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新探索,河北省"送教下乡"工作走在了全国首列。石家庄农校从2009年的"双带工程"至2011年的"送教下乡"活动,开辟了一条走出围墙办学的新路子,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盘活了学校的资源,发挥了教学优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教学计划两个亮点学校领导班子通过认真讨论,提出了农校送教下乡课程体系设计的总思路,即"突出两条主线,打造两个亮点",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方案,这是"送教下乡"成功的第一步。两条主线:一是围绕农村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二是围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3月,通化农业学校以办学模式改革为契机,凝心聚力求突破,借助外力求发展,植根沃土,服务"三农",启动了"送教下乡"工作,在靖宇、辉南、通化县等地方同时开班,每年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开始接受正规的中等学校教育。一、把课堂搬到田间通化农校开办的"田间课堂"———"送教下乡"办学新模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农民需求的新形式。“送教下乡”是对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开展“送教下乡”的必要性,以及开展“送教下乡”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在广大农村,面对广大农民实施的一种职业教育,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职业农民素质的关键。河北省邢台农业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下乡,实现了办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就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做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调研调查农业、农村和农民现状,是做好"送教下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三年来,在"送教下乡"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依托"村校共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1校村共建模式的内涵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全市农村及农业生产一线缺乏技术指导,农民想学习却离不开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6.
<正>职业学校要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就必须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而改革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模式改革。邢台市农业学校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根植沃土,服务"三农",让农民享受普惠、方便、低成本教育,让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学校的内部结构形成了"送教下乡"办学新模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职教二十条"精神,紧密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努力把学校建成新技术推广基地、农民就业创业基地,开展"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的培训模式并成功实践,发挥职业学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福建经济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我省"三农"工作大局,多措并举送教上门,扎实推进涉农职教办学,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一办学成效福建经济学校结合有关市、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办了涉农专业教育和农村实用  相似文献   

9.
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是由邢台市工业学校、邢台市农业学校、邢台市财贸学校联合组建而成,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刘延东同志先后两次就邢台农校首创的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做出重要的肯定性批示,《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学校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关林柏校长和英国贝辛斯托克技术学院校长作为首批中英"影子校长"合作项目负责人实现互访,并开展了广泛的合  相似文献   

10.
<正>1月5日,石家庄农业学校组织召开了"送教下乡"教学点经验交流研讨会。学校有关领导、各教学点负责人、班主任及送教下乡办公室全体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研讨会的议程是:教学点交流经验、送教下乡办公室主任点评、领导讲话、颁发奖状及奖金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009年河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通知》的精神,河北省教育厅组织力量制定了省"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一、“新型农民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简称“双提升工程”)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动响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学校的教育资源送到乡村,把教室搬到农民的家门口,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变学员到校上学为学校“送教下乡”,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增强新型农民的从业创业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四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抓住去冬今春农闲季节,以"四大课堂"为载体,组织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开展"科技之冬春"送教下乡扶贫活动,充分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为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小康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结合目前送教下乡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石家庄农校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使一批青年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不仅增产增收增效,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二是不仅扭转了学校招生难的困境,实现了招生历史性突破,而且使渴望学习农业技术的农民,能够接受农业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念;三是送教下乡充实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可谓一举多得。笔者亲历了几年的送教下乡工作,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6.
<正>晋州市小尚村是石家庄农业学校建立的"送教下乡"教学点,自教学班举办以来,成果丰硕,效果显著。回顾两年多的教学时光,感慨万千,难以言表,一句话:"送教办"为我村青年学员送来了文化、专业知识和科技致富的好经验。这是农村青年学员在其他学校不可能学到的,也是我村青年学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157-158
该文介绍了肥东县县域经济基本情况、农村劳动力现状以及农业主导产业现状,分析了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养能人带动产业发展,围绕"联合办学、送教下乡"培养高素质农民,引导高素质农民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产业生产的主力军、现代农业示范的引领者等方面总结了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20,(2)
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深化"八八战略",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探索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和阵地建设的短板,使文化礼堂有效反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2014年以来,浙江省长兴县启动了"百场送教进文化礼堂"项目。项目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发挥社区教育系统优势,以送教的形式将社区教育优质学习资源送到农民家门口,有效实现了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的资源共享,使文化礼堂成为了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5月8—9日,河南省农业厅、中国联通河南省分公司在信阳市光山县仙居乡开展12316"三农"热线专家送技术下乡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落实省政府精准扶贫精神,深入扶贫一线送农业科技下乡,进一步发挥好12316"三农"服务平台作用,把科技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活动期间专家们深入农民合作社、蔬菜基地、茶叶基地进行现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宣部、农业部等部委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精神,按照《天津市农业局关于开展2014年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天津市农业局组织全市种植业农技术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