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水平下冬小麦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及增产效果。常规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降幅为26.3%,不施氮肥的降幅为17.1%,不施钾肥处理的降幅为5.6%;配方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降幅为32.6%,不施氮肥的降幅为7.9%,不施钾肥的降幅为6.7%。  相似文献   

2.
为给海城地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确定磷肥做底肥的前提下,就氮钾肥不同调控模式对玉米的影响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追施2次氮肥的玉米产量略高于追施1次氮肥的玉米产量,但从多重比较和产出投入比来看,优势不明显;钾肥做底肥时分期施用明显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一次性肥料的养分配比如果合理,则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效果较好,但易受土壤条件和气候制约,需因地制宜予以应用;氮肥和钾肥一起施用作为玉米秆肥较为可行;1/3氮肥、全部磷肥、1/2钾肥做底肥,后期追施2/3氮肥、1/2钾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山地滴灌下矮化密植枣树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黄土高原山地滴灌下矮化密植枣树氮、磷、钾施肥肥效与优化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施肥明显促进了枣树地径的增加(单施钾肥除外),显著提高了红枣坐果率;施肥促进了新梢的生长,其中施氮和氮磷钾配施影响显著,而单施磷、单施钾影响不显著。施肥明显提高红枣产量,氮、磷、钾肥对红枣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钾肥磷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之间有正交互作用,磷肥与钾肥无明显交互作用。山地滴灌工程下矮化密植枣树(1 650株/hm2)目标产量为20 000~24 000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71.36~374.88、128.36~217.94、124.44~228.58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滴灌和畦灌2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探寻冬小麦最佳灌水和施肥组合。【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设置滴灌(D)与畦灌(Q)2个灌水方式和氮磷(NP)、氮钾(NK)、氮磷钾(NPK)、磷钾(PK)4种施肥组合,共8个处理(处理简称分别为D-NP、D-NK、D-NPK、D-PK、Q-NP、Q-NK、Q-NPK、Q-PK),分析不同灌水和施肥组合下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肥料利用等变化规律。【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PK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NPK处理均显著降低,且冬小麦穗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畦灌处理穗粒数高于滴灌处理,而千粒质量低于滴灌处理;滴灌条件下,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产量降低25.0%,而NP处理和NK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畦灌高出49.48%、4.01%、18.07%,且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畦灌;滴灌下冬小麦收获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低于畦灌,且Q-NK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Q-NPK处理降低18.7%。【结论】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轻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过量施肥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提高当地的肥料利用率。【方法】采用当地常规作物向日葵进行3414部分试验,设置氮肥(0、120、240、360 kg/hm~2)和磷肥(0、52.5、105、157.5 kg/hm~2)肥各4个水平,以当地施肥(N:275 kg/hm~2、P:145 kg/hm~2)为对照,共1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硝态氮质量浓度以及向日葵各器官全氮量、全磷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氮磷配比平衡施肥初步研究。【结果】氮磷配施条件下,施肥量较小时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而施肥过多则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氮(高磷)处理会造成氮(磷)肥的奢侈施入,中氮中磷(N:240 kg/hm~2;P:105 kg/hm~2)配施则能显著降低土壤氮素残留,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回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相比对照处理,中氮中磷配施籽粒增产9.5%,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3.8%,氮、磷肥的生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3、40 g/kg。【结论】中氮中磷(N:240 kg/hm~2,P:105 kg/hm~2)配施方式可以作为当地向日葵的优化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1试验目的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水稻和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水稻和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方案》要求,通过2019年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摸清常规施肥方案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现状,评估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丰琴 《河北农机》2024,(5):115-117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养分对植株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肥料的施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摸清乌当区玉米对肥料的利用情况,探索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方法,为给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而开展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试验共设置无肥处理、缺氮处理、缺磷处理、缺钾处理、氮磷钾处理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15个小区,同时测定了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状况、玉米的产量、植株的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得出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施肥可以提升土壤养分,增加玉米茎叶产量和籽粒产量;氮、磷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1.90%、20.03%和40.18%;玉米生产面临着磷肥利用率低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高肥料利用率一直是平衡作物产量、品质、效益和控制环境污染上攻关的重点,通过对田间氮肥、磷肥、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的效果。在水稻产量性状方面,不管是配方施肥还是常规施肥,全素区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千粒重的表现都较好。配方施肥区的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区高4.95%;配方无磷区的产量最低。通过对籽粒与秸秆的化验分析,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高,测土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缓控释氮肥调控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缓控释氮肥不同比例施用,研究缓控释氮素调控对花生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等量施用条件下,加入缓控释氮素的施肥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纯速效氮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可知:45%缓控释氮+55%速效氮这一施用比例对花生产量、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极显著,平均增产40 kg/667 m~2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0-2014年西安市绿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比例结构、施用强度和氮、磷肥流失量的分析计算,得出:1随着西安市绿地面积的逐年递增,化肥施用总量也逐年增加,年均递增率达18.60%。且化肥品种单一,氮、磷、钾的结构比例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偏施氮肥,而轻施磷肥和钾肥现象。2西安市绿地化肥年均施用强度达662.73kg/hm2,是发达国家污染控制上限的2.95倍和世界平均水平的6.32倍,已成为西安市又一重要的面源污染源。3西安市氮、磷肥年均流失总量达564.06t/a,其中氮、磷肥流失量分别为483.85t/a和80.22t/a;地面径流和地下淋溶流失量分别为528.37,35.69t/a,表明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远大于磷肥;化肥流失对地表水体的污染远大于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正1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肥水调控技术1.1播期肥水调控小麦要求足墒播种,这是确保小麦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和安全越冬的必要前提。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以上。底墒不足时,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灌溉,实现一水两用,每亩灌水量20~30立方米。底肥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要求施用氮、磷、钾等肥,氮肥需视基础地力减量施用,一般氮肥底肥施用量约占全生育期施氮总量的40%~50%。磷肥全部底施,钾肥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7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包膜复合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对夏玉米氮肥利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肥料的用量,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蛋白质产量也显著增加;施氮量相同时,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底施包膜复合肥>侧施包膜复合肥>普通尿素;与包膜复合肥侧施相比,底施分别使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9.6%~12.4%、12.0%~19.0%和16.1%~26.8%。综合分析表明,与普通尿素和复合肥侧施相比,底施包膜复合肥225 kghm2,可显著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是适宜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索宁夏南部低温阴湿区马铃薯露地种植对氮、磷、钾三要素的搭配要求,掌握其最优的施肥技术,用以指导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大田生产。依据试验结果:低温阴湿区马铃薯种植,以陇薯6号为例,对产量结果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亩施纯氮以10kg为宜,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旅入适量磷肥(纯P:055kg/667m2左右)。虽然马铃薯属喜钾作物,但由于土壤中普遍地富含钾肥,所以在栽培中即使施入少量钾肥(以纯钾15kg/667m2为上限)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日本覆膜控释肥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应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时,就需要人为地向土壤或叶面直接施肥,以补充农作物生长发育所缺的营养元素。经研究表明向土壤中直接施肥这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一是养分的利用率不高。研究证明化肥的利用率:氮肥为30% ̄35%,磷肥为10% ̄25%,钾肥为35% ̄50%,施入土壤中肥料的养分大部分被淋溶、挥发和固定。二是这种施肥方式易污染环境。以氮肥为例,长期大剂量地向土壤施用氮肥,会使土壤和地下水的氮含量提高,导致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另外大量施氮肥,会产生N2O,挥发进入大气,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三是农作物易受病虫的…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灰枣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通过施肥模型建立与分析,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灰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灰枣果实单果重和产量;增施钾肥可提高枣果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氮、磷、钾三因素对灰枣产量以及糖度、Vc含量的作用顺序为:施钾量〉施磷量〉施...  相似文献   

16.
彭淑兰 《农业工程》2016,6(3):121-122
对湖南省龙山县地膜玉米进行了“3414”试验,建立了玉米产量与氮肥、磷肥和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得出了最佳施肥方案:纯氮165 kg/hm2、纯磷87 kg/hm2和纯钾88.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冀南稻麦轮作区化肥施用与氮磷流失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调查了冀南稻麦轮作区化肥施用状况和作物产量,并分析了稻田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Olsen-P)、田面水样及受田面影响的附近田外水样全氮、磷。结果表明:冀南地区施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施用比例较小,传统施肥对氮、磷地表流失明显,尤其是化肥用量大且配施有机肥的氮、磷流失最严重。田面水与田外水中氮、磷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化肥不合理施用对附近水体存在较大污染风险。而试验区Ⅰ和Ⅱ,氮、磷流失较低。减少化肥施用量,合理施肥可降低施用化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基于ORYZA_V3模型的海涂水稻生物炭施肥优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施肥管理对沿海垦区盐渍化土壤水稻产量影响。【方法】利用测桶试验数据对ORYZA_V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定量评估了7个不同施氮肥情景模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ORYZA_V3模型具备模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盐渍土水稻生长情况与产量的能力。在低施氮量情景模拟下,施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而高施氮量情景模拟下(施氮量超过235kg/hm~2),土壤中养分达到饱和,施用生物炭对产量影响不明显。添加2%生物炭和5%生物炭处理产量分别在235、141 kg/hm~2施氮量情景模拟水平上达到8 680.1、8834.1kg/hm~2,在此基础上持续添加氮肥对产量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施氮量情景模拟下,添加5%生物炭对水稻产量促进作用最大,高施氮量情景模拟下,2%生物炭和氮肥联合施用成本相对低,且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比施肥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传统施肥模式下化肥利用率低、氮磷钾施用量不合理等问题,研究了土壤取样策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速效养分分布图生成方法,开发了基于作业处方图的变量配比施肥作业决策系统,结合GPS信息,分别控制氮、磷、钾3种肥料独立施肥机构的电动机转速,实现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按需施用。选取黑龙江红星农场5-2号地块,进行了大豆和玉米传统作业与配比施肥作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变量配比施肥在节省15%肥料的情况下,大豆增产2.33%,玉米增产9.32%。  相似文献   

20.
吴宗展  吴翠色 《农业工程》2016,6(6):153-154
采用“3414”试验方案,考察氮、磷、钾肥料配方施肥对太白贝母“树儿子”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白贝母对氮、磷、钾的总体需求较低,适度施用氮肥可使鳞茎质量増长,生产宜采用低量施肥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