注意增施磷肥,切忌偏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使植株茎秆组织过于柔嫩,降低抗寒、抗倒伏能力。二、覆盖糠粪在旱地小麦行间每亩撒施300~400千克麦糠、碎麦秸。此法既保墒又防冻,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另外,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适量追肥对播前施肥不足的麦田,在小麦越冬前追肥,能增强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追肥时氮、磷、钾要混追,比例要适当。要特别注意增施磷肥,切忌偏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使植株茎秆组织过于柔嫩,降低抗寒、抗倒能力。覆盖糠粪在旱地小麦行间每亩撒施300~400千克麦糠、碎麦秸。此法既保墒又防冻,还可以  相似文献   

4.
麦套玉米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作条件下麦套玉米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与小麦密度、小麦施氮量、玉米密度及玉米播期呈显著的四元二次回归关系。单因子对小麦千粒重的作用,依小麦密度、玉米密度、小麦施氮量及玉米播期的次序递减,两因子交互作用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依玉米密度和玉米播期、小麦施氮量和玉米播期、小麦施氮量和玉米密度次序递减。同时分析了各因子及因子间对小麦千粒重的作用规律,讨论了麦套玉米复合群体中各种竞争与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6.
研究6种水肥供应方式,对小麦生育指标、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经济系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以濮阳市生态条件为代表的中高产麦田。(1)灌水量小的情况下,增施氮素化肥产量较高;(2)灌水量大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逐渐降低;(3)不同施氮水平及氮水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4)从优质高产高效的角度考虑,施纯氮18 kg/亩,越冬始期和拔节初期分别浇水30 m3/亩,是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最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强筋、中筋小麦优质强筋、中筋小麦春季保优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品质的保优和提高,使品质达到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肥料运筹原则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底肥充足促早发,氮肥后移保品质。具体操作为:尽量施足有机肥,氮、磷、钾协调,一般667平方米产量450~500千克水平下,667平方米施纯氮14~18千克,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分别8~9千克和10~12千克。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底施和追施比例为5∶5或4∶6。追肥时期适当后移,追肥分二次施用。土壤肥力较差,返青期群体小的晚茬小麦,春季第一次肥水时期可…  相似文献   

8.
精播条件下氮肥调节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播条件下追氮方式对小麦的群体发育和产量具有明显影响。冬春 2次追肥比冬季或春季 1次追肥增产 15 .7% ,叶面喷肥的效果仅为 2 .0 % ;2次追肥的以越冬期追肥 93 .75kg/hm2 +返青期追肥 93 .75kg/hm2 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淮北地区单产 75 0 0kg/hm2 以上小麦优质高产栽培 ,在组成群体结构上 ,要力争穗多、穗大、粒重 3因素协调发展 ;即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又要有良好的个体发育 ,达到群体和个体的统一。同时也明确了小麦对播期、播量、肥水的需求规律。培肥地力 ,分期施氮 ,增施钾肥 ,保证了小麦生长发育的供求 ,验证了高产栽培技术指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结实期施氮对寒地水稻群体源库关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结实期不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群体源库关系及产量的影响,为结实期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实期5个施氮水平对空育131群体源库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22.5~67.5kg/hm2对空育131的叶面积指数、库容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整精米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存在最适值;施氮67.5kg/hm2时稻谷产量及整精米产量分别达到13 581kg/hm2、8 914kg/hm2,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在寒地条件下,施氮67.5kg/hm2对空育131的增产及其他指标的综合提高效果明显,结实期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群体稻谷产量和整精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因素对油菜群体干物重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干物重、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的影响,其为密度〉播期〉施钾量〉施磷量〉施氮量,其中播期笔密度对群体干物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期与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群体干物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五因素对经济系数、收获指数不产生显著影响,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干物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经济系数间收获指数间无显著差异性。群体产量与群体干物重间呈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和氮磷钾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15实现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的适宜播期在10月22日~11月5日左右,最适密度在210万-245万/hm^2,施氮量180—24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29日播种,密度240万/hm^2,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产量〉6000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符合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3—1999)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选用磷酸二铵和尿素施用量、播期、种植密度四个小麦主要栽培因素进行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高肥力条件下,各因素对济宁17产量的影响氮肥和密度达极显著水平,磷肥达5%水平显著,播期为负向不显著。高产地块应注意增施氮肥,适期早播,保证适宜的密度,控制群体大小,保障磷肥施用量,以获得较高产量。在中肥力以下条件下,应注意增施氮肥,保持合理密度,播期不宜太迟,增施磷肥,以保证获得较高产量。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播期。试验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拟合比较好,通过计算机寻优模拟,要达到620~670kg/667m2产量,在相似的土壤条件下,施尿素31.27~35.40kg/667m2,磷酸二铵15.46~21.68kg,播期10月6日~11日之间,种植密度在11.7万~13.443万/667m2。  相似文献   

14.
越冬期冻害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的灾害之一,尤其在低温、干旱年份,冻害更重。据经验,预防小麦越冬期冻害,主要有以下10项技术措施:对于播种前施肥不足的麦田,越冬之前追肥,能巩固小麦的有效分蘖,增强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追肥时氮、磷、钾要混追,比例要适1、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5.
高产春玉米群体库及源库流的综合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不同密度和氮用量条件下研究了春玉米群体高产和超高产(12750-16000kg.hm^-2)群体库及源库流综合调控措施。试验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设3,6,9,12万株.hm^-24个种密度和0,180,360,540kg.hm^-24个氮素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可反映群体的库数量和质量,粒叶比可反映群体源与群体库的数量关系;对于以高密度和高肥为水为基础的高产和超高产群体,提高群体粒数可同时克服库物流对产量的限制,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提高群体粒数的关键是减少籽粒败育;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通过增加密度来扩库的同时,应适当降低源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济宁17号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较大的特点,在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济宁17号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技术包括:在中等及以上地力条件下,适度适时增施氮肥,适期早播,中量播种,控制群体大小;增施磷肥,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及粒重。在中等地力以下条件下,适期早播,增施氮肥,增加播种量;春季适期早追肥。在施足基肥条件下,春季氮肥分2次施用能够显著地提高结实粒数,并且保持较高的千粒重,显著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库限制型中粳稻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的扩库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两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产量构成 4因素中 ,每穗颖花数是左右库限制型中粳品种西光产量的首要因子。稀播少本栽比密播多本栽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3 9.7% ,增产 18.4%。增施攻花肥比不施攻花肥 (一轰头 )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19.2 %~ 11.1% ,增产 11.2 %~ 3 .1%。稀播少本栽和增施攻花肥配套是库限制型品种西光扩库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稻源库理论,通常将水稻品种分为三类,即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为了提高产量,一般是对源限制型品种采取强源措施,主要是栽足基本苗、前促施肥和中期控制;对库限制型品种则进行扩库,主要是中期增施促花肥等。但是,我们在探索水稻壮秧稀植高产途径的施肥技术时,发现在中低群体栽培条件下采用“前稳攻中”施肥法,对源限制型品种的增产作用远远大于对库限制型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年对100多个小麦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一个品种免疫,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年度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变化,而各品种的变幅趋势一致。适当晚播,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降低病指,纹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播期过早,盲目增施氮肥和氮,磷,钾的比例失调,以及越冬期间的气温偏高等所致,与品种的更换关系不大,经初步鉴定筛选出了部分抗病品种和亲本,在筛选抗病材料时,可以采用一个标准品种为基准,来比较不同年度间所调查品种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越冬期冻害是北方小麦生产的灾害之一,尤其在低温、干旱年份,冻害更重。根据经验,预防小麦越冬期冻害,主要有以下10项措施。1.选好品种使用适合当地的抗寒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2.适量追肥对于播种前施肥不足的麦田,越冬之前追肥,能巩固小麦的有效分蘖,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