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紫苏遗传多样性,后续选育紫苏新品种,本研究运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通过使用21对SRAP引物对100份紫苏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0份紫苏样品,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单群体观察等位基因(Na)为1.976 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85 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88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67 6,表明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多群体观察等位基因(Na)为2.5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8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9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711。组间显著性为0.03,差异性较大,说明各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大;组内差异不显著,说明组内群体遗传纯合度高。试验结果为紫苏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紫苏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采用SRAP标记对收集的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及种质间亲缘关系,以期为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4对SRAP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7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均值为0.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61,Nei’s遗传多样度(H)均值为0.36,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54。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5~0.78之间,均值为0.61,表明供试海雀稗种质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当GS=0.61时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被划分为四大类群。主成分分析发现,Ⅲ、Ⅳ类群间有重叠现象,说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较近。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通过进一步研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3.
为给薰衣草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5份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个,多态性比率为94.79%。65份薰衣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10 4~0.885 4,平均值为0.650 2;遗传距离范围为0.121 7~0.693 1,平均值为0.337 3;等位基因数(Na)为1.963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55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9 3。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5份、第Ⅱ类群包括1份、第Ⅲ类群包括1份和第Ⅳ类群包括28份种质。本研究表明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为了创制优异的薰衣草新品种,需要引入更多亲缘关系较远的薰衣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探究苜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0份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多态性条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3.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465 9,0.281 3,0.431 4;12条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52条带,多态性条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542 7,0.313 9,0.470 1。2种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Zxy2010p-7900、Zxy2010p-7740可单独分为一类,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甘农4号杂花苜蓿可分为一类,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亲缘关系较近。2种标记方法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供试苜蓿种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58-3366
为了明确不同瓠瓜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82份瓠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3条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3.59%,说明引物的多态性丰富;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3.71、3.09、0.63,表明份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在0.66处时,可将82份瓠瓜材料分为三大类群,并且这些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瓜型)、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瓠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省份的19个种源共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其亲缘关系.从3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组合得到53个清晰的电泳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3.0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3个条带.21份蓝花楹种质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83,有效等位基因总数(Ne)平均为1.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40.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研究表明,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区地理来源相关性不强.本研究较准确地进行了各蓝花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可为蓝花楹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栖凤镇24份贵州山核桃种质为供试群体,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筛选出的5条ISSR引物对24份样品进行扩增.结果显示,5条引物共扩增出3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86.6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9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8.
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冬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评价,明确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111份冬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9条,多态率92.86%;通过POPGENE 1.31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93 2,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60 1,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8 7。采用Jaccard相似系数进行种质间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0的位置可将全部种质分为6个类群。通过聚类结果可知,种质材料未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但相同果型、籽型的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基于SSR标记分析冬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亲缘关系的聚类,将为冬瓜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辣椒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的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11个种(亚种)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41对SSR多态性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的实用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 1、0.419 8、0.724 7、1.423 2、0.665 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相似文献   

1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180-5188
为了探讨黄秋葵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nter-primer binding site,i PBS)标记对34份秋葵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2条i PBS引物共扩增出1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05条,多态性比率为80.45%。运用Pop Gene 32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种质资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为1.650 9~1.989 9,平均值为1.907 4;Nei's基因指数(H)范围为0.394 3~0.497 5,平均值为0.474 6;Shannon's信息指数(I)范围为0.583 3~0.690 6,平均值为0.667 3;采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秋葵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3 6~0.952 4之间;这些参数表明黄秋葵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基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6为阈值,可将34份黄秋葵种质材料划分为6个组(Ⅰ,Ⅱ,Ⅲ,Ⅳ,Ⅴ和Ⅵ),其中,在遗传相似系数大概为0.78处,Ⅱ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有20份种质;各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材料间存在交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i PBS技术可用于黄秋葵种质的鉴别以及遗传多态性的研究。本研究为黄秋葵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育种中亲本组合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5)
为了解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5份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共筛选得到15条多态性好、可重复、扩增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到的引物对供试的古茶树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1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0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37%。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145份古茶树材料的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5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9 3,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12 6,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71 2,遗传一致度为0.448 3~0.965 5。采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145份供试古茶树材料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学聚类结果相符。该研究为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评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种质的筛选及开发具有关键的作用,分子标记在研究种质遗传变异及种质鉴定方面有很大的价值。文冠果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料能源树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SSR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来自全国14个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138份文冠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逐步构建出了25份文冠果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选用的23对引物都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出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3.4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1。可见文冠果种质之间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很丰富。以聚类分析结果为基础,逐步构建了文冠果的核心种质25份,为原始种质的20%。其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原始种质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核心种质能充分的代表原始种质资源。这些研究结果为文冠果种质资源的保护、筛选及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安徽地区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本研究挑选了27对(15对InDel和12对SSR标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分子标记对安徽地区的66份绿豆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在2~4个,平均为2.5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8~3.45个,平均为2.03个;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幅介于0.45~1.31之间,平均值为0.7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28~0.71之间,平均为0.49;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在0.24~0.66之间,平均PIC含量为0.40。66份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3~1.00之间,平均为0.61,UPGMA聚类分析将66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25处分为两大类群。但聚类结果没有严格按照地理来源进行划分,来源于不同地理区域的资源被划分在一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绿豆地方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因此,为丰富安徽省绿豆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需加强资源引进和种质创新工作。本研究结果为分析安徽地区绿豆品种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资源收集和提高优良种质利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50份大豆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利用42对SSR标记对黄淮海地区的5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的基因组中扩增出203条带,多态性条带19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54%。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2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7 2。遗传多样度(Ht)为0.270 4,居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59 1,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41 7,基因流(Nm*)为3.03。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a)、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大于黄淮海南部。研究表明,42对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信息。经UPMGA聚类分析,50份黄淮海大豆种质材料分为2个类群,与2个居群结构基本一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相似系数较大,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居群内部个体差异较大,居群之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黄淮海南部高,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解析地方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晒烟种质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筛选多态性丰富的14对SRAP引物组合,对贵州省内广泛地理来源的136份地方性晒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Model-base和NJ聚类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250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7.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6,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778,多数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Model-base遗传结构分析和NJ聚类结果一致,将总材料划分为三大亚群,亚群Ⅰ包含46份资源,亚群Ⅱ包含47份资源,亚群Ⅲ包含43份资源,划分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关系不大,三个亚群多样性依次为:亚群Ⅱ亚群Ⅰ亚群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21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2个省(市)的279份板栗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6,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3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在0.614 5~0.972 3之间,平均0.866 8。通过检测10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发现山东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0.487 0)、Nei's多样性指数(H=0.319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0)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100%)均最大,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群体;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099 3,表明群体内遗传分化大于群体间分化;基因流Nm=4.536 1,说明板栗各群体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聚类结果和主坐标分析图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05-3014
为合理利用收集保存的石斛兰种质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2种石斛兰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22种石斛兰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1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采用GenAlEx 6.5软件计算22种石斛兰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67,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33,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47,22种石斛兰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22种石斛兰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 4~0.878 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95处,可将22种石斛兰划分为10个类群,UPGMA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利用3对引物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均可单独鉴别出22种石斛兰。该研究为石斛兰种质资源鉴定、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收集的16个栽培肾茶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5对引物经PCR扩增后共检测到12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0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66.7%;肾茶种质间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669 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34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2 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4 7,遗传相似度介于0.566 9到0.991 7之间,说明肾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UPGMA聚类结果将肾茶种质分为2类,与根据花冠颜色对肾茶类型进行划分的结果对应,而遗传特性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相关性。实验结果可为肾茶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苔草属(Carex L.)植物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在园林绿化、畜牧业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新西兰苔草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与国内苔草的地域差异,对其进行分子标记分析。本研究利用筛选得到的10对SSR引物对12份苔草材料(包括10份新西兰引进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等揭示苔草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0对SSR引物最终扩增出91条多态性条带,据此建立的指纹图谱显示Ctcp016引物可以一次性鉴别12份苔草样品;多态性比率为97.8%,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27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140~0.260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20,平均遗传距离值为0.428;12份参试苔草资源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多样性指数(H)以及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976、1.350、0.226、0.368,表明各苔草样品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非加权组平均(UPGMA)聚类系统发生树在遗传距离为0.428时可将12份苔草分为3类,地域对苔草遗传信息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苔草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并可构建苔草遗传图谱,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标记来源,有助于推动苔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苔草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