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士江 《北方牧业》2006,(23):14-14
<正>1猪腹泻性疾病1.1群体投药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健胃止泻散等)按0.5%~1%比例拌料;土霉素粉500~1000克/吨饲料;阿散酸50~100克/吨饲料。以上各药按比例同时拌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5天,治愈率达98%以上。1.2个体投药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20毫克/千克体重或按说明书推荐量分点一次肌注:藿香正气水按0.5~1毫升/千克体重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10~20毫克/千克体重、盐酸654-2注射液按1~2毫克/千克体重、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按0.5~1毫克/千克体重、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2毫克/10千克体重的用量混合后一次肌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参五地口服液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以及参五地散剂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和促生长的作用,试验将腹泻仔猪随机分组,将参五地口服液与黄栀口服液、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比较,观察参五地口服液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效果。参五地散按5 g/kg添加到断奶仔猪专用饲料中,观察用参五地散拌料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和促生长作用;药物对照组添加复方阿莫西林粉,按0.3 g/kg添加到饲料中;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结果表明:参五地口服液对未断奶仔猪的治愈率为88.57%,预防保护率为100%;参五地口服液对断奶仔猪的治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5.00%;参五地散拌料对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保护率为100%,第42天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说明可以用参五地口服液预防和治疗未断奶仔猪腹泻,同时用参五地散拌料对断奶仔猪腹泻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和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仔猪白痢是一种危害哺乳仔猪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圈舍卫生极差、阴冷潮湿、气候骤变、运动不足及母猪过老过幼、奶质差等因素引起哺乳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发生。一年四季均发,其主要特征是排乳白色或黄绿色浆糊样稀粪。其治疗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已经实践证明有效的民间验方,供参考。脱粒后的玉米棒烧成灰或碾成细末,仔猪按10g/头拌料饲喂,3次/天。如仔猪尚在哺乳中,取玉米渣灰200g饲喂母猪,效果相同,连用2~3天。干芭蕉叶烧成灰备用,断奶仔猪每头20g/天,20~40kg仔猪每头40~80g/天,分3次拌料饲喂,连用2~3天。去皮大蒜250g捣成浆,加入适量蜜糖、炭粉、可供10头仔猪灌服,1次/天,连用3天。高粱炒焦研末,母猪每头200g/天,拌料饲喂,连用2~4天。每头哺乳母猪取白头翁250g,加水1kg,煎熬成汤后拌料饲喂,1次/天,连用2~3天。黄连20g、木香20g、陈皮20g、白芍15g、槟榔15g、伏苓15g、滑石15g,加水煎煮后分4次灌服仔猪,2次/天,连用2~3天。每头仔猪用杨树花10~20g,加水煎汁后灌服2次/天,连用2天。蚕粪250g,炒黄研末后拌料喂母猪,3次/天,连用3天。金银花100g,加水1kg,煎至一年半拌料饲喂母猪(亦可分次灌服仔猪),2次/天,连  相似文献   

4.
以扶正解毒散超微粉1%、0.5%、0.25%浓度拌料给药,通过死亡率、血清中抗体滴度及增重等指标评价预防效果。结果表明:扶正解毒散超微粉高、中剂量组对抗体、脾脏代偿性增重以及平均增重效果均较突出。临床推荐剂量为0.5%浓度拌料,自由采食饮水,连用5 d。  相似文献   

5.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北京产CV1998/Rispens),进雏半小时后,可用0.01%高锰酸钾饮水一次,以后用葡萄糖+电解多维饮水3天。2日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痢特灵各1片,或用百草霜每只鸡0.1g/天拌料,连用3~4天,以预防雏鸡白痢。5日龄免疫增效剂饮水1~2天,为免疫作准备。7日龄新城疫IV系+传支H120二联苗点眼或滴鼻。10日龄断喙(饲料中应加入VK3粉、VC粉和土霉素,饮用电解多维)。14日龄法氏囊疫苗滴鼻、点眼或饮水。18日龄抗球虫药预防球虫病,应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21日龄新城疫IV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扶正解毒散对猪主要疫病免疫效果,本试验采取对比试验猪群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与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比较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饲喂河南洛阳兽药厂生产扶正解毒散试验能显著提高免疫水平,尤其是能显著提高猪群猪伪狂犬病及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方案为每袋1kg扶正解毒散拌料1500kg,连用15天,每间2个月用1次。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03,(7):42-42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发现疫情后最好采取对发病鸡隔离、淘汰等方法,防止疫情蔓延。下列抗菌素和化学药物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①制霉菌素:0.5万单位/只鸡,喷雾,2次/d,连用1周;或150万单位/kg拌料。②两性霉素B:7.5~25mg/kg水,饮水,连用5d。③克霉唑:0.01g/只,拌料,连用5d。④利高霉素:30mg/kg体重,饮水,连用3d。⑤1∶2000硫酸铜或0.5%碘化钾溶液饮水,连用3~5d。禽曲霉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泰康县白音诺勒乡4个养殖户的黑龙江白鹅共2900只20~60日龄的发病鹅进行试验,分为4组(以养殖户为单位)。A组的治疗方法为,利巴韦林饮水0.01%,氧氟沙星饮水0.01%,每天2次,连用3天;B组为,利巴韦林饮水0.01%,氧氟沙星饮水0.01%,每天2次;清瘟败毒散拌饲料中每天1次,连用3天;C组为,利巴韦林饮水0.01%,氧氟沙星饮水0.01%,每天2次,连用3天;禽用干扰素每天按2倍量注射一次,连用2天。D组为,利巴韦林饮水0.01%,氧氟沙星饮水0.01%,每天2次,连用3天;小鹅瘟、鹅(禽)流感、鹅副粘病毒三联高免血清2毫升/只胫皮下注射,1天一次,连用2天。试验结果显示,A、B组治疗方法的痊愈率显著低于(P<0.01)C、D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1);C组治疗措施的痊愈率高于D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选用1日龄健康岭南黄肉仔鸡42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20μg/kg AFB1组、基础日粮+50μg/kg AFB1组、基础日粮+20 μg/kg AFB1+0.1%解毒酶组、基础日粮+20 μg/kg AFB1+0.3%解毒酶组、基础日粮+50 μg/kg AFB1+0.1%解毒酶组、基础日粮+50 μg/kg AFB1+0.3%解毒酶组,试验为期42 d.试验结果表明:①基础日粮中加入20 μg/kg和50 μg/kg AFB1,肉鸡的平均出栏重、日采食量显著下降,料重比升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②在20 μg/kg和50 μg/kg AFB1日粮中加入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明显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血液和肝脏中AFB1残留量降低,以上相关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③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量为20~50 μg/kg时,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3%.由此可知,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减轻或基本消除了AFB1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法氏囊散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30日龄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雏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法氏囊散高、中、低剂量组、扶正解毒散药物对照组,拌料给用,连用三天。结果表明,法氏囊散高、中两个剂量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治疗效果与对照药物扶正解毒散相当,高、中两个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推荐剂量为2%拌料。  相似文献   

11.
(一)猪链球菌病的药物预防疫情发生或可能发生时,用以F药物预防,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1.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强力霉素150毫克,或用2%恩诺沙星粉按每20升水加药50克,连用或饮水2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型氟苯尼考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为模型,研究了不同剂型氟苯尼考的疗效。15日龄AA鸡随机分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各组动物均肌肉注射大肠杆菌(O78)肉汤培养物诱发大肠杆菌病。氟苯尼考预混剂(100 mg/kg拌料)、可溶性粉(100 mg/L饮水)和注射剂(20mg/kg肌注)分别于攻毒前24 h、攻毒同时及攻毒后4 h给药。主要以各组动物存活数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表明,氟苯尼考预混剂、可溶性粉和注射剂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率分别为70%、90%和93.3%,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73.3%,试验各组之间鸡的增重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提示氟苯尼考饮水剂和注射剂可有效控制重症大肠杆菌病,预混剂可作为预防用药或用于治疗早期轻度感染。  相似文献   

13.
1增乳散 王不留40g益母草40g当归20g通草20g黄芪25g丝瓜络15g甘草20g。为末,混入3kg饲料,早晚各1次饲喂,每头猪每次饲喂的药料量为0.53kg连用3天。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肝脏解毒酶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肝脏黄曲霉毒素B1(AFB1)残留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672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A、B、C、D、E、F、G),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A、B、C组饲喂基础日粮+10%正常玉米,D、E、F、G组饲喂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B、E组以1 g/3L的比例在饮水中添加肝脏解毒酶,C、F组以1 g/5L的比例在饮水中添加肝脏解毒酶,G组以500 g/t的比例拌料加入肝脏解毒酶。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发霉玉米能显著降低肉鸡前期的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35日龄血液中的葡萄糖和白蛋白水平(P0.05),显著增加35日龄肉鸡肝脏中的AFB1含量(P0.05);添加解毒酶对正常玉米组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AFB1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添加解毒酶能提高发霉玉米组的生产性能,增加21日龄的血液中血糖、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0.05P0.10),显著降低肝脏中AFB1含量(P0.05);饮水添加高剂量解毒酶(1 g/3L)的效果要好于饮水低剂量(1 g/5L)添加和拌料添加(500 g/t)。因此,当饲粮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或有潜在污染威胁时,推荐在肉鸡饮水中以1 g/3L的剂量添加肝脏解毒酶。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快速测定禽蛋中氯霉素、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禽蛋用乙腈提取后,再用正己烷液液分配除脂,浓缩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乙腈和10%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MRM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在5-200μg/L的系列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氯霉素、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的检测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2.0 μg/kg,本方法在2μg/kg~2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60%~100%,精密度小于20%。该方法方便快捷、定性准确适于禽蛋中的氯霉素、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药物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6.
健康杜长大猪16头(体重为18±1kg)随机分为A、B两组,以20mg/kg剂量单次灌服两种氟苯尼考制剂(20%氟苯尼考粉和2%氟苯尼考预混剂),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前腔静脉采血,采用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利用Win Nonlin软件的非房室模型拟合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方法学研究表明本实验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良好,在目标峰附近无杂质干扰,线性良好,线性范围为0.03~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4。20%氟苯尼考粉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1.13±0.64h,Cmax=9.61±2.65μg/mL,T1/2=3.84±1.56h,MRT=4.65±0.70h,AUC=52.56±16.99 h*μg/mL;2%氟苯尼考预混剂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1.31±0.37h,Cmax=8.30±2.17μg/mL,T1/2=3.39±0.35h,MRT=4.93±0.74h,AUC=49.84±17.54 h*μg/mL。比较药动学结果表明20%氟苯尼考粉相对于2%氟苯尼考预混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45%。经T检验和方差分析,二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在猪体内可视为有相似的药动学过程,但前者在饮水灌服给药时能在更短的时间吸收分布、达到血药峰浓度,且血药峰浓度略高于2%氟苯尼考预混剂,故20%氟苯尼考粉起效更快、效果稍好于2%氟苯尼考预混剂。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建立同时测定渔用饲料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残留量的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氯霉素-D5和氟苯尼考胺-D3位内标,样品用氨化乙酸乙酯提取,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MCX)净化,在金刚烷基色谱柱上分离,采用LC-MS/MS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检出限(LOD)为0.2和0.5μg/kg,定量限(LOQ)为1.0和2.0μg/kg,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4%~12.1%(n=6),加标回收率达到64.3%~97.0%。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渔用饲料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残留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位素稀释法|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渔用饲料  相似文献   

18.
一例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河北省河间市沙河桥镇某养殖场饲养了3000只罗曼褐蛋雏鸡,7日龄时用新支二联苗滴口免疫,11日龄时出现甩鼻、呼噜等呼吸道症状后,用高利米先饮水,支喉消炎散拌料,连用1周后未见好转,又用阿奇霉素拌料,支原净饮水,5天后症状反而加重并出现死亡,第一天死亡80只,第二天死亡120只,来我站诊治,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1日龄用进口马立克氏弱毒苗颈部皮下注射0.25ml/羽.2、1~20日龄预防鸡沙门氏菌病、鸡大肠杆菌病,交替使用4/万痢特灵饮水或拌饲、0.3%氯霉素拌饲、庆大霉素2500单位/羽饮水、0.5/万氟哌酸拌饲等,连用3~5天.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痢特灵(0.04%拌料)、氯霉素(0.1%拌料)、庆大霉素(2000~3000单位/只,饮水)、氟哌酸(0.01%~0.02%拌料)等可有效防治鸡白痢。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将导致药物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笔者在防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鸡白痢防治验方,效果不错。1蛇床子150克、吴萸(又名茶辣子)50克、硫磺25克,将3种药料分别捣成粉末状,再掺入玉米粉或稻谷粉0.5千克作扩散剂,最后与50千克混合饲料充分拌匀,即成含药饲料。在投药的同时,用明矾10克,兑水1000毫升,供给病雏连续饮用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