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淮海50份大豆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利用42对SSR标记对黄淮海地区的5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的基因组中扩增出203条带,多态性条带19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54%。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2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7 2。遗传多样度(Ht)为0.270 4,居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59 1,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41 7,基因流(Nm*)为3.03。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a)、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大于黄淮海南部。研究表明,42对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信息。经UPMGA聚类分析,50份黄淮海大豆种质材料分为2个类群,与2个居群结构基本一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相似系数较大,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居群内部个体差异较大,居群之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黄淮海南部高,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连云港地区野生灵芝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多样性水平,以连云港地区15株野生灵芝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5株野生灵芝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为40条,片段大小在250~2000 bp之间,平均等位基因位点1.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2454,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0.1742,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0.29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为1.0000~1.6423,Nei’s遗传多样性(He)的变化范围为0.1031~0.3911,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为0.2235~0.5799,根据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聚类图,15株灵芝相似系数范围在0.415~0.866之间,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15株野生灵芝分为四组。研究结果为连云港地区灵芝种质资源分类、保护和品种创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四川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24份辣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谱带,多态性谱带103条,多态性比率为59.39%。对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GS)在0.713~0.901;根据果型将供试样本分为牛角椒、线椒、羊角椒和小椒4个群体,其中羊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473 7、1.340 9、0.189 2和0.275 2。牛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Na、Ne、H和I分别为1.263 2、1.167 9、0.098 7和0.147 0;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iPBS标记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82处,可将24份材料分为4个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鉴于组间辣椒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在产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寒富’ב四倍体嘎拉’苹果的7份三倍性后代及其亲本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ISSR扩增得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中扩增多态性比率(PPB)为60.00%,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46;均小于AFLP扩增的遗传多样性指数66.54%、1.665、1.421、0.240和0.357。根据ISSR和AFLP得到的UPGMA聚类图显示这7份三倍性杂交后代倾向于母本‘寒富’。在三倍性苹果遗传多样性检测上AFLP优于ISSR,且这7份三倍性新种质在遗传上倾向于母本遗传。为三倍性苹果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究苜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方法对30份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多态性条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3.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465 9,0.281 3,0.431 4;12条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152条带,多态性条带1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4.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542 7,0.313 9,0.470 1。2种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Zxy2010p-7900、Zxy2010p-7740可单独分为一类,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甘农4号杂花苜蓿可分为一类,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亲缘关系较近。2种标记方法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供试苜蓿种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1,(3)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56对SSR标记对来自贵州省内的147份地方红米水稻种质进行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47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变幅为2~5个,平均2.642 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034 6~3.978 8个,平均1.758 5个,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例为66.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33 4~0.748 7,平均为0.354 9;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604 6,变幅为0.086 1~1.471 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69 4,变幅为0.040 0~0.748 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的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涵盖的品种有140个,占供试材料总数的95.24%,但在所检测的位点中没有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品种。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红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基础较狭窄,应加强种质交流,拓宽贵州地方红米种质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板栗及其近缘种叶绿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板栗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并分析栗属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cp SSR引物,对板栗及其近缘种、野生种共6个种,56份材料进行遗传结构、遗传关系等分析。4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3.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554,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06,群体Nei’s遗传多样性(Hs)为0.320,各遗传参数值均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另外,各种之间有丰富的cp SSR多样性,尤以野生板栗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我国天然野生板栗群体内蕴含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我国板栗野生种质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60份藜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60条特异性带,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3199;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1.937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53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3135;香农信息指数(I)均值为0.4711。60份藜麦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748,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和0.72处,可将60份藜麦材料分为4大类和9个亚类。  相似文献   

9.
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5)
为了解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5份古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共筛选得到15条多态性好、可重复、扩增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到的引物对供试的古茶树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出1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10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37%。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145份古茶树材料的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5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9 3,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12 6,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71 2,遗传一致度为0.448 3~0.965 5。采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145份供试古茶树材料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学聚类结果相符。该研究为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1,(7)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8个大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采用NTSYS pc 21-2软件进行种质间的UPGMA聚类分析和基于遗传一致度的群体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对引物扩增出161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在0.635 7~0.889 7之间。种质间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34 8,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623 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60 4,基因流(Nm)为0.887 4。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范围为0.633 5~0.974 4,遗传距离范围为0.025 9~0.456 4,Nei’s基因多样性(H)介于0.144 1~0.355 7之间,Shannon’s信息指数(I)在0.210 3~0.529 7之间。采用NTSYS-sp 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大蒜种质间和群体间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8和0.83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五类,其中I类又可分为7个亚类,该聚类结果主要由品种差异决定,受地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一种极具发展利用潜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为了解决刺槐林业生物质能源面临的原料短缺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北方7个地区的96个刺槐种质资源,运用筛选出的14对SSR引物进行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刺槐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2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1840;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883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055;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5149,收集的刺槐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逐步聚类法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最终确定的核心种质共包含23份种质。通过t检测,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原始种质无显著差异,可以充分地代表原始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纤维素含量提高了2.17%,平均达到33.42%,适宜作为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原料。研究结果为刺槐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优良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给薰衣草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5份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个,多态性比率为94.79%。65份薰衣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10 4~0.885 4,平均值为0.650 2;遗传距离范围为0.121 7~0.693 1,平均值为0.337 3;等位基因数(Na)为1.963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55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0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79 3。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5份、第Ⅱ类群包括1份、第Ⅲ类群包括1份和第Ⅳ类群包括28份种质。本研究表明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为了创制优异的薰衣草新品种,需要引入更多亲缘关系较远的薰衣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500份东北春播区糜子资源为材料,利用169个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分组,进行分层抽样,构建核心种质,同时应用ID Analysis 4.0软件构建分子身份证。利用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多样性衡量指标评估核心种质的遗传差异,并利用PCOA分析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对169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30对多态性好,利用30对SSR引物构建的糜子核心种质包含190份材料,占全部种质的38%,全部种质与核心种质的均检测出91个等位变异,保留了100%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977~2.9975和2.2872~3.0173,平均值分别为2.8198和2.829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9532~1.0990和0.9535~1.1162,平均值为1.0645和1.0667;观测杂合度为0.3434~0.8037和0.3162~0.7849,平均值为0.5399和0.5359;期望杂合度为0.5654~0.6672和0.5645~0.6707,平均值为0.6448和0.64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648~0.6664和0.5628~0.6686,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4153-4158
雌雄异株天然杂交的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存在着丰富的自然变异,具有巨大的选育潜力,自然界也不乏与榧树优良自然变异类型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栽培类型香榧(T. grandis‘Merrilli’)相媲美的优良种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香榧产业的发展,榧树的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在已有雌性榧树研究的基础上,采用SRAP标记对雌性榧树相同采样地的雄性榧树居群进行分析,并整合雌雄榧树居群的标记分析结果,研究了榧树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雄性榧树居群平均PPL为63.67%,等位基因数(Na)为1.636 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81 3,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1 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31 1,说明雄性榧树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变异(81.48%)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与雌性榧树遗传参数相比,雄性榧树的相关遗传参数均不如雌株;就物种水平而言,榧树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雄、雌榧树共同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要注重保护榧树尤其是雄性榧树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建议基于个体的优良表现开展优株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采自黄山地区海拔350~1 850 m的马尾松群体、黄山松群体及其渐渗群体的416个个体为材料,利用筛选的10对SSR引物研究了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间的渐渗。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共37个,各位点等位基因数(A)的范围为2~7个,Shannon指数(I)平均为1.0301;按16组海拔高度来分析,10对SSR引物扩增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约为2.4个,Shannon指数(I)平均为0.849 5。根据16组海拔高度内松树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及16组海拔区间群体的遗传距离和海拔差进行Mantel检测分析,发现黄山松基因向渐渗群体渐渗的强度高于马尾松。以上结果显示黄山松群体与采集的416个个体中大部分个体亲缘关系较近,这说明黄山松在不同海拔松树群体的基因渐渗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省份的19个种源共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其亲缘关系.从3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组合得到53个清晰的电泳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3.0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3个条带.21份蓝花楹种质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83,有效等位基因总数(Ne)平均为1.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40.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研究表明,21份蓝花楹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区地理来源相关性不强.本研究较准确地进行了各蓝花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可为蓝花楹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南方53份大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筛选获得49对多态性SRAP引物。Genalex的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差异等位基因(Na)平均为1.640,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为1.437,Shannon指数(I)平均为0.361,多样性平均(h)为0.246,多态性信息含量(p)为62.5%。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54 2~0.885 4之间,均值为0.630 0。在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60时将供试材料分为5类,来自同一地区的种质并未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利用11对SSR分子标记对长柄扁桃10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57个等位基因(Na),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4.27和0.50;物种水平上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48和0.49。群体水平上的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s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4.39、2.29、0.92、0.37和0.47;其中内蒙古喇嘛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内蒙古湿壕乡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长柄扁桃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9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只占7%。长柄扁桃群体遗传距离为0.03~0.35,平均为0.11;遗传相似度为0.72~0.96,平均为0.89;遗传相似度的聚类分析将供试10个群体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柄扁桃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程度适中,为长柄扁桃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邓贤兰  陈晴 《种子》2023,(1):13-17+3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种杜鹃属植物山顶矮林优势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比较5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条引物共扩增出131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100%;5种植物93个样本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a信息指数(I)分别为2.000 0、1.324 3、0.216 1和0.353 5。变色杜鹃与猴头杜鹃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896 9。聚类分析将5种杜鹃属植物分为三个类群,变色杜鹃和猴头杜鹃为一类,井冈山杜鹃和光枝杜鹃为一类,云锦杜鹃为单独的一类,聚类分析支持变色杜鹃为猴头杜鹃的变种。5种杜鹃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杜鹃属植物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可为杜鹃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TSYSpc2.10e软件、PopGen32软件对华北蓝盆花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4份样本用8条引物共扩增出119条谱带,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4.9条,种群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56.30%~73.11%(均值为63.55%)。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观察等位基因(Na)均值为1.635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376 3,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29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值为0.219 8,说明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362 7,居群内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遗传分化。基因流Nm均值为0.878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距离在0.108 8~0.274 1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772 6~0.896 9之间,UPGMA聚类分析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陈巴尔虎旗、伊尔施、圣水梁、小井沟4个居群,第二大类包括南天门、哈达门、辉腾锡勒、霍林郭勒4个居群。本研究结果为蒙药蓝盆花的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