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汉果组培苗二次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组培苗采用热处理和剥取茎尖技术进行二次脱毒处理,脱毒效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适合材料热处理的培养基为MS+0.3 mg/L 6-BA+NAA 0.1 mg/L+0.1 mg/L IBA,热处理材料的顶芽呈锥形,利于剥取茎尖;茎尖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6-BA +0.05 mg/L NAA+0.1 mg/L GA3;38.5℃热处理10d剥取长1.0~1.5 mm的茎尖进行二次脱毒培养,存活率为80.00%,脱毒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无病毒的优质种苗,以感染CMV、LSV和LRV的卷丹百合珠芽为试材,采用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添加病毒唑的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探讨最适宜的脱毒方法。结果表明:对于CMV,仅通过茎尖培养,剥取0.1~0.3 mm大小茎尖培养脱毒率可达100%,但成活率仅为45%;对于LS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1~0.3 mm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最佳,可达90%以上;对于LR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可使脱毒率达90%以上。综合3种病毒的脱毒率和成活率,以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成活率较高,脱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技术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脱毒培养,并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对脱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培苗经38.5℃热处理10 d后,剥取0.2~0.5 mm微茎尖培养或切取1.0~1.5 mm茎尖进行二次茎尖脱毒培养,茎尖苗的脱毒率均为100%,建立了两种有效的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西洋、夏波蒂、陇薯三号和中联红四个马铃薯品种茎尖成苗培养基和茎尖剥取方式的研究,分别筛选出适宜这四个品种茎尖成苗的培养基和剥取方式,为适宜新疆栽培的马铃薯品种脱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大西洋、夏波蒂、陇薯三号和中联红四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及茎尖大小对各品种茎尖培养成苗率及脱毒率的影响.[结果](1)MS培养基中加入0.2 mg/L NAA的培养基有助于中联红茎尖分生组织分化成苗,加入0.15 mg/L NAA和0.05 mg/L 6-BA的培养基有助于大西洋、夏波蒂和陇薯三号茎尖分生组织分化成苗;(2)叶原基为1~2时夏波蒂、陇薯三号和中联红脱毒效果较好,叶原基数为2时大西洋因拥有较高的成苗率而获得较好的脱毒效果.[结论]适宜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尖成苗的培养基不同,剥取方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二次取尖提高苹果脱毒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苹果品种长富-1和早乔纳金的脱毒试管苗进行二次取尖以提高脱毒率.研究结果表明对脱毒试管苗二次取尖,小茎尖(0.1~0.3 mm)的脱毒率提高了11%,大茎尖(0.3~0.5mm,>0.5mm)的脱毒率提高了20%~47%.二次取尖对分化率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对长富-1的茎尖分化率影响较大,二次取尖其分化率降低了26.4%.  相似文献   

6.
应用ELISA方法对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生产无病毒皖贝母种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培养〈0.5 mm的茎尖无法成活;1~2 mm茎尖虽然成活率高但没有脱毒效果;0.8~1 mm茎尖的脱毒率为20%;0.5~0.8 mm的茎尖脱毒率为40%;0.3~0.5 mm茎尖脱毒率为60%。0.8~1.0 mm茎尖经50±1℃热处理20 min脱毒效果最好,脱毒率达100%;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需要不同的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的合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4 mg/L,诱导不定芽并能一次成苗的合适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 1.0 mg/L+NAA 0.2 mg/L,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2~3个不定芽。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紫薯优良品种脱毒种苗的推广应用,提高紫薯产量和品质,以济薯18和济黑1号的优良种薯芽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及蔗糖浓度对紫薯苗诱导的影响。获得苗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后,再从无菌材料上剥取茎尖进行分生组织脱毒培养。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脱毒难度低,脱毒效果好,脱毒率达100%;济薯18茎尖脱毒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5mg/L+NAA0.1mg/L+蔗糖20g/L;济黑1号最佳培养基为:MS、1/2MS或1/4MS+6-BA1mg/L+NAA0.1mg/L+蔗糖20g/L。  相似文献   

8.
百合脱毒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有CMV病毒的亚洲百合栽培品种Elle的无菌植株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剥取茎尖培养、茎尖培养与病毒唑处理相结合、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三种方法脱毒效率和茎尖成苗率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加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是最有效的百合脱毒方法。对脱毒材料快速繁殖条件优化的研究表明,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百合愈伤组织分化和小鳞茎增殖有较大的影响,MS BA1.0mg/L NAA0.1mg/L最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用MS BA0.5~1.0mg/L NAA0.2~0.5mg/L处理,小鳞茎增殖率最高;适当提高蔗糖浓度对鳞茎形成有促进作用,以8%~10%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叶病毒是目前菊花普遍感染的病毒之一,为探讨其脱毒技术,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验材料,采用茎尖处理(a)、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b)、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c)3种方法对其脱毒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a处理分别剥取长度为0.2 ~0.3、0.4 ~0.5、0.6 ~0.8、0.9~1.0mm的茎尖进行培养;b处理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进行筛选;c处理以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对试管苗进行处理.菊花母株及脱毒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a处理以0.4 ~0.5 mm长度的茎尖培养效果为宜;b处理采用茎尖长度为0.4~0.5 mm、病毒唑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组合最佳;c处理45 d后,剥取0.4 ~0.5 mm长度的茎尖培养最好.  相似文献   

10.
滁菊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衍明  褚芳玲  华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0-4130,4159
采用改良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滁菊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滁菊茎段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茎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 mg/L NAA;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mg/L NAA.接种脱毒结果为,脱毒率>83%,茎尖成活率>42%.  相似文献   

11.
室内测定了丙草胺分别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抑制5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和抑制1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并用共害系数(CHC)对混用组合安全性的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混配处理的CHC10均小于12.0,表现出强烈的解毒效应;不同混用处理的CHC50值差异很大,丙草胺与甲磺隆混用的CHC50均小于25.0,解毒效应显著.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配的CHC50为26.1—167.8,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的CHC50为52.2—115.5,丙草胺与醚磺隆混用的CHC50为80.0—110.2.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0~8周龄肉仔鸡胴体与羽毛蛋白、脂肪的生长曲线及0~3、4~6和7~8周龄3个阶段每日摄入不同水平的能量及蛋白对其体蛋白、体脂肪沉积的影响,旨在确定胴体与羽毛蛋白、脂肪动态的沉积规律及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及体脂肪的效率。试验1,包括3个饲养试验分别选取体重相近的0、21和42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324只,按性别及日粮随机分为18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肉仔鸡每日限量饲喂,饲喂水平分别为正常采食量的90%、70%和50%,每日定量供给肉仔鸡高、中、低3个水平的高蛋白质基础日粮及由饲喂水平决定的定量淀粉,进而使肉仔鸡每日采食能蛋质量比(代谢能/粗蛋白)不同的9种日粮;试验2,选取体重相近的0日龄AA肉仔鸡144只,按性别不同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8只鸡。试验初和试验末分别进行屠宰,以测定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脂肪和干物质含量。结果显示:1)Gompertz方程能很好的拟合不同性别肉仔鸡蛋白和脂肪的生长,不同性别间蛋白和脂肪极限重量、羽毛蛋白和脂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5),而胴体蛋白和脂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2)在0~3、4~6和7~8周...  相似文献   

13.
ICP-OES法同时测定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样品经混酸消化后,控制一定的酸度,定容后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六种有害重金属进行测定,研究了分析测定条件,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表明,五种元素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1.0%~107%之间。其RSD均小于3.5%。按该方法进行处理及测定铅、砷、镉、铬、铜、锡,在选择的测定条件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06 mg/kg、0.0003 mg/kg、0.00003 mg/kg、0.00005 mg/kg、0.00003 mg/kg、0.0006 mg/kg。  相似文献   

14.
Four strains of the Q biotype and one of the B biotype of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collected from China were characterised for resistance to four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and pymetrozine. Q biotype strains showed moderate to strong resistance to imidacloprid, thiamethoxam and acetamiprid, but little or no cross-resistance to dinotefuron. Resistance to neonicotinoids was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ymetrozine, despite the latter having a distinct (though unresolved) mode of action. The single B biotype strain proved largely susceptible to all the insecticides investigated. Resistance in the Q biotype strains was associated with over-expression of a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gene, CYP6CM1, whose substrate specificity presumably accounts for the observed cross-resistance profiles.  相似文献   

15.
玉米区域试验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品质性状等进行全面鉴定和综合评价的中间环节,是新育成品种能否通过审定推广的重要过程,是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是新品种是否能在本地区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做好玉米区域试验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6.
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归纳了新疆地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观赏价值较高者共有54科117属392种。  相似文献   

17.
姚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66-16168
[目的]研究烘烤对不同部位烟叶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鉴定烘烤过程中烟叶上的微生物,调查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在新鲜烟叶上,微生物种类是下部叶比中部叶多,上部叶上的微生物种类相对最少。烟叶经过烘烤后,不同叶位烟叶上的微生物种类明显少于新鲜烟叶。烟叶在烘烤进程中,细菌种类一直在减少;放线菌在定色期有所增加;中、下部烟叶的霉菌在烘烤过程中减少,而在上部烟叶霉菌在变黄、定色期增加,然后在干筋期减少。[结论]该研究可为预防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腐烂和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柑橘黄龙病研究30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我国自1978年以来有关柑橘黄龙病的研究概况,包括柑橘黄龙病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黄龙病寄主、病原研究、病害诊断与检测、传播途径与病害流行、防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8年以来鹤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当前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个破解与提升"的建议,为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Delphi语言作为全面支持面向对象的语言,在程序设计中引入了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和抽象等概念。本文把Delphi所支持面向对象的特性作以全面探讨,并给出部分例子,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